“多鄰國”App試用期後通過蘋果賬戶自動扣費798元,此前已有多用戶投訴

近日,市民王女士向新黃河記者反映,去年12月,孩子拿iPad下載一款名為“多鄰國”的App軟件學習英語,僅試用後該App被擱置,未被再次使用。“沒收到任何扣費提醒,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多鄰國’通過Apple賬戶自動扣除了我798元年費。”王女士認為此筆扣費不合理並提交了退款申請。

對此,“多鄰國”官方客服回應稱,App已提醒該用戶扣費,且平台對Apple訂閱用戶無處理權限,需要用戶向蘋果方面申請退款,“最終以蘋果方面的審核為準”。而Apple官方客服則回應稱,經查詢該訂單目前已申請過2次退款,超出了蘋果的處理範圍權限,將幫助用戶與收款方建聯,進一步提供幫助。

此外,“多鄰國”客服回應稱,App付費功能有免費試用期,試用期結束後會自動轉化扣費,在扣費前App會發送提醒通知。記者在多個社交平台了解到,多名用戶曾就“‘多鄰國’App扣費不提醒”“惡意扣費”等問題進行投訴,另有網友將“多鄰國”App退款流程做成筆記分享,評論區內申請退款的人數眾多。

0元免費體驗一周後,“多鄰國”App自動扣除年費798元

近日,王女士偶然發現自己賬戶有一筆798元的扣款,經查詢後得知此筆支出為“多鄰國”App的年費扣款。王女士回憶起去年12月底,孩子曾使用iPad下載過多款軟件,其中也包括“多鄰國”App。王女士稱孩子下載體驗後,未再繼續使用該軟件,近期她才發現被莫名扣除了一筆年費。

“頁面上寫着0元免費體驗,也沒有清晰地標註體驗結束後如何收費,後續更是沒有提醒通知就直接扣除了798元。”王女士認為此筆年費扣除不合理,應該予以退還。

被扣款後,王女士嘗試通過聯繫“多鄰國”App追回相關費用,但客服回應稱蘋果用戶訂閱通過蘋果的store進入到蘋果公司賬戶,App無法處理退款。隨後,王女士聯繫蘋果方面申請退款,對方稱會幫助處理,但目前仍未有迴音。

王女士告訴記者,為減少損失,她嘗試更換套餐,通過開通月度會員退還年度會員差價的方式,成功退回了502.85元,目前仍有近500元費用未退回。

多用戶投訴“多鄰國”自動扣費,社交平台有上萬條申請退款筆記

記者實際使用“多鄰國”App後了解到,該價值798元的產品服務,是指“多鄰國”App會員版本Super Duolingo的年費,在付費後可享受免廣告、聽力口語、糾錯練習等額外服務。

記者發現,“多鄰國”Super Duolingo頁面顯示,用戶可0元領取體驗,同時標註“隨時取消,無額外費用”等標識。除此之外,未有其他收費細則及提示。

該App訂購頁面則顯示,用戶取消訂購取決於訂購套餐時使用的渠道和方式,並提醒用戶,“刪除應用、刪除賬戶都不會取消現有的訂購”。

平台退訂規則中寫着,訂購一旦取消,就不會再自動續訂扣費。取消後,用戶仍可以隨時重新激活訂購,但取消訂購不會退回已支付的費用。即使取消時當前訂購尚未到期也無法按比退還已支付的訂購費。

記者在黑貓投訴平台檢索“多鄰國”關鍵詞發現,該App累計投訴量達978件,近30天內已有99起投訴件內容,其中絕大多數投訴圍繞“多鄰國”App自動扣費問題,投訴內容中提及“App7天試用後自動扣款,退款遭拒”“‘多鄰國’與Apple互相推諉”“‘多鄰國’App退款流程模糊”等。

在小紅書平台搜索“‘多鄰國’自動扣費追回”,有1萬餘篇筆記分享內容,多名博主分享“多鄰國”退改教程、申訴退款攻略等。

“多鄰國”:試用期後會自動轉化扣費,退款需向蘋果方面申請

針對相關問題,“多鄰國”在回應時稱,App付費功能有免費試用期,試用期結束後會自動轉化扣費,其間用戶可以選擇“取消訂閱”,App會發送通知。記者進一步詢問部分用戶未收到扣費提醒時,該工作人員未正面回應

而對於王女士退款的訴求,“多鄰國”官方客服則回應稱,Apple用戶訂閱費用是通過Apple store進入到蘋果公司賬戶,收據由蘋果方面開具,用戶需要向蘋果方面申請退款,“App扣費前已提醒用戶,最終以蘋果方面的審核為準”。而Apple官方客服則回應稱,經查詢該訂單目前已申請2次退款未成功,已超出蘋果的處理範圍權限,後續將幫助用戶與軟件收款方建聯,進一步提供幫助。

山東泉澤律師事務所金曉東律師指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等方式排除或限制消費者權利,且對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係的內容應以顯著方式提示。同樣根據《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進一步明確,自動續費服務需在試用期結束前五日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上述規定對提示時間、提示方式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如果平台方或軟件方告知義務履行不足或沒有進行明顯提示,其自動續費條款可能會被認定為無效格式條款。

其次,Apple應用商店作為平台方有監管的責任。根據Apple官方規則,用戶訂閱服務需通過其賬戶綁定支付方式,且平台方需要對軟件方的自動續費條款進行審核。如果平台方在提供服務的時候,對軟件服務協議中的違規條款默許或者是未建立公開透明的退款機制和消費者權益救濟機制,無法提供有效的救濟途徑,需承擔相應的責任。

綜合上述情況,律師建議消費者應當仔細閱讀並充分理解服務協議,熟悉扣費規則及時間要求,在開通試用服務時仔細閱讀條款,及時取消不必要的訂閱。

記者:韓明霞 剪輯:王瑤華 編輯:曹夢佳 校對: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