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場便利店競爭加劇,國際品牌跟隨本土便利店發力即時零售

競爭日益激烈的便利店行業,國際品牌和本土品牌的角力正在即時零售、下沉市場等維度展開。


據報道,中百羅森總經理周彬表示,“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便利店經營者應該抓住線上銷售、下沉市場等,搭建新的競爭壁壘。


近年來,羅森、7-Eleven等國際品牌便利店加快下沉步伐,並開始通過加碼即時零售、打造有本土特色的差異化商品來提升其在本土下沉市場的競爭力。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消費者購物習慣發生巨大變化,即時需求猛增。在本土化特色鮮明的下沉市場,國際品牌便利店對新模式的應用相比本土品牌便利店、夫妻店還處於追隨狀態,需要以更加靈活的身段應對新的環境和市場變化。


據悉,中百羅森是全球知名便利店品牌LAWSON與中百集團達成戰略協議,由中百集團下屬公司武漢中百便利店有限公司經營的24小時便利店。截至2022年7月15日,中百羅森在兩湖地區開店突破700家,除了武漢和長沙,還覆蓋荊門黃石荊州咸寧孝感宜昌襄陽鄂州仙桃天門潛江等多地市場。




▲ 布局下沉市場同時,羅森等國際品牌便利店更加重視線上渠道拓展,跟隨本土零售店引入即時零售等新模式。 圖源:中百羅森公眾號


近年來,以前多布局一二線城市的知名國際連鎖便利店品牌紛紛下沉,低線城市的消費潛力正在成為新的增長動能。進軍下沉市場的同時,國際品牌便利店也更加重視線上渠道的拓展,跟隨本土零售店引入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服務新的用戶。


“在消費者即時需求大增的背景下,國際品牌便利店開始重視即時零售是一種必然選擇。在新模式的應用上,像美宜佳等本土品牌便利店已經做出示範。”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 10月1日,中百羅森首批“移動式店鋪”開業。 圖源:中百羅森公眾號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美團餓了么等到家平台中,即時零售銷售額最多的為本土便利店美宜佳,達到14.85億元,力壓一眾國際品牌便利店。


分析人士指出,即時配送讓便利店的服務半徑由500-1000米擴大為5公里左右,尤其在夜間,能最大限度利用好全天候營業優勢,擴大獲客漏斗。拓展即時零售線上渠道,已經成為各大連鎖便利店打破增長瓶頸、建立用戶心智的核心發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