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0萬去縣城開一家汽修店,最大競爭對手不是4S店、連鎖店,而是夫妻店,還能賺錢嗎?

作者 | Gary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修車10年,今年終於回縣城開一家自己的店”,“夫妻兩人在縣城開汽修店,一年下來只能維持生活”,“在這裡修車,基本上一看到車牌,就知道車主是誰”……

以上都是非常典型的縣城汽修人的心聲。

相比於一二線城市,對於縣城汽修業態,行業存在很多固有印象:成本較低、夫妻店多、消費不高、熟人經濟……

在這些標籤之外,汽車服務世界和幾家縣城汽修門店老闆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生意情況以及縣城的汽修現狀。

這其中,存在兩種比較典型的群體,一是在一二線城市修車多年,有一定積蓄後選擇回縣城開店;二是在縣城深耕多年,甚至超過二十年,很熟悉當地的情況。

無論哪種類型,縣城汽修業態在具備自身特點的同時,也在遭受宏觀因素的影響。

如今,下沉市場已經成為新的經濟業態,以下沉市場為核心驅動力的企業當中,拼多多2024年GMV有望達到5.5萬億,而茶飲賽道的蜜雪冰城將在近期上市。

在汽車後市場,諸如途虎養車已經啟動“萬鎮萬店”計劃,瞄準的就是中西部下沉市場,特別是縣城和鄉鎮,以此延續連鎖擴張的步伐。

縣城汽修店的未來,也充滿着不確定性。

一、汽修人回縣城開店還是好選擇嗎?

“相信每一個汽修人都有一個自己開店的夢想。”

這是一個10年汽修人A的心聲。

A十幾歲離開中學之後,就去修理廠學車,十年如一日,不僅學到了技術,也積累了一點資金。

去年年底,A選擇回老家開店,他的老家在山東汶上縣,位於濟寧市最北部,總面積889平方公里,總人口不到100萬。

據他介紹,房子剛租下來的時候,頂上的石膏板不斷往下掉,地上一片狼藉,“創業不易,預算有限,大部分事情只能親力親為。”

門店牆上比較亂,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A拆了一天才拆下來,包括水電這些東西,也都需要親自動手,“看似麻煩,實則一點也不簡單。”

目前門店的生意剛剛起步,還需要時間積累,A表示,既然選擇這條路,只能繼續走下去。

有的人選擇開店,有的人則是在十字路口顯得猶豫不決。

B的情況類似,帶着一身技術和攢下的積蓄,本來想回老家縣城開店,但是現實給了當頭一棒:“裝修租金就佔了一半的積蓄,更大的挑戰是,縣城汽修店已經遍地開花,競爭太激烈。”

根據觀察,當地老店憑藉多年口碑和穩定客源,牢牢佔據市場,一些新店,則是利用低價策略和促銷活動吸引車主眼光。

在這種情況下,B顯得很迷茫:到底是選擇打工還是當老闆,選擇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這估計也是很多汽修人共同面臨的難題,在他看來,現在只能勉勵自己繼續學習,以待觀察。

夫妻店是很典型的縣城汽修業態,在一般人看來,夫妻店成本低,經營時間靈活,生命力非常頑強。

位於安徽蒙城縣的夫妻店比較有代表性,門店只有2個工位,外面有個空場地,也能停幾台車,做一些簡單的業務。

老闆C表示,有時候一天做1個工位,有時候2個工位是滿的,每天只要不閑着就行,“不求暴富,只求穩贏,踏踏實實做事,穩穩噹噹掙錢,只要不站着就是掙錢。”

當然,很多時候縣城夫妻店肯定賺不了大錢,只能維持生活。

雲南原陽縣的一家夫妻店,有4個工位,以保養機修業務為主,裝修看上去比較簡陋,地面就是普通的水泥地。

老闆娘D介紹,開店一年多時間,很多人問他們賺了多少錢,“我們主要的成本是房租、配件和生活費,除了這些,開店以來,最大的開銷是買了一輛電動車,一個拍視頻用的手機。”

D說,現在生意難做,一條街不下20家汽修店,而且自己的門店正好處在當中,僧多粥少,行業越來越卷,“不知道還以為一年能賺個十萬八萬的,其實也就維持生活。有其他賺錢渠道的朋友們,別來趟渾水了。”

從她拍的短視頻看到,兩個人有時候還要加班到凌晨,賺的都是辛苦錢。

可以說,現在汽修人回縣城開店,同樣面臨著不小的競爭,潛在風險還是挺大的,還是需要衡量各種不同的因素,再做出最終抉擇。

二、用車頻次降低,非剛需業務能不做就不做

在縣城,絕大部分維修企業如上文所述,以單個門店經營為主,連鎖企業並不多。

汽車服務世界連鎖百強之一安氏汽服,是為數不多的縣城汽服連鎖,在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建立了8家門店,全部直營,定位於一站式門店,業務涵蓋洗美、貼膜、保養、機修、鈑噴等,經營時間在30年左右。

通過政府官網查到,滑縣位於安陽市南部,區域面積1781平方公里,轄15鎮5鄉3個街道辦、1個省級產業集聚區、1個滑縣大運河遺產保護示範區和1個滑東新區,744個行政村,150萬人。

安氏汽服負責人安君茹,10年前開始接觸並介入父輩的汽修生意,她從不同的維度,向汽車服務世界分享了當地的經營情況。

第一個維度,車主的消費趨勢。

在滑縣,燃油車品牌和車型比較豐富,涵蓋各種不同類型。

這幾年的趨勢是,新能源車明顯多了,從蔚小理,到問界、比亞迪,到五菱mini,在街上都能看到。

在這樣的背景下,車主出現了兩個主要變化:一是用車頻次降低了,天氣不好的時候選擇開車,天氣好的時候騎電動車完全足夠;二是年輕車主多了,他們習慣於線上下單線下服務,安氏汽服在抖音上的團購,主要就是他們來核銷。

安氏汽服的系統中有3萬多客戶信息,老客戶佔比60%,熟人經濟還是比較明顯的。

“我們把一年未到店的客戶算作流失客戶,但後來發現,他們一年以後又來了,其實不是真正流失了,而是用車頻次下降,導致售後服務頻次下降。”

換句話說,熟人不管過了多久,只要信任門店,最後還是可能回來。

第二個維度,當地的門店格局。

安君茹估算,當地的汽修店數量在100-200之間,最近幾年有開有關,但沒有明顯的倒閉潮,因為大部分是夫妻店,經營成本低,他們只要能維持生活就不會輕易關店。

當地只開了一家全國連鎖品牌門店,但沒有主動打價格戰,價格內卷不是那麼明顯。

安氏汽服自身的價格體系也比較穩定,抖音的保養套餐最便宜199元,“再卷低價意義不大。”

在她看來,這個行業的高毛利時代早就過去了,從業人員需要接受這一點,不過門店的價格體系,一定要保證正常盈利。

第三個維度,門店的經營情況。

“過去10年的生意回顧下來,2024年應該是最差的,但也還好。”

這是安君茹最大的感受。

據她介紹,這幾年安氏汽服的產值比較穩定,增長不是很迅速,下降也不會很多。

在業務維度,下降較多的是事故車業務,因為保險公司的政策進一步收緊,導致安氏汽服不太花精力去維護保險關係。

與之對應的,進廠台次增多了,機修業務有所增長,不過客戶的一個明顯變化是:只做剛需業務,養護等增項能不做就不做。

第四個維度,員工的招聘留任。

目前安氏汽服8個店共70人左右,人員流動率不高,10年以上的員工佔比50%-60%,機修組長月薪在7000-9000元,公司給所有員工交社保。

不過,年輕人不願意干汽修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學機修是漫長的、需要積累的過程,年輕人很難靜下心和堅持,不如外賣和跑腿來得快。”

所以,安氏汽服現在的狀態是“不好招人、也不想招人”,如果有人離職,寧願讓老員工多干點活,多拿點工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8家汽服門店,安君茹還在當地開了2家餐飲店和1家茶葉超市。

在她的設想中,未來可能開一家專門提供普洗的洗車店,從而和客戶發生高頻接觸,再通過會員體系打通洗車、修車、飲食、茶飲等不同業態。

這可能縣城汽服連鎖的未來方向之一。

​三縣城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目前,在官方層面沒有非常準確的人口分布數據,不過根據媒體統計,70%的人口還是在三四五線城市。

與此同時,下沉市場的汽車保有量和人均保有量,其增速遠超一二線城市,毫無疑問,下沉市場的汽車售後服務還存在不小的潛力。

這也是為什麼頭部汽服連鎖紛紛將下沉市場當作新的增長渠道,比如途虎在去年推出“萬鎮萬店”計劃,意圖就是如此。

不過,相比於一二線城市,下沉市場的汽修業態還是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性,簡單梳理下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是品牌和車型比較分散,沒有特別多的BBA或高端車,所以縣城門店一般以一站式門店為主,專修店、專項店並不多,生存空間也不大。

二是縣城很小,在消費不景氣的時候,替代性的交通工具很多,比如自行車、小電動等,使得車主用車頻次下降的情況,比一二線城市更嚴重一點。

三是夫妻店多,而且生命力比較頑強,他們的經營很粗放,只需要考慮清楚房租、水電、配件等成本,只要能維持生活就行,至少比回去打工要自由。

四是自媒體運營肯定不如一二線城市活躍,所以也沒有那麼多複雜的營銷活動,經營重點還是放在技術和服務層面。

總的來說,一二線城市可以經營輕改、貼膜、新能源專修等特色門店,在縣城,受制於消費理念、車型品牌等因素,特色門店肯定不容易開展。

汽車服務世界一位專欄作者在觀察縣城汽修業態之後,曾經表示:縣城汽修店還是要回到市場的方式,品牌、形象、技術、服務、營銷和管理。

安君茹也認為:“我想得很簡單,保證質量,保證服務,做好售後,就不會不行。”

背後的道理並不複雜,不管是哪裡的車主,包括縣城的車主,如果有得選擇,當然願意去更好的汽修店,而選擇的標準無非是硬件層面的裝修形象,以及軟件層面的技術服務。

所以,如果無法從項目層面實現突破,那麼,事情反而變得更簡單,就是回歸經營本質,這或許是縣城汽修競爭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