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帶領十個國家禁止銷售華為手機,這事中國得想轍

華為被“抵制”,中國科技該何去何從?

最近,華為手機在國外市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這讓不少中國民眾感到氣憤,甚至有人呼籲中國也應該抵制蘋果

但我們該怎麼看待這一事件?抵制之爭能解決問題嗎?面對外部打壓,中國科技企業該何去何從?

為何華為遭遇“抵制”?

事情要從華為手機突然發售說起。在沒有任何預熱和發布會的情況下,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突然上市,讓美國完全措手不及。

隨後,美國帶頭,聯合包括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在內的10國,宣布聯合“抵制”華為,禁止銷售華為手機。

美國的動機不言而喻,它一直視華為為眼中釘。華為在通信技術等多個領域掌握着領先技術,對美國的科技霸權形成了挑戰。

儘管美國聲稱這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但所有人都明白,其真實目的就是限制華為的發展。

我國也有人呼籲抵制蘋果手機來進行“反擊”。的確,這可能會給蘋果公司帶來一定損失。

但它也意味着中國淪落到和美國一樣的位置上,利用權力打壓商業行為。我們批評美國的做法,自己豈能重蹈覆轍?

抵制爭端難解決實質問題

所謂“抵制”,本質上是一種權力遊戲。

它既不能解決技術依賴的問題,也阻礙不了企業的技術創新。事實證明,外部的打壓終將失敗,企業的自主創新才是關鍵。

這幾年,儘管華為的業務遭受重創,但它沒有放棄對技術的大量投入。

僅2022年一年,就投入了1700億美元用於科研。最終,華為實現了從芯片到元器件的自主可控麒麟芯片也成功回歸。

正是這種持續的創新,才是抵禦外部打壓的根本之道。

那麼,抵制能解決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

它不過是替代品牌之間的競爭,而解決不了中美之間技術脫鉤的本質問題。事實上,這種權力遊戲往往會陷入無休無止的循環,無法從根本上緩解矛盾。

自主創新才是應對之道

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中國科技企業該何去何從?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自主創新。

中美科技脫鉤已成事實。

このシナリオの下で、中國企業不能再依賴外部技術,也不能指望政治外交來化解矛盾。惟有技術自立自強,才能真正抵禦外部封鎖和打壓。

具體來說,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政府則應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培育更多“武器”級的技術;產學研界要打通創新鏈,促進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

最終,只有在全流程打通的基礎上實現自主可控,中國科技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機遇。外部環境的變化迫使我們反思科技發展之道,但也為我們提供了由外驅動向內驅動的轉型契機。

藉此機會,中國科技將走向更加自主、更加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網友們,大家怎麼看?

關於這場“抵制”風波,網友們意見不一。有人認為,中國應該進行對等反制。

一些網友則認為,這種舉措沒有意義,最重要的是堅持自主創新。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需要綜合判斷,既不能軟弱無力,也不能輕舉妄動。

但是大多數網友都贊同一點:抵制爭端並不能解決問題,中國企業必須自立自強。

在世界進入動蕩之際,我們必須有戰略定力和決心,堅守自主創新之路,最終實現核心科技的自主可控。

(圖片和數據來源於網絡,具體請理論請自己查證,本文章不代表作者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