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近日發布公告稱,預計將在印度投入約1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億元),用於建設新廠。
網友驚呼,什麼?郭台銘又重新在印度投資了?前段時間不是剛撤資嗎?
很久沒見過姿勢轉變如此順滑的資本家了,如果有,那背後一定有鬼。
這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前段時間的調查風波,儘管最終因為虛假計稅,富士康只被罰了2萬元,但郭台銘何許人也?一旦不慣着,他什麼幺蛾子都能鬧得出來。
當然,也有消息說此輪投資是為了擴大印產iPhone產能。
根據天風證券的分析,2023年印產的iPhone在全球佔比為13%左右,預估2024年將會提高到20%-25%。
產量是上去了,可郭台銘的這筆投資值得嗎?
反反又複復,富士康幾進印度
今年7月初,鴻海集團宣布退出與印度韋丹塔集團(Vedanta)合資成立的半導體企業,這“短短的姻緣”維繫了僅有一年半。
2022年,富士康與韋丹塔集團共同發起成立了生產半導體和顯示器零部件的芯片公司,該公司在當時的估值高達195億美元。
根據協議,富士康先行投資,而印度政府則承諾為這樣的高科技芯片製造商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補貼。
可郭老闆投入了真金白銀造出來的生產線,卻遲遲達不到印度政府要求的“能生產28納米芯片”。
彼時恰逢小米也剛被印度“砍一刀”,郭老闆或許擔心越陷越深,於是果斷決定從芯片企業撤資。
當網友們還在感嘆“外企墳場”印度又逼退了一家大公司時,沒想到郭老闆竟然這麼快就調整姿勢重新進入了。
商而優則仕,郭老闆政壇夢碎
商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便想走上仕途,今年並不是郭台銘第一次參與省選。
2019年,他就曾嘗試過一次,並以失敗告終。
參選期間的郭老闆臨時抱佛腳,惡補學習台灣省政客的表演風格,為了煽動情緒、拉攏選票,啥“吃飯砸鍋”的話都敢往外說。
結果,現學的始終不如人家專業的厲害,郭台銘最終敗下陣來。
不僅如此,“富士康是給大陸賞飯吃”這種話也極大地敗壞了郭台銘的路人緣。
富士康的確為工廠所在地提供了工作崗位和稅收,但郭台銘又不是沒賺錢,而且賺的還不是小錢。
本來是由市場經濟客觀規律決定的事情,郭台銘非要惺惺作態惹人不爽。
經過這次的失利,郭老闆可能覺得還是賺錢靠譜,於是又重拾自己的商人身份,老老實實地繼續干代工。
可這人吶,明明都已經吃過一次虧了,卻始終不長記性。
今年的省選,“熱血的”郭老闆又想沖了,確實也比上一次走的遠了一點。
但有關部門的調查再次讓郭台銘清醒過來,退出了這本就毫無前途的競選。
郭台銘與富士康的起飛離不開時代與機遇,但他好像忘了這些是從何而來。
出錢又出力,為他人做嫁衣
仕途走不通了,甲方爸爸的大腿還是要抱緊。
蘋果公司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庫克所說的“離不開中國市場”,僅僅是離不開中國的銷售市場,人家的製造產能可是在緊鑼密鼓地往印度挪。
近年來,蘋果公司一直在降低對我們的產能依賴,積極推動富士康等供應商提升在印度的產能。
為了配合甲方爸爸的戰略部署,鴻海集團也在努力砸錢跟進。
除了目前在印度南部已有的那座iPhone生產工廠,今年8月鴻海還曾被傳將在另一個邦新建生產iPhone機殼零件的工廠。
再加上這兩天放出來的15億美元的投資消息,郭老闆似乎鐵了心要一頭扎進印度。
富士康對蘋果如此“掏心掏肺”,換來的卻是蘋果的背刺。
根據蘋果官方的消息,庫克已經和印度達成了協議,iPhone 16將會加大在印度的產能,而富士康的獨家代理權也被收回。
根據印度政府過往“良好的”戰績和口碑,你猜,郭台銘現在投資的這些工廠,以後還會不會姓郭呢?
不僅是富士康,蘋果公司未來的日子恐怕也不會太好過。不斷擴大在印度的產能,人工成本是下去了,但產品不良率上來了。
作為普通的中國消費者,如果以後買到的都是印度版手機,相信大部分人心裡還是膈應的。
即便看不上“遙遙領先”,那也有大把的國產貨可以替代,何必要讓三哥掙這個錢呢?
寫在最後:
市場經濟是個好東西,但往往也逃不過人為干預。
如果非要從人才儲備充足、營商環境優越、購買力超強的中國市場出去,去南亞次大陸探險。
那我只能說,慢走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