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平台有家長吐槽某個編程培訓機構“吃相太難看”,因為一開始想着是學校和老師發的鏈接,也就是他們認可並推薦這家機構,應該會靠譜點,可誰知並不是這麼回事。
“自從上了這個課,各種騷擾電話也瞬間多了,一天接十幾個”“每天微信轟炸,不管白天晚上”……家長的控訴直指培訓機構無底線又讓人煩不勝煩的行為。
家長們多少知道點,在少兒編程領域,銷售導向的運營模式已成為行業潛規則,機構通過學校合作、免費試聽課等方式獲取家長聯繫方式後,立刻啟動“信息轟炸”模式:電話推銷、微信群發、朋友圈廣告輪番上陣,甚至在被明確拒絕後仍持續騷擾。
有家長提到,刪除機構老師微信後竟遭遇短信轟炸,對方甚至使用攻擊性語言施壓,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機構疑似存在販賣用戶信息的行為,多位家長表示,報名後頻繁接到其他教育機構的推銷電話,從英語培訓到機器人課程無所不包。
如果說課程內容好孩子願意上倒也無妨,家長是願意掏錢的,重要的是內容質量好,服務也不錯,但這個機構顯然把讓家長報名和續費放在了第一位,微信短信狂轟亂炸只為了要錢。
家長們還吐槽“課程質量與宣傳嚴重不符”,許多機構打着“培養未來科技人才”的旗號,實際課程卻停留在拖拽積木式編程等低階內容,與真正的編程思維培養相去甚遠,更有甚者,將課程體系切割為多個“關卡”,通過頻繁考試、頒發證書等方式製造焦慮,誘導家長不斷付費升級。
一位家長直言:“還沒學啥呢就開始考試升級續費,吃相太難看了。” 機構不再關注教學效果和學生成長,而是將精力集中在如何設計更多付費節點上。
三千多元的課程尚未完成,便頻繁催促升級續費,“重銷售輕教學” 的模式讓教育服務大打折扣,當家長發現孩子學到的內容有限,而機構只關心續費率、升級率時,對整個少兒編程行業的質疑也會隨之加深。
如果一個機構引發了家長們的討厭和抵制,那麼它大概也是走不遠的,“重銷售、輕教學”只會加速埋葬自己。
拿少兒編程等興趣教育來說,其核心是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與邏輯思維,機構需將資源更多投入課程研發、師資培養,用優質的教學效果贏得家長認可,摒棄短視的營銷思維,以口碑傳播取代騷擾推銷,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先尊重才有發展,只有將學生成長置於利潤之上,讓營銷為教育服務而非綁架教育,才能真正實現“科技賦能未來”的初心。
教育從來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需要耐心與敬畏的馬拉松,靠天天轟炸來“逼迫”家長掏錢,哪怕一時圈了一塊地,後面也可能被其他真正得到家長認可的機構搶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