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款APP被責令整改,近百款APP強制下架!有知名APP被點名

2020年12月01日18:44:04 科技 1082

1336款APP被責令整改,近百款APP強制下架!有知名APP被點名 - 天天要聞

圖:圖蟲

新技術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同時,一些App侵害用戶權益問題也在顯現,對違規App進行整治是當務之急。

在近日舉行的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介紹,目前已完成國內用戶使用率較高的44萬款APP的技術檢測工作,責令1336款違規APP進行整改,公開通報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

責任落實不到位

魯春叢坦言,在專項整治行動期間,工信部針對阿里巴巴、新浪、字節跳動、騰訊、百度、網易、小米等多家企業用戶下載量大、使用率高的APP進行重點檢測並提出要求後,絕大部分企業都按時完成了整改。但有一些企業經過多次整改仍存在問題,部分頭部企業APP在個人信息保護的整改上存在思想漠視、抱有僥倖心理、甚至技術對抗等問題。

“有的企業找不到管理層或者管理層互相推諉,目前有120家企業的APP問題反覆出現過兩次以上,比如新浪公司旗下的新浪體育出現了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問題,整改後再次抽檢,仍然發現同樣的問題。”魯春叢說。

部分應用分發平台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信部對市場上包括百度、華為、小米、OPPO等在內的八大主流分發平台上架的APP進行了抽測,發現存在主體責任缺失、信息明示不到位、誘導用戶下載等問題。

“有些企業多個產品線反覆出現問題,反映出公司內部沒有形成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的紅線意識,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還有些企業因整改會影響收入,不願配合整改。這些問題都需要企業的一把手重視才能解決。”劉烈宏表示。

據悉,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將延長至2021年年中。

三大問題較突出

在工信部此前連續開展的九批次集中檢查中,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違規使用個人信息、強制索權等3個問題突出,佔比分別為32%、20%、21%。

還有一種現象是大量的第三方分發平台,通過篡改正版APP,加入信息非法採集SDK後進行二次打包,導致出現用戶隱私被竊取、銀行卡資金盜刷等現象。

1336款APP被責令整改,近百款APP強制下架!有知名APP被點名 - 天天要聞

圖:圖蟲

“APP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面臨兩方面挑戰。”魯春叢表示,

一個是商業模式變革的挑戰。我國互聯網產業盈利模式從在線廣告向基於大數據的定向推送、精準營銷轉變。企業違規成本低,個人信息保護能力良莠不齊,違規侵害用戶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灰黑產也加速向違規收集使用甚至非法買賣個人信息聚集。

另一個則是APP版本迭代頻繁的挑戰。龐大的APP數量,豐富的應用場景,需要加大監督檢查和技術檢測力量。

據介紹,工信部一直積極推進全國APP技術檢測平台建設,加強與應用分發市場對接,進一步提昇平台自動化檢測的廣度和深度。

來源: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黃鑫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微信右上角的加號,原來這麼好用,隱藏着4個實用功能 - 天天要聞

微信右上角的加號,原來這麼好用,隱藏着4個實用功能

微信右上角的加號原來這麼好用,還隱藏着四個實用功能,真的是太好用了。在使用微信聊天的時候會發現在聊天頁面右上角有一個加號,平常都知道打開之後可以掃一掃付款,也可以掃一掃添加好友。除了這幾個用途之外,其實右上角的加號還隱藏着四個非常實用的小功
最後的幻覺:小米為何仍不肯離開印度? - 天天要聞

最後的幻覺:小米為何仍不肯離開印度?

撰文 泰坦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交織的棋盤上,小米正在印度進行一場越來越艱難的“持久戰”。面對印度政府的高壓政策、巨額罰款和持續的技術圍堵,小米的處境已形同“戰略圍困”。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儘管盈利被嚴重壓縮、市場份額下滑、前景黯淡,小米依然沒
央視曝光:大眾點評給刷好評開綠燈 - 天天要聞

央視曝光:大眾點評給刷好評開綠燈

記者接到消費者反映,他們在網絡平台上吐槽某商品不好用的差評帖,莫名其妙就消失了。並且發現在好多直播電商平台的差評區里,充斥的竟然都是各種好評和誇誇帖。究竟是誰,在互聯網各大平台上操控輿情,興風作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