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寶召回”及民航局“安檢新規”帶來的一系列風波與討論遠未結束。
自6月中下旬以來,充電寶產品頭部企業安克創新、羅馬仕相繼宣布召回多型號多個批次“存在質量問題”的充電寶,分別召回約49.17萬台、超71萬台。原因均指向同一家電芯供應商——安普瑞斯(無錫)有限公司。在對外採訪中,安克創新方面透露,安普瑞斯“未經批准擅自變更電芯原材料”,導致一些產品出現熱失控的情況。
民航局宣布6月28日起實施新規則則將“問題充電寶”的討論重點推向了“是否具備3C認證”(CCC認證,即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無3C標識或標識模糊不清的充電寶,及被召回型號/批次的充電寶均被禁止攜帶上飛機。
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購買了“無3C認證”充電寶的消費者維權,充電寶產業“輕資產運營”的代工模式是否靠譜也引起外界討論:例如如何看待政策規定變更下的充電寶3C認證問題?消費電子行業通用的代工模式又是否是癥結所在?
7月7日,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在接受星島環球網記者採訪時均提到,過去幾年充電寶行業“內卷”,低價競爭導致產業鏈上的企業利潤被壓縮,為求生存而忽視了合規問題。
對於在2024年8月1日後購買了無3C認證充電寶的消費者維權問題。7月8日,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亮律師對星島環球網記者表示,消費者可以向商家要求退換貨,但此日期之前銷售的無3C認證充電寶,由於尚未被納入3C強制認證範圍,因此消費者僅因“無3C認證”要求商家退換貨難以得到充分支持。
頭部品牌“踩雷”拉開洗牌序幕
安克創新和羅馬仕,分別是充電寶高端市場及性價比市場的代表性品牌,兩家企業在國內市場累計超120萬台召回,其規模之大、覆蓋終端消費市場的範圍都空前。
值得注意的是,供應商安普瑞斯的“問題電芯”影響的並不僅限於上述已明確的超120萬台召回及安克創新海外市場召回產品。安克創新副總裁、充電及儲能業務負責人熊康在接受行業自媒體“知危”採訪時透露,這款電芯產量估計在2000萬到3000萬片,“有問題的比例,肯定不是市面上已經召回的這個數字。”
問題電芯最終流向了哪些品牌產品尚無法得知,已經明確發布召回計劃的安克創新與羅馬仕,目前都在推進消費者商品退換事項。安克創新在發布召回計劃後為消費者寄送了防火防爆袋,並洽談了合作快遞上門取件,但充電寶產品難郵寄的問題並未完全解決。截至7月3日的數據,20多萬用戶向安克創新提交了召回申請,占其國內召回總量的三成以上。
羅馬仕方面的售後則有些一波三折。
7月6日凌晨,羅馬仕發布停工停產通知,將於2025年7月7日起停工6個月,除召回相關員工,其餘員工停工停產。據網友7月7日分享的召回頁面截圖顯示,其退款已排隊至17萬位之後。
截至目前,羅馬仕京東、淘寶、拼多多平台的官方旗艦店均已關閉,其微信小程序官方商城、京東自營旗艦店及京東平台的羅馬仕數碼配件旗艦店的移動電源產品均已下架。
兩家企業在面對類似事件時的運營效率與財務狀況,以及民航局對充電寶的新監管政策,實際上也是這一輪移動電源市場洗牌的開端與縮影。
“現在的民航局新規雖然短期內可能給生產、使用環節帶來不便,但長遠來看會倒閉行業發展得更好,企業和品牌為了符合新規要求,必然會生產更靠譜、更安全的產品。”丁道師說道。
“3C認證”爭議
隨着民航局出台充電寶乘機新規,此次的“問題充電寶”風波已不僅限於兩家頭部企業的產品召回,還引發了消費者對充電寶3C認證的高度關注。
截至7月8日星島環球網發稿,黑貓投訴網站關鍵詞包括“充電寶3C”的相關投訴已近四千條,理由包括但不限於“購買的型號3C認證被撤銷”、“購買型號無3C認證”、“購買的召回型號產品不屬於召回批次”,要求商家退款或更換具備3C認證的型號。
多個消費者提及了兩個關鍵時間點——2023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告稱,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3C認證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3C認證證書和標註認證標誌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這些消費者認為,企業不應在相關部門發布規定後仍然出售“不合規”產品。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是否具備3C認證”並不能和“充電寶能否使用”或是“產品是否存在安全風險”劃等號。從目前公開信息來看,尚無證據指出不具備3C認證的充電寶產品存在安全風險。
從法律角度看,這類消費者“維權”訴求能否得到支持?
在陳亮看來,消費者要明確,召回制度的核心是針對存在安全隱患或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缺陷產品,召回範圍通常以明確的生產日期、生產批次、產品序列號限定,因此產品是否應當召回是有明確界定的。
陳亮總結道,如果產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或安全隱患,消費者有權要求退換貨。若產品本身沒有質量問題,消費者要求退換在法律上不能構成退換貨的法定理由,是不能完全得到支持的。
7月7日,虎嗅年度作者、互聯網分析師判官也認為,企業只需要保證其生產的產品合法合規,不應過度放大企業的義務。其指出,一般而言企業標準會高於類似3C認證的強制性安全標準,尤其頭部企業的標準不會定得太低。3C認證相關規定在2023年出台,可以假定之前市面上的正規企業的產品大概率是沒有問題的,“不讓使用沒有3C標識的充電寶是特定情況下,只是坐飛機不讓帶,並沒有規定不能日常使用。”
從市場監管總局2023年發布的公告內容來看,相關部門給了未獲得3C認證及未標註標誌的產品一年緩衝期,從這個角度來看,未獲得3C認證的充電寶產品存在風險的可能性也不大。
“外包代工”模式並非原罪
跳出消費端來看,由於安克創新及羅馬仕此次風波均源起電芯供應商,市場也將目光投向了充電寶品牌的“外包模式”,認為這一模式存在問題。
以安克創新為例,據該公司2024年業績報告,其主要經營模式是“通過自主研發設計、外協生產及採購、倉儲物流 及出口、境內外線上線下銷售等業務環節,將上游供應商、物流服務商以及遍及全球的下游消費者客戶連接起來”,簡單來說就是安克創新只負責研發設計,其他的部分外包給供應商。
實際上,這也是消費電子行業通行的商業模式。7月7日-8日,多位專業人士在接受星島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是否外包與產品質量並不存在正相關性或負相關性。
丁道師向星島環球網記者舉例稱,全球多個頂級品牌都委託富士康代工,這些產品也都達到了全球頂尖的質量,反而不少企業自己製造生產的產品出現了問題,“全球經濟早就一體化了,大到一輛汽車小到一把剃鬚刀,背後是無數個產業鏈上的無數企業協同的結果,研發、生產、銷售分別由不同的企業完成,是現代商業運行很正常的邏輯原則。”
“消費電子類企業最重要的並不是生產,而是研發、設計和渠道,再加上國內供應鏈非常完善,將生產外包對企業來說是比較合適的選擇,電芯原材料、電路板、外殼等各個組件交給專業的供應商,大家都做自己擅長的部分,其實更有利於質量提升。”判官向星島環球網記者表示。
採用了“問題電芯”的充電寶流向市場,更多是供應鏈管理的某個或多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品牌方將生產環節層層外包對於其快速進入市場、降低成本有幫助。但若對供應鏈把控不嚴、對供應商監管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張毅表示,從上游的供應商到中游的代工廠,質量把關缺失,以及有媒體報道安普瑞斯作為供應商再次將訂單外包等,都說明行業供應鏈管理體系出現了問題。
這些問題並不僅僅是此次風暴中心的安克創新及羅馬仕兩家企業的難題,安普瑞斯是電芯部件的頭部供應商,今年6月10日,其擁有的74張3C證書狀態變更,更新為“暫停”或“撤銷” ,原因包括“工廠監督檢查不通過”和“工廠檢查有嚴重不符合項(如產品一致性存在問題等)”。
如何加強對供應商的穿透式管控,是擺在所有企業面前的命題。
在“召回”風波後,熊康接受前述自媒體採訪時表示,品牌方包括過去的安克創新並不具備拆解電芯分析材料的能力,更多是將電芯作為來料進行管理。今年安克創新的實驗室條件已經強化,同時也下決心將其他相關能力加強,希望未來不再只依賴電芯供應商的品質管控,能夠全量地去分析製程和工藝過程中的數據。同時,安克創新已經建立了實驗室、追溯平台和專門負責電芯可靠性的團隊,同時對供應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動監控和分析生產過程中的所有數據,確保沒有風險。
星島環球網特約記者陳夏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