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
用戶在線下購物時
微信與支付寶不能互掃
線上購物時
在淘寶購物車結算
不能用微信支付、銀聯雲閃付
但如今,這樣的局面正在被改寫
支付寶今天發布消息稱,正在與中國銀聯開展合作,在安全有序的原則下,推動線上、線下的多場景支付互聯互通。
目前淘寶85%的商鋪已經支持消費者通過雲閃付付款。安裝雲閃付APP的用戶,在淘寶購物提交訂單後,即可在支付寶收銀台直接選擇“雲閃付”支付。
目前在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等全國多個城市已實現收款碼掃碼互認,計劃明年3月份覆蓋全國所有城市。
而就國慶假期前一天,9月30日,微信支付宣布已與銀聯雲閃付 APP 正式實現線下條碼的互認互掃。
用戶可於全國省會城市通過雲閃付 APP 掃描微信收款碼完成支付。此外,雲閃付 APP 全面支持 Q 幣、QQ 音樂和騰訊視頻的充值服務。
此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之間的壁壘已經慢慢打開。阿里旗下的多個應用接入了微信支付,餓了么、優酷、大麥、考拉海購、書旗等“阿里系”APP的用戶在付款時,已經可以使用微信支付。
此外,今年1月份正式上線的抖音支付,除支持抖音支付外,也可以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京東的支付方式包括京東支付、微信支付、雲閃付、Apple pay以及找微信好友代付;美團App中,支付界面顯示包括美團支付、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Apple pay等。
苦於各種支付方式的網友
對於巨頭們的"破牆"非常歡迎!
10億移動支付市場再無“牆”?
近段時間,在有關部門的協調整頓下,國內各大平台都在逐漸解開限制,實現互通,比如此前騰訊旗下的QQ、微信已經開放了外鏈。如今更是走到了支付方式融合這一步。
事實上,條碼互聯互通的呼聲由來已久。早在2016年,銀聯就聯合多家銀行推出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但由於涉及到敏感的市場份額,銀聯、銀行和支付寶、微信支付之間的標準一直未被打通。
在2019年8月央行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121)》中,明確對二維支付(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做出設計:“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由於上述規劃是三年期,意味着最晚到2021年,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將實現落地。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支付寶和微信的活躍用戶都已經達到10億人,按照雲閃付2020年8月官方數據,其用戶數接近4億。這三大支付方式佔比超過9成,它們彼此開放支付渠道,意味着互聯網平台方主控支付工具的情況將改變。
互聯網“拆牆”進行時
支付條碼的互聯互通,意味着更加靈活和自由的付款方式,也是打破支付這最後一個壟斷壁壘的最大變化。
不過,由於目前支付互通尚處於起步階段,可能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用戶還是會選擇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為主。
但無論如何,隨着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抖音等互聯網機構向主流支付工具開放,互聯互通的大網已經基本形成,擋在互聯網平台之間的圍牆正在被拆除。
本文綜合自券商中國、每日經濟新聞、新浪微博等
編輯:嚴萍
責任編輯: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