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蘿蔔章竟能引發劉強東被起訴,互聯網巨頭被詐騙35億,究竟是為什麼?
近日,“承興案”引發媒體和公眾廣泛關注。話題#刻倆蘿蔔章騙了300億#一度衝上熱搜。針對此前諾亞財富起訴要求京東連帶賠償35億元一案,12月4日,京東集團發布聲明。

聲明稱,京東作為毫不知情的受害者,被捲入歷時四年的惡意訴訟中,公司的聲譽和權益遭受重大損失。聲明提到,在承興系合同詐騙過程中,承興系公司用假冒的京東公章、假冒的京東員工、假冒的京東系統和虛假的交易數據,輕易騙過號稱“全球綜合金融平台”的諾亞財富及旗下歌斐資產,獲得歌斐巨額融資,直至爆雷。面對持續兩年多的詐騙行為,歌斐資產盡調工作出現明顯缺陷、投融資管理出現巨大漏洞,高管方建華接受承興巨額賄賂(一審已被判刑),導致投資人受到重大損失,對投資人沒有盡到相應責任和義務。

針對京東最新聲明,很快諾亞財富也迅速發聲。其稱已關注到京東集團於2023年12月4日發布的聲明,“承興618”案件事發於2019年6月,上海歌斐作為原告,於2019年7月向法院對承興和京東等被告方發起民事訴訟,法院已於2019年受理並予以立案。
諾亞財富稱,該案件發生於四年前,並於近期開庭審理,在此司法審理的關鍵時刻,對京東集團突然發出該份情緒激烈的聲明表示不解。同時呼籲,京東集團可以將自己“100%躺槍”的具體證據以合法合規的方式遞呈法院。並稱該聲明中“諾亞財富近年來先後發生十餘起類似事件,上百億基金......”等描述嚴重失實,已侵犯了該公司名譽,將採取法律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假員工、假公章......堪比商業版“無間道”
而這場引發熱議的糾紛,源於“承興系”刻“蘿蔔章”詐騙300億,而承興案中實現詐騙的不僅是蘿蔔章,還有全套的表演,堪比“無間道”。
該起案件的始作俑者——羅靜,香港商人,曾被譽為“商界花木蘭”。早年間,通過大肆借債收購獲得了成功,隨後進軍大陸。接手了京東、蘇寧等公司的應收賬款業務,由自己先墊付貨款,這些提前墊付的錢以應收賬款的方式,記錄在承興系公司的財務數據中。
這種生意鏈也引發了詐騙案件的醞釀。羅靜利用虛假手段將手中的應收賬款“吹大”,再將其用來借錢,最終達到自己“蛇吞象”收購的目的。
據了解,羅靜先是安排妹妹刻了兩個假章,分別是京東和蘇寧的,使用假章製作了大量虛假合同,將應收賬款激增。
同時,羅靜還讓手下員工帶着京東和蘇寧的工牌和訪客碼,冒充公司員工進入京東和蘇寧,在走廊會見投融資機構,以混淆調查。
此外,羅靜還註冊了虛假的網銀在線廣東公司,並製作了虛假的京東VC平台。這樣做的目的是,假冒京東、蘇寧賬戶,讓投融資機構相信採購合同是真的,機構好繼續借錢給羅靜。
當然,這起案件不乏利益輸送。根據相關司法材料,羅靜從2016年9月起多次給諾亞旗下諾亞基金的投資總監方建華錢財,共計300多萬港元。方建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了羅靜“瞞天過海”的操作。
最終,諾亞財富以“受讓京東、蘇寧應收賬款”為賣點,持續滾動發行上百億元私募基金,並給承興系提供巨額融資。
但投資收益不及預期,羅靜資金鏈斷裂。2019年7月,諾亞財富首先爆出35億踩雷承興國際,一時間引發資本市場軒然大波......
諾亞財富狀告京東,“承興案”再度發酵
給承興系借錢的諾亞財富,遭受了35億巨額損失,而羅靜和承興系背負巨額債務,於是諾亞財務打算從京東和蘇寧身上挽回損失。
今年11月24日,諾亞對承興和京東發起訴訟。據了解,在11月24日的訴訟中,諾亞財富旗下的上海歌斐和自言汽車,要求京東等4家公司償還其在“承興系”案中被認定的全部損失35億餘元。
對於京東來說,這相當於自己被諾亞旗下的假冒公司違約了,還要賠對方35億元,無異於“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但鑒於在羅靜案中法院的一審判決已認定,京東等公司及員工對承興系詐騙行為均不知情,相關合作合同、印章、材料均系偽造。多名法律人士認為,諾亞此番向京東追債的情況不容樂觀。
該起訴訟事件也將“兩個蘿蔔章騙了300億”的承興案再度發酵。
事發後,諾亞財富也曾遭到眾多投資人的質疑。今年4月,幾十名投資人出具聯名信,要求上海歌斐說明諾亞財富是否配合“承興系”公司造假,為何無法識別偽造的京東印章等十項疑問。

面對爭議,11月28日晚間9時許,諾亞系的歌斐資產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關於近期“承興案件”相關發布失實的鄭重聲明》,開篇直言近日網絡上傳播“承興案件”相關內容嚴重失實,已嚴重侵犯該司名譽權並誤導投資人和公眾。
文章稱,承興方有關主體的刑事詐騙涉及歌斐以及其他多家金融機構,歌斐代表所管理的相關私募基金,作為該欺詐案件受害者之一,公司於2019年事發第一時間果斷採取司法維權行為,盡最大努力維護全體基金投資人的合法權益,積極推動風險化解。該案件正在審理階段,公司建議相關各方都尊重司法,不要誤導公眾,公司已就相關不實發布內容開展依法投訴、要求相關方停止侵權行為等維權工作。
目前,此案正等待法院判決。
(正觀新聞記者 王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