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反腐,人們往往聯想到電視上那一個個落馬的官員,這個詞似乎只和政府有關。但是經常關注各大企業新聞的網友卻能感受到,近幾年互聯網大廠內部反腐正在不斷興起並逐漸普及到全行業。
抖音集團2023年反舞弊:136人被辭退,23人被移送司法機關
3 月 29 日,抖音集團發布 2023 年反舞弊通報。
抖音集團明確並始終堅持對腐敗、賄賂“零容忍”的態度,堅決反對一切舞弊和失信行為。如發現違反法律法規或員工行為準則的行為,一經查實,涉案員工一律辭退處理,永不錄用。如相關行為涉嫌違法犯罪,集團將全力配合司法機關調查,追究涉案人員的法律責任。
2023年全年,抖音集團共查處舞弊類違規案件177起,其中136人因觸犯廉潔紅線被辭退,23人因涉嫌違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現將2023年因商業賄賂、舞弊或職務侵佔被移送司法的案件通報如下:
1、抖音前員工曾某利用職務便利,非法侵佔集團資產。其行為違反了員工行為準則,集團已將其辭退。同時,曾某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2、番茄小說前員工王某利用職務便利,幫助外部人員謀取不當利益,並收受好處費。其行為違反了員工行為準則,集團已將其辭退。同時,王某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3、電商前員工孫某利用職務便利,為外部服務商提供多種形式的資源傾斜,並收受好處費。其行為違反了員工行為準則,集團已將其辭退。同時,孫某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4、生活服務前員工李某、陳某、王某、李某某、邵某、盧某利用職務便利,為外部商家提供不當幫助或利益傾斜,並收受好處費。其行為違反了員工行為準則,集團已將6人辭退。同時,該6人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5、企業合作與解決方案前員工彭某利用職務便利,非法侵佔集團資產。其行為違反了員工行為準則,集團已將其辭退。同時,彭某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6、中國銷售業務平台前員工周某、邱某、白某利用職務便利,收受外部人員好處費,並為外部人員提供資源傾斜。其行為違反了員工行為準則,集團已將3人辭退。同時,該3人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7、中國銷售業務平台前員工吳某利用職務便利,為外部客戶提供不當幫助,並收受好處費。其行為違反了員工行為準則,集團已將其辭退。同時,吳某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8、中國銷售業務平台前員工翟某、李某、劉某利用職務便利,在明知外部客戶涉嫌違規的前提下,仍為其提供不當幫助,並收受好處費。其行為違反了員工行為準則,集團已將3人辭退。同時,該3人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9、中國銷售業務平台前員工徐某、朱某、孟某、王某、吳某、鄧某利用職務便利,違規為外部代理商提供不當幫助。其行為違反了員工行為準則,集團已將6人辭退。同時,該6人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元氣森林、騰訊、阿里等大廠都忙着反腐
元氣森林掀起“反腐風暴”
今年以來,多家公司發布反腐公告。元氣森林發布內部全員公告稱,經合作經銷商和員工投訴反映、司法部門介入調查,原營銷中心重點客戶部負責人謝丹陽在任職期間涉嫌通過親友設立關聯經銷商,嚴重損害經銷商利益,並利用職務便利侵佔公司財物。其行為涉嫌重大貪腐等經濟犯罪,已被司法機關刑事拘留並批准逮捕。
除宣布相關司法處罰外,公告特彆強調了公司內部對此的措施,其決定對謝丹陽予以開除,並將全面配合司法機關後續的調查取證。對於涉及該案的經銷商,元氣森林將暫時凍結賬戶、停止續約、列入黑名單,直至事實查清後再做進一步處理。
此次元氣森林發布全員公告高調宣布查處內鬼,也是其稽查體系的一次秀肌肉。
據悉,自2022年以來,元氣森林進行一系列內部組織架構調整,並成立了專門的稽查小組,對銷售各項數據的真實性進行核實。此外,元氣森林還制定了《元氣森林高壓線》《貪腐與瀆職行為舉報獎勵制度》《收受禮品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
如果你認為只有像元氣森林這樣需要和經銷商打交道的消費企業才需要反腐,那麼接下來提到的互聯網大廠內部反腐會改變你的想法。
馬化騰反腐記:“陽光騰訊”連續五年發布集團反腐情況
互聯網大廠反腐如火如荼,“陽光騰訊”公眾號披露2023年內部整體反腐數據,這已經是騰訊發布反腐情況的第五年。
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騰訊反舞弊調查部共發現並查處觸犯“騰訊高壓線”案件70餘起,120餘人因觸犯“騰訊高壓線”被解聘,近20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新增永不合作主體清單商戶主體46家。
細看內容,發現涉事部門包括業務拓展部、產品部、諮詢與服務部、採購部、品質管理部、內容製作部等多個部門,涉及到的違規行為包括非法侵佔公司資產、為外部公司謀取利益、收取外部公司好處費、為多名個人供應商謀取利益等。
另一方面,在清理內部人員的同時,騰訊也將和這些員工串通的公司拉入永不合作主體清單。
回溯前幾年的騰訊相關操作,會發現騰訊內部反腐其實一以貫之。
2019年,騰訊有60多人因觸及”高壓線“被辭退,10多人因涉嫌違法犯罪被移送公安司法機關;
2020年,騰訊有100多人因違反”騰訊高壓線“被辭退,40多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2021年,騰訊有近70人因觸犯“騰訊高壓線”被辭退,10餘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2022年,騰訊有100餘人因觸犯“騰訊高壓線”被辭退,10餘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阿里巴巴反腐揪出內部“大盜”
比起近五年才公布反腐信息的騰訊,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開始的更早,拿下的高管也更重量級。
據悉,早在2010年淘寶就設立了廉政部,用以處理內部不正當利益輸送問題。兩年後的2012年,一封阿里巴巴集團內部的員工辭退《通知》在網上流傳,背後就有該部門的影子。
《通知》顯示,部分網店店主從2011年至2012年的一年多時間裡,在“天貓店小二”的授意下,先後向服裝類相關“店小二”以及集市、商城、聚划算、淘金幣、試用中心、手機淘寶、淘江湖等部門的員工多次行賄,以此換來的是單店2011年的銷售額超過5200萬元的佳績。
如果說淘寶店小二隻是反腐消滅的蒼蠅,那麼原阿里文化娛樂集團輪值總裁、優酷原總裁楊偉東就是阿里內部反腐揪出的重量級老虎了。
2018年12月4日,阿里大文娛集團傳來消息:阿里影業董事長樊路遠將兼任優酷總裁;根據舉報,原總裁楊偉東因經濟問題,正在配合警方調查。
但是直到兩年後的2020年,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公布的《楊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一審刑事判決書》才揭開了楊偉東貪腐細節。
根據判決文書,2016年至2018年,楊偉東在擔任總裁期間,利用其全面運營、管理相關平台的職務便利,收受、索取業務合作單位的賄賂款共計人民幣855萬餘元。
在法院的查證中,還查實了楊偉東的一些“往事”。
文書顯示,楊偉東自曝每月花2萬元包養情人。但這筆費用並不是楊偉東自己從腰包拿出,而是分別向兩人借款200萬元。
之後,再轉入這位情人的賬戶中。由其購買理財產品,收益作為生活費。
最終,法院認定,楊偉東受賄數額巨大,已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處沒收財產人民幣200萬元。
有律師界人士表示,腐敗不止誕生於權力部門和公職人員,企業及高管的腐敗行為照樣觸目驚心。從法學來看,腐敗是犯罪問題;從倫理學來看,腐敗是道德問題;從經濟學來看,腐敗是成本與收益之間度量的經濟問題。無論如何,依法依規開展的反腐敗調查都是企業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
多位大廠高管接連被查,企業腐敗癥結何在?
一段時間來,大廠整治腐敗“重鎚”接連落地,宛若石子入湖,在輿論場上激起漣漪。前有騰訊集團發布2022年反舞弊通報,辭退100餘人,10餘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後有元氣森林營銷中心原負責人葉禮誠因涉嫌重大貪腐等經濟犯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企業高管貪腐亂象為何頻出?眾多大廠為何開始“扎堆”反腐?還需從企業貪腐的根源說起。
屢禁不止,貪腐問題已成企業瘟疫
大廈並非一日坍塌,貪腐也非一日生成,蔓延於內部的腐敗問題,早已如瘟疫一般,困擾着諸多企業。
時間倒退回2017年,曾無限風光的共享單車ofo內部爆出醜聞,多位員工稱公司從高層到基層都存在貪腐現象,通過“吃空響”、“吃回扣”等方式,部分員工月貪污數額過萬,甚至在某城市,ofo的供應鏈已被架空。後來,昔日創業明星被捲入債務危機,法院在立案執行過程中發現,ofo已成空殼,沒有任何可執行的財產,外界猜測,腐敗是造成禍端的根源。
“差點被掏空”的事在大廠更是屢見不鮮——大疆2018年進行內部管理改革之際,發現在供應商引入決策鏈條中,研發人員、採購人員、品控人員存在大量的貪腐行為,其他體系中,也存在銷售人員、行政人員、售後和工廠人員貪腐。官方公告顯示,2018年供應鏈貪腐保守估計造成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騰訊公布2022年反舞弊通報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百度內部貪腐甚至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反腐的例子也是“嚇死人”。
因此,近幾年來,反腐之風頻頻颳起。一面是高喊“永不行賄”的馬雲大刀闊斧,授權十八羅漢之一的蔣芳下課7名高管,另一面是劉強東言辭激烈,不僅放出“你貪10萬,我花1000萬也要把你送進監獄”的狠話,還帶京東員工參觀監獄,屢出奇招。
同時,企業間的反腐合作也在持續推進。早在2017年,京東就倡議,美團、騰訊、百度、小米等14家企業成立了“陽光誠信聯盟”,建立共享職場黑名單機制——一個員工因為貪腐問題被開除,會被傳到黑名單,其他大廠一律封殺;2022年,華為也發布了《華為公司合作夥伴反腐敗政策》,要求所有合作夥伴遵守所有適用的反腐敗法律法規,不實施任何形式的賄賂和腐敗行為等。否則,華為將終止該合作夥伴的合作關係,並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但從實際來看,相關反腐措施作用似乎有限。《2021互聯網反腐反舞弊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根據企業內部通報、公眾號全網曝光、公檢法稅等官方機構以及媒體披露的互聯網腐敗舞弊案超過240起,同比增長153%。上述案件中共計超過300位員工被開除或移送司法機關,人數較去年翻倍。企業反腐之路仍任重道遠。
圖片來源:新華社
大廠高調反腐背後:流量退場、尋找新路
貪腐滋生的原因是多元的。反腐專家,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喆將導致國企腐敗的原因歸結於四個層面:企業的經濟組織性質、金字塔型的權力結構形成的封建人身依附關係、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設的缺乏以及黨員幹部沒有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大廠滋生腐敗的原因也大多如此,有前大廠員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頭部互聯網企業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家公司,更是一個平台,一個生態,每年營收上千億,生態里無數小企業都依賴這個生態存活。因此,哪怕是一個普通的員工,幾句話可能就能決定是否與某些小企業合作,這種依附關係往往會滋生腐敗。
同時,互聯網企業的資產屬性也降低了內部腐敗的難度。有專家分析稱,傳統製造業多擁有實體資產,價值比較好確定,進入信息科技時代後,互聯網企業崛起,無形資產開始成為企業最值得投資的東西,能夠作價的載體越來越多,可以尋租的無形空間也隨之變大。“根基不深的互聯網企業,可能會在採取粗放型發展戰略,不計代價地跑馬圈地、收割流量,在廣告營銷、地推團隊、流量導入、評價管理、用戶信息等領域投入過多的資本,內部管理體制又相對滯後,最終造成了企業利潤被侵蝕。”
當前頭部大廠,基本上都經歷過上述發展過程,謀得第一批紅利。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企業反腐敗與合規研究院院長、山東大學法學院刑事合規研究院研究員段秋斌在《互聯網企業反腐密碼》一書中指出,2010年到2015年,腐敗多被公司認作“家醜”,會對公司造成負面影響,比如說股價降低,由此,該階段的公司反腐主要為了應對披露和上市公司合規要求,是被動的,腐敗人員甚至不會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僅是內部警告或辭退,公司也沒有設立自己的反舞弊調查機構。
另有聲音指出,該階段企業都在尋找增量,希望將有限的資本投入到無限的擴張中去,留給反腐敗和內部控制方面的資金和資源少之又少。
此後的幾年裡,“存量時代”來臨,互聯網流量紅利日益消退,企業發展速度降低,必須得重新制定發展戰略、克服內部舊利益集團的阻力,完善內部治理體系、防止腐敗滋生成為其中關鍵環節。“外部大環境不好,過去的老路不能走了,在大廠舉步維艱,甚至需要靠裁員來降本增效的情況下,再任由腐敗滋生,企業被掏空是遲早的事。”某業內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企業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由此開始“井噴式”反腐。
愈演愈烈反腐風氣下,主動公開違規違法犯罪案例也成為了業內共識。“現代社會,一些民營企業規模越來越大,與社會公眾的關聯度越來越緊密,一舉一動都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因此,企業內部的反腐也關乎社會公共利益。”首都經貿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劍波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自揭“家醜”,反而能密切企業和公眾的聯繫,增進公眾對企業的信任。
未來,企業腐敗如何遏制?
要杜絕企業腐敗,關鍵是為公司量身定製一套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針對性強的反腐敗長效治理體系,同時,將“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反舞弊工作理念層層傳遞,營造廉潔的企業文化。
例如,華為就在企業內部設計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由業務主管把關,要求其具備內控能力,承擔風險,監督流程;第二道防線由內控及風險監管的行業部門把控,主要是管理跨流程、跨領域的高風險事項,賦能各個層級;內部審計則是第三層防線,對風險和管控結果進行獨立評估和冷威懾,抓住一個縫子不依不撓徹查到底,徹底杜絕腐敗之風。
這並非要求所有的企業“照貓畫虎”,段秋斌在曾在書中表示,反腐敗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場持久戰,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應考慮到各個公司的“個性特徵”,基於自身業務特徵和企業發展階段,在廉潔文化、打擊犯罪、制定製度上有側重地用力,構建強大的反腐敗體系。
不過,歸根結底,腐敗的根源還是發展的問題,正如《環球時報》社評所言,反腐敗不完全是能夠“反”出來的,也不完全是能夠“改”出來的,它同時需要“發展”幫助解決。因此,對腐敗分子嚴厲查處,起到震懾作用之後,仍需各界共同發力,從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員工保障等多方面切入,以社會進步帶動企業發展,以企業發展促員工進步,標本兼治解決企業腐敗問題。
來源:第1眼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