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裁員求生!AI行業不敢說的真相:99%企業活不過明年?

2025年05月06日21:33:07 科技 1877

自從OpenAI引爆AI浪潮,國內外無數AI企業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收穫了大量融資。

投資者給錢的前提是AI企業能夠為其帶去利益,而現階段各大企業的AI業務卻幾乎沒有盈利能力。即便是擁有中科院背景,曾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並列為AI四小龍的老牌AI企業雲從科技,也被迫裁員、高管降薪。

雲從科技裁員求生!AI行業不敢說的真相:99%企業活不過明年? - 天天要聞

(圖源:雲從科技)

雲從科技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營收為3.98億元,同比下降36.69%,歸母凈利潤-6.9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8.12%,在職工作人員從2023年的801人下降到2024年的453人,核心研發人員從467人減少到239人,三大核心技術人員之一的雲從科技副總裁、AI平台負責人張嶺離職,就連雲從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周曦年薪也降低了7.46萬元。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現在的衰退只是開端,接下來一段時間,國內可能會有大量AI企業破產倒閉。

AI創業: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在行業高速發展初期,投資者和機構無法確認哪個企業擁有成長為行業巨頭的潛力,可能會採用廣撒網的策略,因而所有初創企業都有機會獲得投資。行業逐漸穩定後,投資機構會優先挑選更具潛力的企業投資,實力較弱的企業融資減少後,便可能因入不敷出難以為繼。

雲從科技2022年上市初期公布的招股書顯示,預計2022年到2025年營收分別為16.82億元、25.01億元、32.27億元、40.1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33.60%。實際上2022年到2024年雲從科技的營收分別為5.264億元、6.281億元、3.98億元,與目標相差甚遠,且2024年出現了營收負增長。

雲從科技原定2025年實現盈利,可2024年營收下降、虧損幅度擴大,今年扭虧為盈已成為泡影。8年時間累計虧損超過45.79億元的雲從科技,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活下去。

雲從科技裁員求生!AI行業不敢說的真相:99%企業活不過明年? - 天天要聞

(圖源:雲從科技)

處於這種境況的不只有雲從科技,同列AI四小龍的商湯科技已連續虧損十年,僅2018年到2024年累計虧損就達到了546億元,2024年下半年裁員更是超過千人。依圖科技、曠視科技亦是如此,出現了營收增長不達預期、虧損擴大、連續裁員、分公司關停等情況。

就連行業龍頭OpenAI也不容樂觀,虧損幅度連年增加,好在軟銀與其他機構不斷投資,才令OpenAI得以為繼。然而OpenAI CEO Sam Altman日前在全員信中表示,放棄重組為營利性機構的計劃,將把營利性子公司轉變為非營利性母公司控制的公益公司。

按照此前的協議,若OpenAI不能在今年底前轉變成營利性公司,軟銀領投的400億美元將縮減至200億美元。因此,放棄轉型的OpenAI在資金方面也將承受更大的壓力。

雲從科技裁員求生!AI行業不敢說的真相:99%企業活不過明年? - 天天要聞

(圖源:OpenAI)

AI行業的競爭,迫使相關企業斥巨資購買芯片、數據,以及建造算力中心,投入非但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加。AI四小龍底蘊稍顯薄弱,已進入開源節流階段,甚至不得不減少研發經費,如雲從科技2024年研發人員大裁員,研發費用降低了18.27%。同時,大模型開源也成為了行業常態,企業更難增加營收,惡性循環已然形成。

成立較早的AI企業雖佔據時間優勢,積累了大量技術專利,但進入拼資源階段後,卻難以與阿里巴巴、字節跳動、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相比。長期虧損之下,底蘊薄弱的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可能是如何把自己賣個好價錢。

AI企業盈利難上加難,求生才是關鍵?

盈利是AI企業的第一要務,但在文心一言免費使用後,國內主流AI大模型皆已免費向C端用戶提供服務,難以從普通用戶身上賺到錢。

開源大模型成為主流的當下,其他企業可以通過開源代碼自行部署AI大模型,導致AI企業盈利難度進一步增加。打造垂域AI,為B端客戶提供服務,是A企業少有的盈利模式。從AI企業的動作來看,提高垂域AI的能力和可靠性、推廣AI硬件,已成為他們眼中最可靠的破局方案。

垂域AI一直是AI企業關注的重點領域,如百川智能發力金融、醫療兩大領域,不過今年3月3日百川智能裁撤金融業務團隊,聚焦醫療領域。阿里巴巴通過通義靈碼,布局AI編程,為廣大程序員提供服務,豆包、混元等大模型,同樣發力AI編程。上文提到的雲從科技,則在金融、能源、工業製造、智慧城市等領域頗有建樹。

雲從科技裁員求生!AI行業不敢說的真相:99%企業活不過明年? - 天天要聞

(圖源:百川智能)

在小雷看來,當下垂域AI中最具前景且有望取得較高營收的無疑是醫療和教育。人口高達14億的中國,長期存在醫療資源緊缺的情況,前段時間小雷身體抱恙,打算到醫院診斷,結果預約已經排到了一周後。AI醫療大模型可以根據病症和檢測報告診斷病情,並給出就醫、用藥推薦,緩解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教育方面,AI的作用在於輔導用戶學習。各種補習班國內並不少見,但補習班花費昂貴,且教師難以根據個人情況一對一輔導學習,支持一對一輔導學習的私人家教價格又比補習班高出不少。

AI大模型可以規避這一情況,例如精準學集團基於通義千問開發的AI大模型開發的「超擬人一對一AI老師」,能夠根據用戶知識掌握情況提供學習進度規劃和一對一教學。

雲從科技裁員求生!AI行業不敢說的真相:99%企業活不過明年? - 天天要聞

(圖源:精準學)

與AI醫療大模型不同的是,AI教育大模型通常與學習機結合,需要購買AI硬件後才能體驗到該模型的全部能力。針對AI硬件的用途和功能定製AI大模型,也是AI企業盈利可行性較高的方案之一,對於硬件廠商而言,也可以藉助AI提高產品競爭力。

空調、電視、洗衣機等多類產品,已陸續融入了AI大模型,阿里巴巴還與雷鳥創新聯手,針對AI眼鏡深度定製AI大模型。限於本身的功能,這些AI設備不需要完整的滿血版AI大模型,結合應用場景定製AI大模型,推理成本能夠顯著下降,內容生成速度也能得到提升。

不過AI企業依靠垂域AI扭虧為盈,依然困難重重。垂域AI需要大量專業數據用於訓練,若數據量不足,可能會出現嚴重的AI幻覺。因此,AI企業仍需要投入資金購買專業數據和提高算力,加速提升垂域AI的可靠性。

此外,據彭博社報道,谷歌的AdSense 網絡開始在一些第三方AI助手的聊天中植入廣告。有望取代搜索引擎的AI大模型,加入廣告是遲早的事,卻不能急於求成,AI行業仍處於高速發展期,行業內卷激烈,過早加入廣告可能被用戶拋棄。行業形成頭部化後,才是AI企業為大模型加入廣告的最佳時機。

廣告植入適合面向C端市場的AI大模型,C端領域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尤為重要,AI四小龍難以與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相比,垂域AI是他們扭虧為盈的希望。

AI泡沫加速破裂,行業加速“頭部化”

行業的發展總是伴隨着企業的興衰起落,新能源汽車行業便是AI行業的前車之鑒。上海車展上,國內最初一代造車新勢力只有蔚來、理想、小鵬、零跑四家企業參展,威馬、高合、哪吒等品牌,已成為時代的眼淚。拜騰、愛馳、前途等車企,更是近乎被大眾忘卻。

如今,AI行業也將進入頭部化起始階段的陣痛期,實力不足的AI企業,將因遲遲無法扭虧為盈,步高合、威馬等車企的後塵,大量AI企業倒閉,已成即將發生的事實。

雲從科技裁員求生!AI行業不敢說的真相:99%企業活不過明年? - 天天要聞

(圖源:豆包AI生成)

頭部化也意味着將有部分企業突出重圍,並扭虧為盈,類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理想、鴻蒙智行等企業。然而正如首批造車新勢力中存活下來的企業中理想脫胎於汽車之家、小鵬創始人來自UC、蔚來創始人出身於易車,唯有底蘊雄厚的企業,才能支撐到AI行業發展到柳暗花明的階段。

國內AI企業中,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百度四大巨頭佔據優勢地位,財力、技術實力、人才三者皆具備。採用混合專家模型架構降低訓練成本的DeepSeek,雖表現出色,但犧牲準確性的行為,令其未來恐難以在垂域AI方面與互聯網巨頭們競爭。雲從科技、商湯科技等AI四小龍企業,則需要進一步融資,才能應對行業愈發激烈的競爭。

AI行業形勢尚未明朗,任何企業都仍有機會。預計2030年前後,AI行業才會度過陣痛期,出現數個行業巨頭,並從長期的虧損中走出。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Neo7 Turbo對友商下狠手 一加對比真我顯單薄 - 天天要聞

Neo7 Turbo對友商下狠手 一加對比真我顯單薄

#雙11國貨出行好物#對比同門品牌一加推出的 Ace 5 競速版,真我Neo7 Turbo 直接用實力完成了一場“自家人打自家人”的無情對決,具體怎麼說,不妨跟着我們一起了解下這款新機吧!
“猴臉識別2.0”上線——不但“辨”猴臉,更“懂”猴子心 - 天天要聞

“猴臉識別2.0”上線——不但“辨”猴臉,更“懂”猴子心

人民網西安5月29日電 (記者李志強)“這隻猴子叫‘洋蔥’,可信度85%。”打開手機小程序,對準電腦屏幕上的一張猴子照片進行識別,不到5秒鐘,結果就出來了。隨後的演示圖像中,“洋蔥”的整個身體被標記上了若干個點位,通過分析這些點位的運動規律,就能深度解析它的行為意圖。 5月29日,記者從西北大學獲悉,此前研發出“...
AI眼鏡將取代手機?對話因眼鏡提詞器走紅的杭州公司聯創 - 天天要聞

AI眼鏡將取代手機?對話因眼鏡提詞器走紅的杭州公司聯創

戴着一副透明的眼鏡,你可以在路上導航、脫稿在台上演講,同時還能啟動聲紋支付、語音喚起AI點餐和打車,這些充滿科幻感的場景已經被智能眼鏡頭部廠商Rokid(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Rokid即將在6月上線新一代智能眼鏡Rokid Glasses。伴隨AI關鍵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大模型的快速推進,AI眼鏡有望成為下一代人機交互的...
黃仁勛:無論有沒有美國芯片,中國AI發展都會繼續 - 天天要聞

黃仁勛:無論有沒有美國芯片,中國AI發展都會繼續

5月29日,英偉達發布了第一財季財報。隨後,英偉達CEO黃仁勛、CFO克萊特·克羅斯出席電話會議。會上,談到美國芯片出口管制對英偉達的影響,黃仁勛表示,出口管制對英偉達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這並不能阻礙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反而會刺激中國的創新,增強中國在海外的實力,削弱美國的地位。他認為,AI競賽不僅僅是關於芯...
川南大數據中心即將投運 政府搭台促成企業間合作 - 天天要聞

川南大數據中心即將投運 政府搭台促成企業間合作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5月28日下午,內江市舉行“雲上甜城·算網為先”川南大數據中心助力內江發展新質生產力推介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即將投入運營的川南大數據中心總投資4億元、設計機架500個、算力超過10000VCPU、存儲能力50PB,是四川
當手機叫車融入大眾日常,出租車為何開始到處排隊趴活? - 天天要聞

當手機叫車融入大眾日常,出租車為何開始到處排隊趴活?

在商場邊,打出租車似乎越來越好打了,而且直接上車就能走。筆者近日在廣州深圳等地,感受到了街頭打出租的變化。一個工作日的晚7點半左右,廣州北京路天河城門口,停着幾輛出租車,車頂的“空車”燈在暮色中格外醒目。司機阿強搖下車窗,望着匆匆而過的行人:“三年前這裡根本不擔心沒活,現在蹲半小時能拉一單就算快了。...
數量銳減30萬台,ATM機借勢AI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數量銳減30萬台,ATM機借勢AI捲土重來

在移動支付全國普及的今天,當你路過街角的ATM機時,是否曾疑惑:這些金屬櫃體是否終將淪為數字時代的遺迹?最新數據揭示了一個反直覺的現實,2024年全國ATM保有量降至80.27萬台,較峰值縮減近30萬台,但每台設備的價值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重構。這場靜默的變革背後,是一場關乎金融普惠與科技革新的生死蛻變。ATM行業的冰火兩...
大模型牽手手機銀行,開啟無菜單時代|銀行APP測評 - 天天要聞

大模型牽手手機銀行,開啟無菜單時代|銀行APP測評

2025年上半年,銀行依舊以將大模型裝進手機銀行作為要務,六大行率先對其大模型進行了升級優化,例如工商銀行在同業中率先發布企業級千億金融大模型技術體系 “工銀智涌”,累計調用量超 10 億次,賦能 20 多類業務、200 余個場景,較 2024 年在應用場景數量和調用量上有顯著提升,其大模型技術能力在同業中率先輸出至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