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橫跨八年的安全實驗 智駕的發展過程,也是一個挑戰人性的過程:一方面,智駕系統為用戶提供了顯著的行車便利;但另一方面,在遇到突發情況時,駕駛員被要求及時接手。這種既依賴又戒備、有限信任的關係,讓人在具體操作時很難把握「邊界」。早在 2016 年 1 月 20 日,中國發生第一起跟自動駕駛有關的致命事故。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一輛特斯拉 model s 撞上前方作業的道路清掃車,23 歲的駕駛者高雅寧因傷勢過重不幸離世。特斯拉事後確認,事故發生時車輛處於自動駕駛狀態。這一事件及其後續的多個類似案例,引發了全球範圍內對自動駕駛系統安全性的關注。事故的發生不僅暴露了當前技術的局限性,也反映了駕駛員在過度依賴技術的情況下,可能放鬆警惕,無法及時作出反應。為應對這一挑戰,車企其實並非視而不見,而是針對用戶使用智能輔助駕駛,推出了不同的方案,加大對用戶的智駕安全教育。例如,特斯拉針對多次忽視安全提醒的用戶,採取了功能限制的措施。國內車企則大多採取「考試准入」策略,實施視頻學習加考試的強制准入機制,希望讓用戶在使用輔助駕駛之前,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處於輔助駕駛中的特斯拉 model y|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目前主流車企對於用戶智能輔助駕駛使用的要求:
在 2025 年的今天,使用 USB Type-C 接口的設備隨處可見。從手機、平板、電腦,再到小風扇、剃鬚刀、電動牙刷,這個支持正反插的接口幾乎無處不在。然而,出門一根線,一個接口搞定一切的理想場景,似乎還並沒有到來。接下來,IT之家就來給大家盤一盤 USB Type-C 接口背後,影響我們日常使用體驗的那些“坑”。一、十年,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