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為全球無人機產業的重要基地,正在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全球低空經濟的新一輪發展浪潮。
3月13日,南都灣財社記者獲悉,“2025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暨2025國際低空經濟與無人系統博覽會和第十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覽會”將於5月23-25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
這也與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一脈相承。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區”,並設定了“率先實現全球首個全市域級空天地一體化低空通感網絡全覆蓋”的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現階段的無人機產業也正展現出10-15倍的帶動效應,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過去幾年,無人機企業以1塊錢的生產力拉動10-15塊錢的經濟效益,每天有超過500萬架中國製造的無人機在全球空域翱翔。”在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世界無人機大會主席楊金才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
低空經濟一般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內,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過去,我國的低空自然資源(尤指1000米以下)利用率很低,隨着如今政策鼓勵開放低空自然資源,以低空自然資源為核心導引,將會牽引出整個產業鏈,造就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據中國民航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這一數字有望升至3.5萬億元。
在低空經濟產業中,無人機產業已成為低空經濟的主導力量。楊金才介紹,目前低空經濟主要由無人機產業與通用航空產業構成,其中無人機產業佔比約85%,通用航空產業佔比約15%。
政策紅利的推動下,無人機行業在2024年迎來強勁增長。楊金才透露,全國運營企業突破2萬家,全年產值約達2100億元,同比增長39.5%。深圳作為產業高地,現有無人機企業接近2000家,2024年產值達1070億元,產業增長率約12%。
萬億藍海市場乘勢而起,全國各地競逐低空經濟,政策頻出。據不完全梳理,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天津、長沙、漳州等十多個省市,先後發布了鼓勵低空經濟發展的行動方案,多個省市推出低空經濟產業基金,規模最大的高達200億元。
其中,作為全球無人機產業的核心聚集地,深圳正加速搶佔低空經濟賽道。去年深圳發布的《深圳市低空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6年)》顯示,到2026年,預計建成1200個以上低空起降點,覆蓋載人飛行、物流運輸、社區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務四大領域。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此前也在低空經濟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啟動會上表示,要加強核心基礎功能開發和系統升級,依託城市數字底座,同步接入起降、通導監等綜合數據,為低空空域用戶提供飛行計劃、協同管理、環境態勢感知等基礎飛行服務。
據悉,本屆大會將圍繞無人機與低空經濟、低空數字交通、evtol技術創新與應用、物流應急無人機、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等多個前沿領域展開40餘場平行論壇和60餘場產品技術交流會,進一步推動低空經濟的產業融合與技術創新。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嚴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