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工網
央視網消息:腦機接口是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直接連接的通路,能夠實現人與機器或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聯通,創造讓癱瘓者行走、讓失語者藉助設備發聲等奇蹟。近日,湖北發布全國首個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標誌着這一前沿科技加快步入民生領域。
湖北發布的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分為三種:“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侵入式腦機接口取出費”以及“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每次分別為6552元、3139元和966元。此次定價為政府指導價,也是全省的最高限價。

不久前,國家醫保局發布了《神經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其中專門為腦機接口新技術價格單獨立項。湖北省醫保局率先推出落地舉措,落實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湖北省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處處長朱小平稱:“腦機接口的醫療收費將有規可依,這意味着,一旦腦機接口技術成熟,快速進入臨床應用的收費通道已經鋪好。為腦機接口技術的臨床應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促進了高水平醫療新技術的成果轉化和臨床應用。”
從科幻到現實 腦機接口的“醫學想象”
侵入式腦機接口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是什麼?它們有什麼區別?腦機接口能夠為臨床醫學帶來哪些新的希望呢?我們接着來看。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姜曉兵稱:“通過這種技術來解決我們臨床上現在不能解決的問題,它可以極大地促進醫學的進步,而且為很多患者帶來治療上一些革命性的變化。比如說偏癱,如果沒有這種技術,患者一輩子可能就偏癱在床上;失明的患者,還有失語的患者,都可以通過腦機接口的方式恢復部分生理功能。還包括一些神經功能調控異常的,比如帕金森、癲癇、老年痴呆,還有抑鬱、自閉症等等這些功能異常的,我們都可以通過腦機接口的方式來進行治療。恰恰這些疾病,現有的醫學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辦法,所以讓這些病人看到了希望。”

腦機接口技術主要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類。其中,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是在頭皮表面使用電極、傳感器等設備獲取大腦活動信息,而侵入式腦機接口則是通過在大腦皮質植入電極,可實現更高精度、更複雜的神經控制功能。
此次,湖北發布的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也進行了相應區分。專家表示,從臨床角度看,侵入式腦機接口更側重於突破傳統醫療手段的極限,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則更適用於“早期干預”和“普惠康復”。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唐洲平稱:“侵入式應用場景很多了,比如高位截癱、脊髓的截癱、腦出血。非侵入式的應用範圍更廣,比如抑鬱、焦慮、腦血管病的早期,都可以運用。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應該是相輔相成、不相矛盾的。”
腦機接口臨床應用探索中 進展與挑戰並存
近年來,隨着腦機接口技術的不斷發展,癱瘓患者意念操控機械手臂或控制手套外骨骼,這樣科幻感十足的畫面已經成為現實。那麼,醫療服務價格發布是否意味着腦機接口技術能夠立即為患者服務?我們繼續來看記者的報道。
目前,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正在進行無創腦卒中也就是中風志願者的招募,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將能免費使用無創的多模態腦機接口,用於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目前,已招募40多名志願者。他們將藉助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設備,以運動想象的方式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在侵入式腦機接口的臨床應用上,湖北同樣在進行科研攻關。2024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實施人體手術,首次將高通道全國產植入式腦機接口芯片測試運用於患者腦部,通過芯片實時捕捉神經元活動信號,更精確地監測患者腦腫瘤周邊神經通路的功能狀態變化。手術結束後,腦機接口芯片也被取出。專家告訴記者,運用腦機接口技術將有望實現腦部腫瘤的同步監測,相當於在大腦中放置腫瘤“雷達”。

那麼,此次湖北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的發布是否意味着臨床試驗成果能夠立即應用到醫學實踐中呢?專家表示,進入臨床實際應用還需一段時間。

姜曉兵教授稱:“最近三到五年可能是腦機接口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比如我們用到腫瘤的和用到肢體癱瘓的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它們都要分別走相應的程序。真正落地涉及到,第一,前期的動物實驗的基礎研究要紮實;第二,產品最終進入到市場要經過國家葯監局審批,包括臨床試驗,必須按國家規定的動作把它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