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2年,張浩所在的公司研發出一款先進芯片,令參觀的美國人感到威脅,他們曾試圖收購該公司及項目,但遭到張浩拒絕。
三年後,張浩受邀前往美國參加學術交流,誰料一下飛機就被FBI團團圍住,被指控為"經濟間諜"逮捕入獄,至今仍未獲釋。
這一幕引發外界質疑,張浩真有間諜嫌疑,還是美國捏造罪名打壓中國芯片業?
本文內信源來自官方媒體【環球網】,2019年8月25日發布,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1
1999年,年僅20歲的張浩懷揣夢想遠赴美國,進入南加州大學攻讀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這所工科名校孕育出諸多科技精英,張浩在讀博期間就已脫穎而出,多次在頂尖期刊上發表論文,成功研發出薄膜體聲波諧振器技術,為之後的突破奠定基礎。
2006年,張浩順利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受聘於美國知名公司思佳訊通信技術公司,從事濾波器芯片研發工作。
雖然剛參加工作,但他在薄膜體聲波諧振器技術領域的造詣已臻化境,思佳訊對這位年輕的華裔科學家十分重視。
濾波器雖小巧,卻是現代通信設備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部件,能過濾掉干擾信號,保證通信質量,在5G、雷達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張浩憑藉卓越才能,很快成為公司核心工程師,所負責的就是公司最重要的濾波器研發項目。
在思佳訊任職期間,張浩潛心鑽研濾波器技術,不斷突破瓶頸,先後拿下7項發明專利,贏得了美國同行、清華校友龐慰的高度讚賞。
兩人由競爭對手轉為好友,相互切磋礪技藝,然而,張浩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始終揮之不去,他渴望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回饋祖國,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009年,張浩遵從內心中祖國呼喚,辭去美國高薪工作,回到國內執教。
2
次年,他和龐慰在天津大學合資創辦諾思微系統公司,專註濾波器芯片研發,志在打破美國對這一領域的壟斷。
憑藉張浩和龐慰兩位大師的領銜,諾思公司起步就註定非同凡響,經過僅一年多的磨合期,公司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國內唯一可以與美國企業一較高下的實力。
此後幾年,張浩團隊接連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了薄膜體聲波諧振器的多項前沿製程,先後總計拿下200多項發明專利。
一款小小的濾波器芯片,或許無法令人直觀感受其重要性和複雜程度,但這個體積僅數毫米的小器件,卻能讓5G通信變得如此高效,讓雷達探測距離延長數倍,讓軍用設備的抗干擾能力大幅提升。
張浩團隊的卓越成就,為我國芯片產業的突破嘗試注入了信心,同時也令美國覺察到了嚴峻挑戰。
於是,為了扼殺這株冉冉升起的"芯"種,一場針對張浩所設的鴻門宴悄然拉開序幕。
3
2012年,美國芯片巨頭安華高公司為了探查中國在濾波芯片領域的最新進展,便派出了高管盧比以學術交流的名義前往天津大學實地考察。
盧比參觀了由張浩等人創辦的諾思微系統公司,親眼目睹了那間僅200平米的實驗室里,正在孕育出一個個令人驚嘆的尖端技術。
盧比回國後,立即向安華高公司高層發出嚴重警示,建議對諾思公司進行收購,但遭到拒絕。
於是盧比又撰寫新的報告,對中方進行無端指責和抹黑,稱諾思公司的技術來源於竊取美方專利,要求政府出面調查和制裁。
儘管報告未加審核就被採信的做法有違常理,但美國政府對於打壓中國科技發展的野心根深蒂固。
在盧比的慫恿下,FBI旋即着手對諾思公司及其創始人張浩展開全面調查,策划了一場旨在扼殺中國芯片發展的陰謀。
4
時間很快來到2015年5月,在精心部署下,FBI偽造了一份虛假的學術會議邀請函,誘使身在國內的張浩前往美國。
張浩一心只想取經交流,對這個圈套完全不知情,懷揣憧憬登上了前往美國的航班。
5月16日,張浩和諾思公司的幾名工程師搭乘航班抵達了洛杉磯國際機場,當他們邁步走出艙門,踏上機場地面時,陣陣熱浪撲面而來,讓人有些頭暈目眩。
張浩拿出墨鏡戴上,透過耀眼的陽光環顧四周,尋找着機場工作人員的身影。
就在這時,一群全副武裝的FBI特工竄了出來,槍口直直地指向張浩等人。
張浩當下就被人粗暴地摁倒在地,雙手反扣在身後,眼睛被蒙上了黑布,他奮力反抗,卻怎麼也無法擺脫。
很快,他就被粗魯地拽了起來,推搡着向著一輛黑色的囚車走去,銬上沉重的手銬後,張浩被硬生生塞進了囚車的狹小空間。
張浩回過神來,說出自己是來參加美國邀約的學會的,自己不應該受到如此待遇,但他的話音落在空蕩蕩的車廂里,只有一片冷漠的沉默。
此時,諾思公司的其他人員也都遭到了同樣的對待,驚恐萬狀地被捕了起來,張浩原本從容不迫的心情頓時被濃濃的不安和恐懼所籠罩。
被捕獲的他們遭到了殘暴的對待,先是被人狠狠搜身,手機和證件都被沒收。
隨後FBI又逐個拍攝了每個人的正面和側面照片,當做犯人一樣對待,張浩幾次試圖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直到兩小時後,張浩等人終於被關進了拘留室里,才如釋重負,可就在這時,一名高大威猛的特工走了進來,拿出早已打印好的一份文件,粗暴而不近人情地念出上面的內容。
上面寫着,張浩因涉嫌竊取商業機密、從事經濟間諜活動、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等32項重罪,現被逮捕歸案。
聽到這番離奇的罪名,張浩幾乎要當場昏厥,他明明只是個平凡的學者而已,怎麼會犯下這種罪呢,頭腦中一片混亂,張浩一時竟回過不了神來。
好在張浩身經百戰,是個沉得住氣的人,被FBI扣上"經濟間諜罪"等32項重罪後,他依舊保持着冷靜,準備在法庭上一一辯駁指控。
可是,張浩的想法太過天真,無論他如何陳詞滔滔,美國法官顯然是偏向美國的企業。
作為所謂"罪證",美方展示了一些據稱被張浩發送的電子郵件,聲稱其中含有竊取商業機密的內容。
實際上,這些郵件是被人非法盜取的私人通訊,並存在被惡意篡改過的嫌疑,但美方依舊將其作為確鑿的犯罪證據,公然偽造事實施加壓力。
對手是強大的美國政府,張浩的自我辯護在這種強力打壓下顯得捉襟見肘。
最終,法庭過於輕易地被美方的偽證迷惑,做出了有利於美方的裁決,為了保釋自己,張浩及家人和國內師生趕忙籌集了高昂的50萬美元保釋金。
然而儘管如此,美國依舊不願放人,以各種手段將張浩軟禁在加州地區。
這一決定無疑是在宣告,張浩的案件遠未結束,雙方還將繼續對簿公堂。
5
果不其然,美國隨後又開始了綏靖的伎倆,他們再次以綠卡和身份自由為誘餌,想要籠絡張浩轉而效力於美國。
但是,作為一名堅定的愛國者,張浩毫不動搖,果斷拒絕了美國的邀請。
就這樣,一場曠日持久的拖延戰開始了,長達9年的時間裡,美國方面以各種借口和手段不開庭、不判決、不釋放張浩。
期間,張浩在美國遭受了種種非人待遇,被剝奪人身自由,身心俱疲。
而就在他遭受這些磨難時,國內的研發團隊在美國蘋果手機芯片中,發現了利用張浩專利技術的鐵證。
拿着這些證據,他們再次呼籲美國當局釋放張浩,但美方置若罔聞,故作鎮定。
漫長而痛苦的等待後,在中國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張浩終於獲得了保釋,但仍需佩戴電子腳銬,只能自費在美國租房居住,生活幾乎完全受制於人。
直到5年後的2020年,張浩的案件才終於被提上法庭審理。
但讓所有人震驚的是,儘管掌握了大量有利證據,但美國法院這次仍然置之不理,獨斷專行地判處張浩有期徒刑18個月,並再次索要高達47萬美元的賠償金!
如今時至2024年,賠償金雖然已繳納,18個月的刑期也已過去,但張浩仍然被關壓在美國,他想要歸國的前景一片渺茫。
結語
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做法,再次彰顯了美國在制裁打壓中國芯片人才方面的決心和無恥做派。
張浩只是一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本無意捲入這場陰謀,但命運終將他推上了這個不平凡的舞台。
一場關於正義、尊嚴和民族自信心的戰役正在這位芯片英雄身上展開,我們期待有一天,他能揚眉吐氣、重返祖國,就像無數次在他的夢中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