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海信集團與美的集團發布公告,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圍繞AI應用、全球先進制造、智慧物流等多領域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從出席及簽約的高管來看,除了兩大家電集團一把手——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均到場外,代表簽約的高管分別為海信集團副總裁兼海信家電集團董事長高玉玲和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FO鍾錚,前者在升任海信家電董事長前也曾長期擔任公司財務負責人,後者則主導了美的整合渠道庫存、優化供應鏈管理方面的DTC(直面消費者)改革——從簽約人選中亦可一窺雙方本次戰略合作的重點方向。
此外,官宣戰略合作的公告中,雙方還表示將開展廣泛的數字化和AI應用平台的開發與合作;圍繞綠色工廠、工業互聯網、全球產能布局等方面展開合作;在智慧物流領域,雙方將在生產物流協同、智能倉網體系構建等全鏈路進行平台優化與升級。
作為年收入分別超過4000億元與2000億元的超級巨頭,美的與海信這樣千億營收體量的家電企業在集團層面的戰略合作,尚屬中國市場首次。事實上,二者在冰洗空白電等業務中仍存在直接的市場競爭關係,從公告內容來看,戰略合作也集中於生產及供應體系。這背後,既是雙方立足當前實際經營的“各取所需”,亦折射出家電存量競爭時代,中國頭部廠商複雜的競合關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巨頭攜手
從合作公告內容來看,海信與美的多位高管出席了簽約儀式。
賈少謙與方洪波兩位集團董事長,無疑是促成海信美的戰略合作的第一操盤手,二者都曾任職於創始人擔任董事長(海信周厚健、美的何享健)時的集團總裁辦,且具備一線市場業務管理經驗。
從經營思路來看,拓展B端業務、推動國際化、重視技術創新,是二人治下海信和美的一致強調的發展方向,其中海信重在拓展車載熱管理、顯示芯片及電力設備,美的則着重於工業機器人。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一把手到場外,在企業間的實際簽約中,代表雙方簽約的高管大多是直接負責業務合作領域的分管領導。從本次雙方的簽約代表——海信集團副總裁兼海信家電集團董事長高玉玲和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FO鍾錚的履歷和業務板塊中,亦可嘗試探究兩大巨頭戰略合作的核心方向。
從職務來看,財務負責人是兩位女高管最顯著的共性標籤。在高玉玲任內,海信家電完成了對歐洲品牌Gorenje和日本三電的收購,美的則在鍾錚就任的第二年完成了對科陸電子的收購,二者均對大規模資本運作有着豐富的經驗。
但相較於各自內部的收併購決策,如何從財務角度提升企業運作效率,推動供應鏈協同,則是晉陞集團管理層後的兩位女高管更關鍵的角色。
據新浪財經報道,鍾錚曾帶領團隊用Excel搭建出業內首個“成本動態沙盤”,追蹤每顆零件的價格波動,將空調成本誤差控制在0.15%以內;此外,其還用財務中台系統串聯起68個基地的現金流,讓資金周轉效率提升40%。
在擔任集團副總裁兼CFO後,鍾錚主導了美的集團的DTC(直面消費者)改革,通過整合渠道庫存、優化供應鏈管理,實現全價值鏈效率提升。
本次合作公告中也提到,雙方將在各自數字化實踐的基礎上,開展廣泛的數字化和AI應用平台的開發與合作,特別是推動AI智能體在製造、物流等眾多領域的應用,在全面提升中國兩大家電巨頭數智化運營能力的同時,結合全流程業務場景,以AI全流程深度賦能生態合作夥伴。
而作為海信家電多年的財務負責人,高玉玲在數字化領域亦有多年經營,其任內實現了北美及墨西哥GRS系統的上線和項目驗收,並推動了集團財務結構轉型、優化財務共享作業流程。
“二者牽頭合作釋放雙重信號。”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其一,雙方都需要聚焦財務與供應鏈協同,通過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其二,依託海信的跨境併購經驗與美的全球化渠道網絡,加速海外市場深度融合與資源整合。
各取所需
雖然在經營思路和實踐中有眾多相似之處,但達成戰略合作,無疑需要更明確和具體的需求契合,從公告內容來看,供應鏈與物流,是雙方“各取所需”的切實落點。
本次戰略合作公告顯示,簽約儀式地址位於美的總部所在地廣東佛山:站在海信的角度,在B端,廣東是擁有最完備產業鏈的製造業大省之一,海信於江門、佛山等地均設有電視、冰洗空工廠,長期坐鎮廣東主場的美的能夠給予其極大產業鏈支持。
在C端,在家電市場增量愈加飽和的背景下,白電的線下經銷商大多採用多品牌操作。無論是考慮到備貨壓力、還是售後服務難度,難免在銷售過程中更多向一線品牌美的、海爾、格力傾斜,這就進一步擠壓了海信等二線品牌的市場空間。
在越來越多經銷商不願承接過多品牌售後維修業務的背景下,與美的展開合作,有助於海信藉助前者的白電線下渠道布局,首先保證銷售渠道穩定與售後服務質量,遏制乃至打破品牌認知低—經銷商退出或將其邊緣化—市場份額與認知進一步下滑的惡性循環。
雙方公告中提到:持續提升用戶滿意度,是雙方企業的共同目標。在智慧物流領域,雙方將在生產物流協同、智能倉網體系構建等全鏈路進行平台優化與升級,實現端到端供應鏈運營效率提升和庫存布局優化,最終實現消費者交付滿意度的持續提升。
而站在美的的角度,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在本次公告羅列的雙方出席高管中,美的方的安得智聯總裁梁鵬飛,是唯一一個沒有擔任美的集團職務的高管。
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美的旗下提供端到端數智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供應鏈(物流)科技企業,其業務包括生產製造供應鏈物流、“一盤貨”統倉統配解決方案,以及依託覆蓋全國的前置倉/送裝網絡/服務工程師實現用戶直達,提供一站式“倉干送裝修”的送裝一體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前的4月30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基於安得智聯戰略和業務發展規劃,擬將安得智聯分拆目標上市板塊調整為香港聯交所主板。此前,美的集團曾籌劃分拆安得智聯於深交所主板上市。
作為製造業集團內部孵化的供應鏈擬上市公司,參照此前海爾旗下日日順的IPO歷程,關聯交易佔比較高、客戶集中度較高是其極易被問詢和質疑的問題。日日順提交的招股書就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公司當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50%,其中來自關聯方海爾系客戶的收入佔比在30%以上,佔比較大。
同樣是白電巨頭擬上市的供應鏈公司,安得智聯必然也將回應這一日日順曾遇到的問題。而本次其在海信與美的的戰略合作中高調亮相,並着重提到合作將在生產物流協同、智能倉網體系構建等領域展開,無疑是給資本市場服下一粒安得智聯客戶構成的定心丸。
存量競合
除了在製造與物流層面的數字化合作外,全球化產能布局也是本次戰略合作所涉及的方面。
雙方公告中提到面對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挑戰,海信和美的將圍繞綠色工廠、工業互聯網、全球產能布局等方面展開合作。雙方還將聯合開展核心技術攻堅,探索工藝創新,推動跨界工藝融合與人才聯合培養,助力企業提質增效,發展更多新質生產力。
產業在線分析師王娟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指出,特朗普新關稅政策後,近期全球生產製造及貿易面臨著許多新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全球資源配置、產能協作及風險應對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海信美的兩家企業通過整合雙方在綠色製造、工業互聯網、全球供應鏈及區域市場布局的優勢,加強技術互補、資源共享及市場協同,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不僅可提升全球化運營效率,還能以“中國智造”聯合體形式增強國際競爭力,應對地緣政治、環保壓力、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等挑戰。
未來,雙方或進一步探索資本層面合作(如海外工廠股權互持),深化全球化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在一周前的4月30日,美的集團官宣完成對歐洲廚電品牌Teka集團的收購(除Teka俄羅斯子公司),這也是美的集團再次收購總部位於歐洲的跨國公司。
作為早年收購Gorenje、ASKO,並連續贊助三屆歐洲杯的中國家電企業,海信同樣在歐洲市場有着豐富的併購、跨國整合與營銷推廣經驗;此外,美的與海信也曾分別收購東芝的白電與黑電業務,在東芝品牌的海外運作中,雙方有着非常明確和具體的合作需求。
多位採訪對象在交流中提到,海外OBM(自主品牌)戰略的突破需求,強化生態協同、拓展新質生產力,降低合規與物流成本,應對海外關稅貿易風險及全球供應鏈不確定性,也是本次戰略合作中雙方在全球層面的驅動力。
當然,海外市場的拓展也並不意味着雙方不再處於競爭關係,綜合海信、美的旗下不同市場產品線分布來看,和國內市場一樣,其同樣有多個產品品類有所重合,例如歐洲的冰箱、洗碗機等業務。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着二者戰略合作的達成,早年家電市場的各類惡性競爭將會隨之淡化,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總體增量見頂背景下,頭部家電廠商間更加複雜且多元的競合關係。
王娟指出,本次兩大家電巨頭的合作,預示着傳統家電行業或將擯棄以價格戰、渠道爭奪為主的競爭模式,通過技術協同、產能共享、資源互補等方式降低內耗、分攤風險並加速創新,共同應對外部挑戰。未來AI、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將驅動產業鏈重構,讓家電行業從單一產品競爭轉向全產業鏈數字化能力競爭。
“面對國際品牌和貿易壁壘的雙重壓力,中國家電企業通過合作形成‘中國製造’協同效應抱團出海,提升全球技術標準話語權以及市場議價權。”王娟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