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突破金屬 3D 打印難題,構件表面精度達毫米級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院)今日披露消息,一直以來,航天裝備大型構件金屬 3d 打印技術(也叫金屬增材製造技術)面臨著效率和精度難以兼顧的技術難題,如今這個難題有解了。

火箭院戰術部和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大型艙段、殼體高效率高精度增材製造技術項目針對新一代航天裝備大型構件(it之家註:比如火箭艙體、外殼等)高效率、高精度 3d 打印需求展開研發,近期,該項目從 1159 項創新成果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技協 2024 年創新成果特等獎

該技術通過不鏽鋼等金屬材料 3d 打印高精度成形方法和複雜結構的智能 3d 打印路線設計,能高效率、高精度地完成產品打印,目前,已在新型航天裝備研製中實現了國內首次應用及飛行考核驗證

該技術通過調整粉末特性,優化激光和粉末的配合方式,再加上特殊的後處理工藝,讓打印出來的構件表面精度達到毫米級,大部分地方不用打磨就能直接用,節省了 60% 的後期加工量。

普通 3d 打印技術打印複雜形狀的構件要搭很多“腳手架”。而火箭院的這項新技術開發了智能平台,能自動規劃最佳打印方向和路徑,不需要支撐結構也能打印出帶懸空、曲面等複雜結構的構件,還能實時模擬打印過程,確保萬無一失。

3d 打印大件時,最令人頭疼的問題之一就是變形。火箭院的這項新技術突破了大型構件應力分布及變形高效精準預測難題,能精準調控打印過程應力分布,高效抑制變形,既提高了效率又節省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