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財經 吳碧慧/文
日前,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在2022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表示,5.5G已經取得了三大關鍵進展,並倡議業界在標準、頻譜、產業鏈、生態和應用五個方面共同做好準備。那麼是否意味着國內三大運營商今後在5G建設中也該換成5.5G的技術及設備了?那也不見得。
2022年,中國5G商用發牌迎來三周年。這三年也是我國三大運營商大力發展5G的重要三年,紛紛投入巨大的資本開支,才有了如今全球領先的5G基站數和用戶規模。但也正是由於巨大的資本開支,目前而言三大運營商還並未依靠5G開始回本。
與此同時,三大運營商每年花費在5G建設中的資本開支也是固定的,並且隨着進入投資的高峰期,從今年開始,三大運營商紛紛開始縮減5G開支。
比如在2022年,中國移動預計資本開支1852億元,其中5G相關資本開支約1100億元,同比下降3.5%。中國電信預計2022年資本開支為930億元,其中5G網絡投資佔比36.6%,具體的金額為340億元,同比下降約10.5%。
中國聯通則表示過“5G的資本開支高峰主要集中在2020~2022年,這三年中國聯通每年的網絡開支計劃都在700億左右,其中5G的投資佔到350億左右,持續3年後,5G的投資就將開始進入下降階段。除非5G話務量找到新的突破點引發5G流量的迅速上升,那樣的話會再進行及時的調整。”
所以,目前三大運營商本身在5G的建設投資中的力度就有所下降,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三大運營商怎麼可能再花費額外的錢變更5.5G技術和設備呢?除非這一技術的升級不需要增加運營商網絡建設成本,不過這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目前5.5G並不主要為了消費者的應用體驗,5.5G實際上是解決5G在行業和企業的應用難題,所以當下運營商的一大重點和難題則是如何助推行業和企業實現真正的數字化轉型,這之後才能更好地開啟5.5G時代。
5.5G是更好的技術,肯定有用,但國內三大運營商的資本開支是不可能超支的,也就是說,用5G也好,用5.5G也好,三大運營商每年的開支還是那麼多,超出預算額外花錢來買5.5G設備,這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