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標誌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4年間,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接連舉行八場,雙圈建設呈現從夯基壘台、重點突破邁向全面起勢的良好態勢。
“雙核引領,雙城聯動”。重慶主城區與成都市圍繞“五個共建”(共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共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共建西部科學城、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共建現代化國際都市),為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新動能。
今年,成渝雙核“五個共建”將如何展開新篇章?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了解到,成渝雙核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堅持雙向賦能、深化聯動聯建,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作出更大貢獻。
將共同打造成渝中線科創走廊
記者注意到,“五個共建”聚焦重點領域聯動,聚力戰略性項目謀劃。
在共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方面,備受矚目的成渝中線、成達萬高鐵等重大項目寫進了清單,將在今年加快建設。兩地將爭取成渝鐵路江津至隆昌段建設納入國家規劃、成都至隆昌段擴能改造和成渝高速擴容工程儘快開工。此外,作為兩地攜手打造的品牌,中歐班列(成渝)將擴大貨源品類、提升運輸質效,力爭全年開行4500列以上。
在共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方面,眾多產業集群和平台都在加快合作腳步。成渝將共同爭取國家集成電路生產力繼續布局兩地,合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積極爭取高端航空裝備、綠色航空能源動力、無人機等產業創新平台,共同做大國家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動兩地在軌道交通領域深化合作,在電力、石油、天然氣等方面互濟合作。
在共建西部科學城方面,將共同打造成渝中線科創走廊。值得注意的是,成渝中線科創走廊不止於成渝極核城市,而是帶動起沿線中部城市,將以創新驅動力激活沿線城市的產業發展,為成渝形成創新集群提供動能。此外,成渝將加快推進金鳳、天府實驗室建設,協同爭取國家實驗室及基地、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等戰略平台落地,爭取國際數據專用通道、數據資源備災基地等關鍵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建設。
▲西部(成都)科學城
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方面,成渝將共同推動成渝團結湖、新微成渝創業投資等基金落地互投,攜手開展金融標準創新建設試點和金融標準檢測認證,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動實現支付功能互聯互通和社保、醫療、稅費等跨區域繳費聯網互認。作為今年的“重頭戲”,兩地在城鄉融合發展上也將攜手探索,通過推進重慶土交所與成都農交所合作,聯動參與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等鄉村振興項目。
在共建現代化國際都市方面,互認互通、共建共享是關鍵詞。成渝將加快“渝快辦”與“蓉易辦”數據互通,推進電子證照標準化建設和跨區域互認共享,爭創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持續擴大醫學檢驗檢查結果和醫保項目異地互認範圍,實現電子健康卡和社保卡互通互認,推進兩地職業院校資源共建共享。今年,成渝還將聯合舉辦新能源汽車及綠色智能家電等促銷活動、成渝雙城消費節等特色消費活動,讓市民盡享雙城生活。
50個合作項目事項加快推動
在日前召開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八次會議上,2023年雙核聯動聯建的成績單出爐。隨着2023-2024年度50個合作項目事項加快推動,聯動聯建進一步走深走實。
一是交通功能聯動聯建取得新進展。成渝協同共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2023年1-11月兩地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1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100萬噸,均居全國前列。聯合舉辦首屆中歐班列(成渝)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中歐班列(成渝)開行量累計近3萬列、開行數穩居全國第1。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常態開行中老、中越直達班列,通道連接境外120個國家(地區)和486個港口。兩地公交、地鐵實現“一碼”互通,成渝動車高鐵日均客流量達18.2萬人次。
二是產業體系聯動聯建取得新進展。兩地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2.2萬億元、居全國第4,重慶成都共同建成全球最大的oled顯示生產基地和中國最大的柔性顯示產業集聚地。協同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共建“智行走廊”示範道路648公里,兩地汽車零部件配套率超80%。重慶國際生物城、成都醫學城納入第二批雙圈共建產業合作園區,兩地gcp等醫藥研發服務平台實現共用。推進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領域合作,重慶西南鋁業成為“成都造”c919機頭最大鋁材供應商,成都中車長客為重慶軌道集團量產地鐵車體。
▲成都未來醫學城
三是科技創新聯動聯建取得新進展。兩地共同爭取國家部委出台《進一步支持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的意見》,推動金鳳、天府實驗室加快建設,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掛牌,兩地引育高新技術企業超2萬家、新增國家級創新平台19個、共建重點合作項目30個。推動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等科創資源共建共享。
四是金融服務聯動聯建取得新進展。合力推動設立天府兩江協同創新基金、西南地區首隻種業振興基金,兩地25家企業a股去年內已上市過會,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3隻子基金落地規模超62億元。開展“關銀一key通”一站式服務,實現全國範圍內首個電子口岸業務跨關區通辦,業務辦理時間壓縮2/3以上。推動重慶銀行、成都銀行等57家金融機構成立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聯合體,27家銀行為兩地339家企業辦理便利化支付結匯業務6.98萬筆、金額超470億元。
五是公共政策聯動聯建取得新進展。實施“川渝通辦”事項和39項便捷生活行動,協同開展社保卡通辦服務、企業登記電子檔案“一鍵通查”,成立公共圖書館、美術館聯盟,推動兩地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112項、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達223.2萬人次、優質中小學結對合作166對、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試點累計達34.02萬人。聯合發布成渝雙城核心商圈指數,舉辦巴蜀國際非遺美食周等系列活動,共推紅色、文博等文旅精品線路18條,開行巴蜀文化旅遊主題列車互送旅客50餘萬人次。
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編輯 李鈺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