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湧現多家“華為”,頻頻打破西方的壟斷,外媒驚呼擋不住了

近十年來華為無疑是中國科技行業的領軍者,讓人可惜的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當前不得不墊伏,等待時機再度崛起,不過中國科技行業如今已到了爆發期,湧現了一批新“華為”,它們正不斷打破歐美在科技行業的壟斷。

第一個當屬比亞迪,20多年來它一直在努力研發電池技術,如今開發的以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為基礎的刀片電池,進一步提升了磷酸鐵鋰電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由此比亞迪也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崛起。

依靠刀片電池的核心技術優勢,比亞迪在今年迎來起飛,新能源汽車月銷量連續數月突破10萬輛,9月份更進一步突破20萬輛,已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名,改變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格局。

第二個同屬動力電池行業,那就是寧德時代,寧德時代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依靠動力電池的技術優勢,它如今已成為特斯拉寶馬等全球知名企業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如今它又開發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技術,力求在動力電池技術行業開闢新道路。

第三個應該是阿里平頭哥,阿里平頭哥早幾年就看到了RISC-V架構的潛力,認為中國芯片行業不應受制於ARM,為此它開始大力投入RISC-V架構,中國知名院士倪光南對此非常認同,倪光南更推動成立了RISC-V聯盟,在諸多中國芯片企業的努力下,如今RISC-V架構已逐漸獲得認可,RISC-V芯片出貨量突破100億顆,打破了ARM在移動芯片行業的壟斷。

除了上述這些企業之外,其實近幾年中國還有諸多新科技打破了歐美的壟斷,在芯片設計行業如今中國已打破了歐美日韓企業在存儲芯片、5G射頻芯片、模擬芯片等行業的壟斷,隨着中國科技企業的不斷進步,歐美企業的競爭優勢被不斷削弱。

據外媒分析指,中國已在13個行業居於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正是其中之二,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崛起,推動中國汽車終於打破了歐美日在汽車行業多年佔據優勢的局面,近期比亞迪更已與歐洲最大的租車企業之一SIXT合作,將為後者提供10萬輛新能源汽車。

阿里平頭哥在RISC-V架構打破ARM之後,它如今開始開發無劍系列平台,將自己的芯片技術對外授權,力求與中國芯片同行加速RISC-V架構的發展,並將進入PC處理器、服務器芯片等市場,挑戰ARM和Intel等在移動芯片和服務器芯片市場的領導地位。

今年以來中國芯片在國內市場大舉替代外國芯片,由此中國正逐漸降低對海外芯片的採用量,甚至中國芯片還開始走向國際市場,今年前8個月中國的芯片出口量已達到1600億顆,芯片出口量已相當於進口芯片數量的一半,隨着中國芯片的出口,海外芯片的價格在持續急跌。

面對着中國在諸多科技行業所取得的突破,外媒感到震驚,中國科技的快速前進腳步已經擋不住了,他們認為中國的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將有望在一些科技領域成為全球的創新領導者,中國科技將不再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