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億變一地雞毛?郭台銘宣布正式退出,外媒:竹籃打水一場空

華為等中國企業遭遇美國制裁以來,蘋果開始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為此,蘋果將目光轉向了印度等東南亞市場。作為蘋果公司的主要合作夥伴,富士康也隨之跟進。

在過去幾年裡,富士康相繼解僱了約30萬名員工,並逐步轉移了近3千億的產能。同時也不再將大陸市場視為首選,顯然,他是決心在印度紮根。

除了電子製造業,富士康還與印度本土企業 Vedanta 合資建立了一座成熟的芯片工廠,規模高達1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為滿足印度半導體產業的技術要求,富士康還特意與意法半導體進行合作,獲得了相關技術授權,可謂是充滿誠意。

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儘管富士康投入大量財力確保晶圓廠所需設備,材料都準備就緒時,印度方面卻開始出現審批問題。印度對富士康的芯片項目不予批准,導致工廠無法開工。

印度要求富士康和 Vedanta 重新提交申請。據稱,莫迪這樣做是因為富士康和 Vedanta 在半導體領域都是“門外漢”,印度方面試圖通過審批限制來施壓,促使富士康邀請意法半導體加入合資項目。

然而,由於涉及利益關係複雜,意法半導體僅願意提供技術授權,對於合資項目始終沒有鬆口。如果沒有意法半導體的參與,即便富士康再次提交申請,依然是被拒的結局。

至今,該項目已經延遲了將近一年半。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局面,富士康也不再忍讓。在7月10日,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正式宣布停止與印度企業 Vedanta 的合資芯片工廠項目,且將從該全資實體中刪除鴻海的名稱。

這意味着,富士康已經完全退出,之前為此所做的努力都白費了。那個規模達1400億的半導體項目也基本算是流產了。

富士康在印度遭遇慘敗後,選擇將矛頭再度轉向中國,不僅在河南鄭州設立新的業務總部,還在青島建立了自己的半導體工廠。

中國市場的繁榮顯而易見。得益於我國數億人的航空需求,波音公司的收入近年來持續暴漲,其中超過一半來自中國。而我國2.6億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則讓歐美生命科學企業羨慕不已,紛紛前來布局。

據悉,該物質由哈佛醫學院Paul.Glenn老齡研究中心研發、登上過《Cell》《Nature》等頂級期刊的物質,能夠活化端粒、Sirtuins長壽蛋白、PARP酶等多種學界公認的老化指標,可延長30%生命周期。價格一度高達2.3萬一克。

隨後,我國香港李氏富豪斥資1.7億將“施吉納”類年輕物質引入國內。逼迫歐美廠商把該物質的服用成本降低了95%,目前,在亰(jing)東平台上備受高凈值人群關注,業內分析指出,“施吉納”類止衰產品未來市場預計將達到千億規模。

相比之下,印度只會用“廉價勞動力”來吸引外資,隨後藉助各種手段謀取利益。這樣的做法怎麼可能成為中國市場的“平替”?

如今,郭台銘退出與印度的千億芯片合資項目,似乎意識到:並非是富士康施捨中國大陸,而是大陸這片沃土孕育了郭台銘!

在全球代工競爭愈加激烈的時刻。富士康渴望向高端製造業發展,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增長機遇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途徑。赴印建廠,或許是富士康在半導體布局上的一次探索。

然而,郭台銘未曾料到,他們無法適應印度市場的規則,這裡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一切憑主觀決定。

而從緯創Foxconn旗下子公司)的痛苦教訓來看,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可能是富士康最佳選擇。業內消息透露,富士康曾將內部推薦獎勵提高至每人12000元,然而即便如此,讓失去信任的工人也難以接受,鄭州工廠的到崗率一度下降了10%。

從郭台銘目前的動作來看,他很有可能將重心重新放回中國大陸市場。然而,隨着中國核心製造業的迅速崛起以及在關鍵領域的話語權的確立,僅僅依賴於為蘋果代工的低端製造已經不再是可持續的道路。

你們覺得,郭台銘帶領富士康進軍的下一個產業方向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