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訊物聯5G工業網關賦能智慧城市供暖監測方案,確保精準供暖


方案背景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中國城市供暖積從2009年的37.96億平方米增長到2020年的99.82億平方米,城市供暖面積逐年增大,年均複合增速達9.19%。由此可見,公眾供暖需求不斷增加,供暖行業市場規模大幅增長,發展前景廣泛。

資料來源:住建部、智研諮詢整理

然而,伴隨着供暖行業的迅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是無法與“雙碳”目標相匹配的。因此,碳中和是大勢所趨,智慧供暖的減碳節能是必由之路。

政策導向

為了進一步推動“雙碳”工作的實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聯合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力爭儘快控制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增長,切實做好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了到2030年前,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碳減排目標,提出基本建立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同時提出,要將建築節能水平大幅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更加充分應用可再生能源;基本扭轉“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力爭到2060年前,城鄉建設方式全面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系統性變革全面實現,美好人居環境全面建成,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治理現代化全面實現。


行業需求

01 深度融合物聯網技術與無線通信技術對智慧城市供暖進行信息化管理,保障供暖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02通過智能化管理手段解決智慧城市供暖過程中的水力失調、熱力失調、冷熱不均、建築物內水平和垂直溫度易失調的問題;

03以環保和能源效率為中心,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解決方案

計訊物聯依託5G、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先進供暖技術,以智慧城市供暖的個性化需求為原則,自主研發出低碳舒適、高效安全的智慧城市供暖監測方案。此方案是以溫度、壓力、流量計等傳感設備為前端以計訊物聯5G工業網關為重要載體,將各種傳感設備接入到計訊物聯5G工業網關,通過無線通訊技術把監測熱源、熱網運行、室溫數據狀況傳輸至計訊物聯雲平台,並對熱負荷、系統運行、供熱效果進行分析研判,數據分析處理、大數據挖掘、運維監控後,此系統平台會自動生成智慧城市供暖日報。

計訊物聯平台會針對供暖日報實行大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計算出各熱源廠和各換熱站的合理供應負荷和運行參數,並結合典型用戶室溫採集數據分析研判,指導供暖系統運行和調控,實現在無人值守條件下節能降耗。同時,相關供暖數據還會在大屏幕、手機APP、相關部門系統進行實時顯示,確保智慧城市供暖監測更加科學、精細、安全,保障城市居民溫暖過冬。

方案價值

1能源綠色化:有效減少燃料消耗,降低生產成本,確保環保指標;

2管理智能化:通過計訊物聯5G工業網關進行監測、採集、傳輸智慧城市供暖數據,及時對異常情況進行告警;

3服務人本化:採取分戶計量的模式,實現按需供暖,可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

推薦產品

產品功能

1數據採集:具備2個RS232接口、2個RS485、2路脈衝接口、8路模擬量輸入接口、2路開關量輸出接口、8路繼電輸出、12位格雷碼接口等,實現對能耗、供暖、熱計量、室溫、熱源等參數的監測與採集;

2實時測溫:在無人值守環境下支持實時測溫功能,可在外接顯示屏上顯示設備狀態、實時數據等;

3、24小時存儲:具備本地存儲功能,一旦出現斷網情況或數據上傳失敗,則可本地保存24小時以上的數據,待異常情況結束後,設備可自動續傳,確保所有數據上傳成功。

4預警告知:當監測數據超出正常標準,設備立即發出預警通知,工作人員可根據相應數據調度修正,達到供需平衡

5歷史數據統計:可對耗能、熱計量、室溫等歷史數據進行統計計算,並以報表、圖像等形式展示於雲平台,為智慧供暖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