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說增程式是汽車完美解決方案,車主使用後發現:太假,不現實

理想CEO李想曾經說過,汽車的未來就是增程式。等到2025年,市場將會發現增程式必然是最完美的出行解決方案。但車主使用後卻發現有些不太現實。

相比較純電動汽車,增程式車型確實優勢極大,市內行駛時可用純電行駛,高速行駛則可使用燃油,聽起來確實相當不錯。

目前市面上比較上檔次的增程式車型普遍都可以將續航里程做到300km以上。但相對於純電車型動輒600km的續航里程來說確實縮短了一半。如果考慮到冬天氣溫影響,那麼這個裡程數縮短還會加大。

比如車輛在零下五度的情況下,續航里程會縮短80%。零下10度的情況下會縮短百分之70。零下15度的情況下會縮短50%。而到了零下20度,個別車型便只剩下了30%。

這也就導致使用增程式車型的車主經常要尋找充電樁充電,因為它的續航里程實在太短。車主稍微一對比就會,發現如果使用燃油發電價錢實在太貴,還真不如找個充電樁來的實惠。

於是在湖北下大雪的時候,很多增程式車主明明可以加油行駛,但他們還是願意到充電站去搶純電動汽車本來就不多的充電樁,以至於引發了不少爭執。

但是再看看現在的純電動汽車,大部分都是600km左右的續航。就算是在零下五度的情況下,起碼也能跑480km,用作一般城市代步的話兩個星期都不需要充電。如果不需要長途行駛,基本上就足夠了。

增程式車型實際上是100多年前的技術,無非就是一輛純電動車後面背了個發電機罷了,甚至說他就是一款純電動車而已,只不過是續航里程比較短罷了。

這樣還會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它的電池必然會被頻繁充電,導致電池使用壽命縮短。比如別人家的電池一年會循環充電40次,而它的電池一年會循環充電80次甚至更多次,這必然會導致電池的壽命下滑。隨之而來的就是本來就不多的續航里程進一步縮水。

因此,咱們增程式汽車沒有續航里程焦慮,但從各方面的表現來說確實並不適合大部分家庭使用。它看起來是博彩兩者之長,實際上取得全是兩者的短處,這可就非常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