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首富”雷軍,又炸圈了。
這一次,炸的是汽車圈和科技圈。
伴隨着雷軍喊出小米su7 ultra 52.99萬的價格時,發布會現場愣了一下才發出歡呼聲。
這一愣,也就足以看出這個價格對於現場觀眾的震撼力有多強。
畢竟,從最開始81.49萬元的預售價,到發布的52.99萬,足足下降了28.5萬元。
這個價差,放眼車圈也算是史無前例了。
而小米汽車這波“高開低走”的操作,既收割了預售期用戶的“信仰稅”,又以“七折豪車”的標籤撬動吃瓜群眾的情緒。
因而,吹這個價格的人,很多很多。
不過,在吹之前,我們也可以稍微冷靜的思考兩個問題。
小米su7 ultra,為什麼要選擇直接降價28.5萬?這到底是關於豪車定價的博弈,抑或是雷軍的一場豪賭呢?

小米汽車的“高端”之路
從“搖擺定價”開始?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小米汽車的“豪車”,在你心中最高能賣到哪個價位?
還記得小米su7 ultra預售之時,有很多人說小米飄了,價格不太親民。
這一次,雷軍就索性降價28.5萬。
無疑,這個價格是極具吸引力的。
畢竟,小米su7 ultra的性能是保時捷911的水平。就算是同級別的性能電動車,譬如特斯拉model s plaid,也得去到80萬左右。
以這個價格殺入市場,如果能夠成功,無疑能夠倒逼中國頂級性能車市場的發展,進一步打破海外車企對“頂級性能車”的壟斷。
縱觀國內汽車市場,在su7 ultra以前,想藉著性能話題提升自身實力的車企也大有人在。
但最終能成功大賣的,卻寥寥無幾。
不過,小米su7 ultra真的能成嗎?
仔細想想,從預售81.49萬到正式售價52.99萬的“大降價”,或許基於出市場對小米汽車高定價的接受度不足。
這種“大降價”,既可以說雷軍的“預期管理”做得好,也可以說定價“搖擺不定”,算得上是一次豪賭。
事實上,小米一直以來做高端車的核心矛盾在於:用戶對小米的固有印象仍停留在“性價比科技品牌”,而超豪華市場需要歷史沉澱與身份象徵。
為此,在小米su7 ultra上,也努力塑造了很多“身份象徵”的元素。
譬如24k金車標設計,就在試圖強化豪華屬性;但對比保時捷盾徽或奔馳三叉星,還是差了些味道。
更何況,小米su7 ultra的目標客群與傳統豪車用戶存在根本差異,這可能導致產品定位與真實用戶需求錯配。
想來,在消化了頭一批的網紅車主和科技圈的極致玩家後,小米su7 ultra的銷量或許會回到“正常水平”。
屆時,相信小米汽車的重頭戲,仍然還是會放在後面下場的yu7身上。

功夫拍案
目前來看,小米su7 ultra用降價換取訂單的戰略卓有成效。
其開售2小時,大定超過10000台。
而雷軍這場“降價豪賭”,也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
果然,還是雷總深諳互聯網思維——低配走量,頂配走心,中間還能穿插着給資本市場畫個"萬億生態"的大餅。
發布會尾聲,雷軍也突然官宣要挑戰紐北賽道。
想來,小米汽車又要再次用“圈速碾壓”,來打下一場豪華性能車的認知戰和營銷戰了。
而我們吃瓜群眾只關心三件事:什麼時候出小米su7青春版?
以及,雷總下一次成為首富時,能不能直播撒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