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觀察·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系列談丨數字技術重構文化消費

2025年05月26日22:52:08 科技 1993

來源:新華網

文化新觀察·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系列談丨數字技術重構文化消費 - 天天要聞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數字技術重構文化消費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袁月明

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內人潮湧動。

沉浸式科技空間秀《愛雅宋》,將實景構建與虛擬現實技術巧妙結合,以“琴”“棋”“書”“畫”“天問”五重場景,創新表達宋代美學;《飛越清明上河圖》球幕影院里,藉助數字技術打造5D視效,遊客彷彿“步入畫卷”、穿越千年,一覽昔日東京汴梁城的繁華盛景……

文化新觀察·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系列談丨數字技術重構文化消費 - 天天要聞

2024年10月4日,遊客在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觀看沉浸式科技空間秀《愛雅宋》。新華社發(袁航 攝)

科技賦能下,沉浸式體驗不僅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也讓文旅消費市場呈現“人財兩旺”的熱鬧景象:今年“五一”假期,清明上河園景區共接待遊客量55.78萬人次,總收入7508.88萬元,較2024年同期分別增長44.28%和47.55%。

科技感十足的文旅場景,到滿足“個性化定製”的文化產品服務,再到不斷升溫的線上演播等文化業態……隨着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深入應用,更多元、更智能、更便捷的文化消費新體驗、新模式持續湧現,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潛力,也增強了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創新場景豐富消費體驗

走進主題展廳,戴上VR眼鏡,逼真的視覺效果打破虛實邊界,觀眾彷彿從實體空間走入無垠的數字宇宙,或深潛海底、遨遊太空,亦或組隊雪山探秘、穿梭恐龍世界……

5月1日,北京798超維視界VR院線面向公眾開放。通過“實景錨點+虛擬敘事”技術,首批推出的8部VR影片包含國風懸疑、科幻冒險等多個主題,以兼具沉浸感、交互性、美學價值的多維體驗,打造線下文化消費新場景,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

“近年來,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賦予文化消費更豐富的形式和更廣闊的空間。”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講師王夏雨認為,過去,文化消費往往受到地域、交通等限制,而數字技術打破了這種局限,使文化消費成為更廣範圍的共同體驗。

目光轉向全國,《奇遇三星堆》沉浸探索展重現古蜀文化的瑰麗奇觀;“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區”成為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人氣最旺的打卡點;廣東潮州涵碧樓引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還原歷史場景、講活紅色故事……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技術支撐,越來越多沉浸式、互動式的文化消費新場景不斷湧現,為文旅市場帶來新的熱點和增長點。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向勇認為,打造新型場景消費,通過進一步增強場景敘事、環境敘事、空間敘事的內容創意能力,將文化主題、故事講述、技術賦能等充分整合起來,實現藝術與商業、審美與生活、人文與技術、實用功能與社交情感的深度融合。

優化供給滿足消費需求

伴隨生活水平和數字素養的提升,人們對文化消費的個性化、品質化需求不斷增長。利用大數據AI技術等獲取用戶數據、分析用戶偏好,定製消費服務也隨之走俏。

收到了綉有自己寵物貓咪圖案的精美蘇綉團扇,來自北京的消費者張小姐欣喜地說:“只需給商家提供一張圖片,就能收穫一件獨屬於自己的商品,特別有紀念意義,參與設計也讓我很有成就感。”

數字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為文化消費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讓人們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與創新中。另一方面,也讓文化企業能夠精準定位目標受眾,提供個性化、精品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充分挖掘潛在消費需求,培育新的消費理念。

比如,內容共創模式受到青睞。以三體為命題內容的創意設計活動,吸引了眾多海內外三體愛好者和創作者的參與,優秀作品被收錄進衍生出版物和線下展覽,進一步帶動IP影響力和周邊文創產品消費。

再如,智能化伴遊獲得關注。文旅智能體“杭小憶”“AI南京”等,通過AI技術實現文旅資源精準匹配,為遊客提供個性化服務,成為人們新的旅遊“搭子”。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關利欣說,要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趨勢,根據文化消費人群特徵精準打造文化產業供應鏈,提供個性化、體驗式文化產品和服務,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滿足居民文化消費新需求。

煥新業態激發消費動能

關利欣指出,隨着信息技術的演進和智能設備的普及,線上文化消費快速發展,消費者可以通過各種數字平台獲取文化產品和服務,數字文化消費逐漸成為文化消費的主要形態。

同時,線上演播、數字娛樂、知識付費等一批文化新業態的興起,也引領了文化消費潮流、擴大了文化消費規模。

新業態澎湃新動能——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1510億元,比上年增長6%,文化新業態特徵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59082億元,比上年增長9.8%;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增長9.8%,其中文化娛樂支出增長16.1%。文化“軟實力”正不斷轉化為經濟“硬實力”。

新業態帶動新時尚——黎錦、苗綉、蠟染等精美的非遺產品通過線上直播走進千家萬戶,東方美學成為新的時尚潮流;首款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走紅海內外,全方位引發消費溢出效應,更讓世界看見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化新觀察·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系列談丨數字技術重構文化消費 - 天天要聞

2023年4月6日,在貴陽市青岩古鎮景區內,苗族綉娘蔡鳳通過線上直播銷售刺繡飾品。新華社記者 周宣妮 攝

展望未來,我們期待,在科技之光的照耀下,人們的文化生活更加美好,精神世界更加富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小米玄戒O1相關謠言回應來了 - 天天要聞

小米玄戒O1相關謠言回應來了

上周,小米正式舉行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這次活動中,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玄戒」芯片正式亮相。據悉,玄戒O1旗艦處理器由小米自主研發設計,有着190億晶體管,芯片面積109mm²,實驗室安兔兔跑分突破300萬。
科技金融:“掃一掃,千萬到手” - 天天要聞

科技金融:“掃一掃,千萬到手”

5月22日,“金魚嘴·機構日”金沙江聯合資本·AI+智能硬件專場在南京金魚嘴基金大廈舉行。參加路演的9家企業覆蓋工業機器人、智慧城市、醫療健康設備等領域。今天,記者走進全國首個基金特色街區——南京金魚嘴基金街區,源碼資本、毅達資本、華映資本等知名機構的標識鋪滿一整面牆,另一面牆上則有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蘋果iPhone 17 Pro Max - 廚師cook做到了! - 天天要聞

蘋果iPhone 17 Pro Max - 廚師cook做到了!

蘋果iPhone17系列塑料模型的第一個上手視頻。這是接近最終的設計。iPhone17的外觀將會是這樣的。左邊有三個攝像頭,LED閃光燈、麥克風和騙子位於最右邊的角落,可能是為了給獨立顯示面部識別騰出空間。這個音量鍵、電源鍵、操作鍵和無用的
安卓16對智能手機手電筒亮度將可調節 - 天天要聞

安卓16對智能手機手電筒亮度將可調節

安卓 16 QPR1 Beta 版推出,帶來諸多精彩功能,未來版本可能還會有更驚艷的升級,其中一個可能就是 “手電筒亮度調節” 工具。也許很快,用戶就能控制設備閃光燈的光強度了。谷歌為推出此功能籌備已久。
特朗普對蘋果和三星說:要麼在美國製造,要麼支付25%的關稅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蘋果和三星說:要麼在美國製造,要麼支付25%的關稅

唐納德・特朗普正力促蘋果、三星等主要智能手機製造商,將面向美國市場的產品生產環節遷回美國。他警告說,若不照做,就會對其產品徵收 25% 的進口關稅。特朗普先是通過其 “真相社交” 平台發布了這一消息,後又在橢圓形辦公室的簡報會上重申了一遍。
小米重磅發布,又“史上最強”!收入、盈利均創歷史新高!小米SU7系列交付新車75869輛,盧偉冰介紹小米AI布局 - 天天要聞

小米重磅發布,又“史上最強”!收入、盈利均創歷史新高!小米SU7系列交付新車75869輛,盧偉冰介紹小米AI布局

每經編輯:陳柯名,黃勝5月27日晚間,小米集團公布財報,2025年第一季度,集團收入及盈利均再次創下歷史新高。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總收入為人民幣1113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7.4%。業務分部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手機×AIoT分部收入為人民幣927億元,同比增長22.8%,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收入為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