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死手,美國計劃全面斷供,華為頂得住嗎?

2023年02月01日21:53:04 科技 1939

華為真正的寒氣要來了,據彭博社消息,美國正在考慮切斷供應商與華為的聯繫,禁止向華為提供任何產品。也就是說除了5G芯片,其它任何芯片、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雲計算等相關技術都將對華為關閉大門。

再下死手,美國計劃全面斷供,華為頂得住嗎? - 天天要聞

一旦實施起來,那將對華為造成致命性打擊。很多人好奇,難道華為和美國有仇嗎?四年前,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已經要了半條命。華為最先進的麒麟芯片也不能生產了,對美國已經構不成威脅了,為什麼還要痛下殺手?

原因其實很簡單,四年來,華為不但沒有被打倒,反而活了下來。2021年最為艱難,被迫賣了榮耀品牌,營收減少了2500多億。美國本以為目的達到了,但沒想到華為逆境重生,2022年營收保持了持平,達到了6369億元,員工分紅比上一年還增加了。

老美一看,花了這麼大的力氣打壓封鎖,竟然沒什麼效果,業績還在增加,分紅還更多了,說明賺錢能力一點沒減弱。所以,老美殺心又起,想把華為剩下的半條命也要了。

再下死手,美國計劃全面斷供,華為頂得住嗎?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一定要對華為窮追猛打?原因主要有三點。一個是華為手機雖然從全球第二跌入到了忽略不計,但沒想到華為通過其它技術突破,讓只有4G的P50系列大獲成功,完全不輸給其它5G手機,這不是死灰復燃嗎?

另一個是華為的5G通信業務,雖然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封鎖,但沒想到依舊保持世界第一。最關鍵的是華為5G基站技術中,美國的佔比已經下降到1%。也就是說在5G方面,美國根本就阻擋不了華為。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華為沒有解散海思團隊,還在繼續加大投入,花重金從全球招募天才少年,研發投入繼續增加,2022年前三季度投入就達到了1100億元。華為表示要繼續進行半導體技術研發,還開始了光刻機技術研發,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一步步的打壓封鎖下,華為活過來了,可以繼續賺錢,投入到技術研發中,老美能不着急嗎?作為全球頂尖的科技公司,華為的研發實力有目共睹,當年的麒麟芯片媲美高通驍龍。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華為說不定又研發出什麼新技術。

這一次,美國是打算勒緊最後的繩索,完成絞殺,華為真的是要命懸一線了。華為在開年剛提出,2023年要衝破一切艱難險阻,有質量地活下來,現在就遭遇當頭一棒,真的是雪上加霜。

再下死手,美國計劃全面斷供,華為頂得住嗎? - 天天要聞

美國的目的已經很明顯了,拿華為開刀,然後說服盟友一起斷供,徹底實現技術脫鉤,毀滅我國的高科技能力。

過去幾年來,儘管美國的「實體清單」在不斷擴大,但始終留着「特別出口許可」這條縫,即便是華為,美國的企業也可以提出申請。比如從2020年11月9日至2021年4月20日,美國商務部一共向華為供應商批出113張許可證,批准的貨品總金額高達614億美元。

畢竟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如果丟掉了這塊大蛋糕,美國很多科技企業將損失30-50%的營收。如今,美國明顯是殺瘋了,完全不顧本國企業的利益,即便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要遏制我國的高科技崛起。

面對美國的科技霸權,我們該怎麼辦?首先,真的是要徹底放棄幻想了,美國一直希望我們配合,但卻又不斷出台各種封鎖打壓措施,玩兩面派。

其實今天發生的事情,早有前車之鑒,上世紀80年代的美蘇冷戰時期,美國也是拉攏各路盟友,對蘇聯展開了全面的技術封鎖。如今,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媒還一直嚷囔着說中國GDP最快在2018年超過美國,這無疑加大了老美的壓力。為了遏制我們的發展,就先從高科技領域下手。

其次,真的要有信心。我看到一些人總是信心不足,包括一些專家。認為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掌握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都是靠世界各國合作,如果我們想要關門自己造,只會落後於他人。

在這個時候,如果連自己都沒信心,誰還能幫你?還是老胡說的好,中國的工業門類非常齊全,國內資金也比較充足,政策支持到位,就能攻下半導體這個制高點。就連荷蘭阿斯麥公司CEO溫寧克都說,中國最終會造出自己的光刻設備。

殺不死我們的,都將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在上世紀60年代的困難時期,我們都能造出原子彈,更何況我們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力強盛的時候。

我們也從來沒說要閉門造車,要搞技術脫鉤。只要我們在半導體的一些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取得領先,我們就能贏得主動權。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體系並不是鐵板一塊,現在我們只能一個個技術去突破,最終打破現有的科技霸權。

再下死手,美國計劃全面斷供,華為頂得住嗎? - 天天要聞

沒有傷痕纍纍,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接下來幾年,好好修鍊內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