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天極速上架!外貿轉內銷的“廣州速度”

“這個好不好用?”市民李女士來到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廣百股份廣州友誼時代店,上扶梯剛到二樓,就看到“外貿轉內銷,一步到家”的牌子立在入口處。其後擺放的一排鍋具吸引了李女士的注意,一番精挑細選,她買走了一隻不粘鍋。

從溝通對接到完成上架,這隻鍋的“旅程”只用了不到4天。

及時高效的背後離不開廣百股份成立的外貿轉內銷服務專班。這是專班幫助外貿企業美亞廚具集團上架的第一批商品。“價格相當於專櫃同類型產品打四折,吸引了不少顧客。”廣州友誼時代店總經理范輝說。

“公司一天能生產10萬隻鍋,其中七成售往美國,訂單少了,但生產線不能說停就停。還好廣百股份的服務專班快速對接,解了燃眉之急。”美亞品牌銷售經理李永強說,服務專班為企業開闢了線上綠色通道。

“與外貿企業溝通,從現場驗貨,到商品進駐,我們爭分奪秒。”廣百股份採購中心負責人李健看現場、做策劃,和同事每天都忙到晚上十一二點,手機上幾個工作群里消息不停:

“鍋具國外按套裝售賣,與國內消費習慣不同,怎麼辦?”

“拆開賣!”

“展區設在哪?”

“二樓展區!寬敞且人流多。”

翻開專班的工作日誌——4月25日,結合中外標識差異難點,對廠家進行中文標識輔導;26日,結合中外購物習慣差異,確定分裝方案;27日,設計主題展台並推進施工……這支由採購、運營、門店骨幹組成的服務專班,將常規流程壓縮了60%。

在廣東,像美亞這樣通過服務專班快速實現產銷對接的外貿企業還有不少。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深耕外貿幾十年,訂單大多出口美國,與國內銷售商聯繫少。“我們急需拓展內銷市場,還好有政府搭建平台、企業成立專班。”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杜緒說,在廣東省政府主辦的“外貿優品中華行”廣州站,公司與華潤萬家進行了合作意向簽約,接下來還將與線上平台洽談。

“專班前期基於購物數據進行分析,結合不同區域的消費特徵進行選品,比如長三角重點引入竹製廚具,珠三角地區則側重小家電。”華潤萬家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已經對接了近200家外貿企業。

為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廣州市商務局推出多項舉措,包括開展外貿優品進直播間、進社區、進商圈、進專業市場、進展會,組織京東、盒馬、華潤萬家等電商平台與零售企業開通內銷24小時“直通車”綠色通道、千億採購扶持計劃等對接活動,線上線下聯動拓展市場空間。廣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錨定市場所需,做好產銷對接,指導零售企業、各大電商平台做好與產業帶、外貿企業的對接交流活動。

專家點評

外貿轉內銷需要系統規劃

劉金山

外貿轉內銷涉及產銷對接、商品採購、品牌孵化等多個環節,需要系統規劃。國內主要的銷售渠道包括電商平台、連鎖商超、供應鏈服務商等,涵蓋線上線下。電商平台能夠突破地域限制,觸達海量消費群體,並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偏好,實現精準推薦;連鎖商超擁有線下實體店面和穩定客源,能結合線下消費場景進行精準營銷。不同渠道優勢各異,只要充分利用,都能助力外貿產品快速進入國內市場。

外貿商品進入內銷市場,意味着外貿企業要面臨一系列市場轉換成本,包括渠道建設、創新轉型、品牌認知度提升等。同時,也會增加國內市場競爭,倒逼企業優化生產流程、強化管理水平、提升品牌和技術能力。

政府需要對外貿企業多加支持,包括幫助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指導等。國家相關部門出台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的“一攬子”政策,通過“政策+活動”雙輪驅動,加大支持力度。外貿企業也要多挖掘本地特色、打造消費品牌、緊盯市場需求,滿足國內多樣化需求,讓外貿優品真正進萬家。

(作者為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人民日報記者姜曉丹採訪整理)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