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孟松離開三星去了中芯國際,三星的芯片技術,越來越拉胯了!

2025年03月21日23:33:04 科技 1766

2015年,三星的14nm芯片讓蘋果“跪求合作”,台積電被逼到牆角;2025年,三星的3nm芯片卻連自家手機都不敢用,大客戶全跑光。短短十年,這家韓國巨頭為何從“行業標杆”淪為“技術忽悠”?答案藏在一個人身上——梁孟松。這位芯片界的“鬼才”,曾是三星逆襲台積電的最大功臣,而他的離開,直接撕開了三星技術衰落的序幕。

梁孟松離開三星去了中芯國際,三星的芯片技術,越來越拉胯了! - 天天要聞

2011年,梁孟松加入三星時,台積電已量產20nm工藝,而三星還卡在28nm的泥潭裡。他力排眾議,提出“跳過20nm,直接上14nm”的瘋狂計劃,並押注當時尚未普及的FinFET晶體管技術。結果?三星在2015年率先推出14nm工藝,晶體管密度和能效碾壓台積電的16nm,甚至搶走蘋果A9芯片一半的訂單。台積電高管曾哀嘆:“梁孟松一個人打亂了我們五年的技術路線!”。

梁孟松離開三星去了中芯國際,三星的芯片技術,越來越拉胯了! - 天天要聞

然而,三星的輝煌沒能持續。2017年,梁孟松因個人原因離開三星,加入中芯國際。此後,三星的芯片工藝開始“注水”:7nm芯片發熱嚴重(高通驍龍888被戲稱“火龍”),5nm良率不足50%,3nm更是淪為“PPT技術”!雖然號稱全球首個量產,但良率僅20%(10顆芯片8顆報廢),晶體管密度甚至不如台積電的5nm工藝。蘋果、高通英偉達的3nm訂單全被台積電包攬,三星代工份額從巔峰期的20%暴跌至2024年的8.1%。

梁孟松離開三星去了中芯國際,三星的芯片技術,越來越拉胯了! - 天天要聞

三星並非沒有努力。為了在3nm翻身,它押注更先進的GAAFET晶體管技術(台積電仍用FinFET),試圖復刻14nm的“彎道超車”。但這一次,沒有梁孟松的技術把控,GAAFET成了“空中樓閣”——良率低、成本高,連自家獵戶座芯片都不敢用3nm工藝,只能退回4nm。技術戰略的激進,反而暴露了人才斷檔的短板。

梁孟松離開三星去了中芯國際,三星的芯片技術,越來越拉胯了! - 天天要聞

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後,這家中國代工廠兩年內突破14nm FinFET工藝,並研發N+1、N+2技術(等效7nm)。儘管受限於EUV光刻機禁令,中芯仍靠成熟工藝(28nm及以上)拿下85%的國產訂單,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31%,產能利用率超85%。業內預測:若不受設備限制,中芯的3nm研發進度可能已逼近三星。

梁孟松離開三星去了中芯國際,三星的芯片技術,越來越拉胯了! - 天天要聞

三星的教訓證明,半導體行業的競爭本質是“人才密度”的競爭。台積電能穩坐龍頭,靠的是張忠謀打造的“工程師文化”和持續投入的研發團隊(2024年研發費用超50億美元)。反觀三星,過度依賴個別技術天才,卻未建立可持續的人才體系,最終在梁孟松離開後陷入“創新真空”。

梁孟松離開三星去了中芯國際,三星的芯片技術,越來越拉胯了! - 天天要聞

當前,全球半導體格局正在重構。美國禁令下,華為、中芯國際等企業加速“去美化”,國產設備廠商(如中微半導體)已突破5nm刻蝕機技術。與此同時,AI算力需求爆發(如DeepSeek大模型推動芯片訂單增長),成熟製程的“China for China”戰略讓中芯國際2024年營收突破600億元。若三星繼續擺爛,中國廠商或成最大贏家。

梁孟松離開三星去了中芯國際,三星的芯片技術,越來越拉胯了! - 天天要聞

梁孟松的故事,既是三星的遺憾,也是中國芯片的機遇。它告訴我們:技術可以靠天才突破,但產業崛起必須靠體系支撐。三星的衰落警醒我們,唯有持續投入研發、培養本土人才,才能避免重蹈“依賴外援,人走茶涼”的覆轍。畢竟,芯片這場馬拉松,笑到最後的從來不是“賭徒”,而是“長跑者”。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