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獠牙!美國對台積電動手,要求交出核心機密,否則後果自負

台積電作為世界半導體行業翹楚,接下來恐怕也難逃美國的擺弄。


據台媒消息,在美國商務部上周舉辦的半導體峰會中,美國要求包括三星,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交出來屬於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記錄等數據,理由是,“為了提高供應鏈透明度,以此來確定全球缺芯的根本原因“。



而對於三星和台積電來說,美國這是把它們技術底褲都扯沒了,所謂“技術領先”的行業優勢,有可能會隨着關鍵數據的上交蕩然無存。


美國給“積”拜年,沒安好心


對於美國人來說,台積電的崛起讓其寢食難安,要意識到台積電對美國人的影響之大,我們首先要搞明白,為什麼台積電這麼牛?


可以這樣來說,台積電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世界半導體行業的格局,在台積電加入半導體行業之前,半導體行業的公司們,如德州儀器英特爾,他們都是自己設計芯片,自己製造,一條龍走完整個流程。


這樣的方式就會導致半導體行業門檻巨高,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如果你不是一開始就進入半導體行業,後入局者幾乎沒有可能短時間盈利,而先入者憑藉著技術優勢,就能形成行業上的壟斷。



但是台積電沒有選擇英特爾他們的路子,台積電做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專業芯片代工,只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由其他廠商來負責前期的設計和後期的封裝,台積電只做中間一環的芯片代工。


這讓新入局的芯片廠商減低了前期投入,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和一條龍的產業鏈比較起來,都減少了前期難盈利的問題。


高通和台積電就靠着這樣的合作在手機芯片領域大殺特殺,後續也有許多代工廠建立起來,模仿台積電的模式,但是基本都無法撼動台積電一騎絕塵的優勢地位,截止2017年,台積電佔到了全球芯片加工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但是這對於美國來說,不是個好消息,由於全球化的供應鏈,美國許多高科技企業也選擇了和台積電合作,而在疫情以後,逆全球化席捲全球,如果失去台積電,美國的高科技企業也會受到重創,這是美國寢食難安的根本原因,沒有台積電,技術就無法落地,所以從去年開始,美國一直邀請台積電去美國設廠,而在這之前,台積電的加工廠主要集中在中國台灣,中國大陸沿海和新加坡。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台積電手握全球芯片加工的大量市場份額,在環境開放的九十年代和新世紀初,這是一家公司在國際中具有競爭力的體現,但是世界在今天發生了變化,逆全球化的到來,讓台積電不得不在大國政治中選擇站邊。


台積電此前一直選擇在政治夾縫中獲得最多的訂單,不明確站邊,但是美國政府對華為的科技戰,讓台積電不得不放棄了為華為加工5納米的芯片訂單,這在技術上和收入上都是巨大損失,也體現了台積電面對美國政治施壓時的無可奈何。


台積電把芯片製造的雞蛋都放到了自己的籃子裡面,但是他也不知道美國什麼時候會來搶走籃子裡面的雞蛋。



而黃鼠狼的動作也越來越明顯,在19年,就傳出來台積電要在美國本土亞利桑那州建廠的傳聞,20年的時候台積電證實了自己要在美國設廠的傳聞,計劃投入120億美元,2024年量產。


台積電在美國建廠的政治意味大於商業考慮,作為全球芯片產業鏈的一環,通常科技公司去當地建廠都是為了服務當地的企業,但是只讓零件去,後續的步驟也不在美國,一枚芯片,現在美國生產然後返回台灣封裝測試,再去到大陸組裝,這怎麼看,都是南轅北撤,徒添成本。


雖然為了吸引台積電,美國政府開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而當台積電在美國站穩腳跟以後,美國如果要求台積電技術轉移給美國的英特爾,台積電又如何說不呢?


對於美國來說,只有自己家的企業才是好企業,而現在美國要求台積電交出銷售關鍵機密數據,更像是黃鼠狼已經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獠牙,美國可以從全球化的中心變成逆全球化的急先鋒,但美國永遠不會改變的,就是美國至上的觀念。


逆全球化下美國的驚慌失措


儘管美國一直自詡為“全球燈塔”,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飛快地扯下了美國的面具,被疫情困擾的美國國內出現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美國發現自己多年以來的產業升級,在收割全球的同時帶來了美國本土的基礎產業空心化。



在全球供應鏈暢通的時候,美國靠着美元從全世界獲得各式各樣的物資,而當全球供應鏈不暢的時候美國就會最先陷入供應鏈危機中去。最近美國國內的肉類食品供應短缺也正印證了這一點。


而整個國家過度金融化以後,美國試圖通過放水來改善局面的努力也最先影響到了美國自己,在困境中,美國意識到了全球化之下,自己的盛世一去不返,所以加快了將全球重要產業收回到自己的影響力下的腳步。


只是美國的吃相,真的不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