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管時間真的夠用嗎?
智駕退出,只給了2秒讓人接管。
2秒夠不夠?說實話,很懸。
德國那邊測試過,正常人高速上反應得要2.6秒。
你還得判斷情況、動手操作,根本來不及。
小米這波日誌放出來,意思是“我提前提示了、是人沒接住”?

可你明知道前面要撞了,臨門一腳把方向盤甩給人,這不甩鍋嗎?
所以問題是——到底誰的鍋?車沒判斷好?人沒反應過來?都該有個說法。
有沒有事故影像,能不能還原一下?這很關鍵。
2. 智駕到底“接”到啥時候?
從日誌看,noa自己提示了“前方有障礙”,然後減速。
1秒後車主接管,立馬打了方向盤、踩了剎車。
再過兩秒,車就撞了,接着起火。
你說是人操作不當,那也得看看當時什麼路況。
是不是已經沒得選了?智駕把人“請”上來時,已經是死局?
這不能只看“誰最後握着方向盤”,得看“誰把人推到這一步”的。
下面這個視頻是我一個朋友在高速上遇到的情況(就不標出車型了),如果是你們,能躲得過來嗎?
上傳視頻封面
好的標題可以獲得更多的推薦及關注者
3. 車門為什麼打不開?
重點來了,撞完起火,人沒法逃出來。
為啥?因為車門鎖着,打不開。
很多電車靠氣囊彈出才自動解鎖。
問題是——氣囊不彈,門就不解?
這設計也太理想化了吧?真出事兒的時候,哪有時間研究按鈕在哪?
還有隱藏門把手。平時找不到,慌的時候更別說。
火燒起來根本不給你思考空間。

這種電子開關支撐的半隱藏式門把手,斷電後機械外翻是開不了車門的。
你說配個破窗錘?人在車裡暈了,外面的人還是打不開。
這真是設計要命,關鍵時刻沒一項能救命。
4. 怎麼辦?現在就該改。
智駕退出的緩衝時間要立標準,不能“你來開吧”就甩鍋了。
落鎖機制該優化,不彈氣囊也能開門。
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是時候反思下了,不能只圖好看。
斷電也能逃生,是基本操作,不是選配。
這事兒出在小米,但別的電車也差不多。
今天是su7,明天可能就是別家。
車企真得從這次學到點什麼。
設計帥不如設計活。命保住了,才有下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