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I和引擎無疑是元宇宙概念中三大最受資本偏愛的“寵兒”。其中VR能提供“摸得着”的元宇宙想象空間,AI能推動元宇宙體驗的跨越式提升,引擎則是用於架構和落地元宇宙內容的的底層工具。而在引擎這個領域,Unity又是應用最為廣泛的。
根據Unity官方公布的數據,全球排名前1000的移動遊戲中72%使用Unity製作,使用Unity構建的應用月下載量達50億次。而如今Unity一方面在向智慧城市、智慧辦公、汽車HMI等領域拓展,另一方面也在持續投入高清渲染管線(HDRP)等技術研發。
回顧這家公司在元宇宙方面的動態,2021年8月份Unity首次對外談在元宇宙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而後動作逐漸頻繁,包括開發相關工具如“Unity雲端分布式算力方案”、收購《阿凡達》視效團隊用於補強塑造元宇宙的能力、與現代汽車等跨領域合作方一起構建元宇宙平台、加入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元宇宙工委會等。
Unity虛擬辦公室項目概念展示
隨着元宇宙概念的興起,各行各業的團隊大部分都開始了解和使用Unity引擎,並用其去架構他們的元宇宙概念產品。
一個外界都認同的觀點是,Unity之所以會成為元宇宙最活躍的玩家和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深層邏輯是元宇宙給了Unity遊戲領域之外的更多市場機遇,甚至會遠超遊戲領域的發展空間。那Uinty是如何理解元宇宙的關鍵問題的?又怎麼保持自身的競爭力?
本期【元宇宙100人】欄目,遊戲日報邀請到了Unity中國平台技術總監楊棟。
在楊棟看來,元宇宙的發展是為了讓人們有更好的交互體驗,而不是為了炫技、融資、吹牛講故事。其成敗不在於某一類設備,或者是某一個關鍵的技術點,而是在於人。從解決人的本質需求這點來看,元宇宙的成功將會是必然的。
楊棟,Unity中國平台技術總監
本文為遊戲日報【元宇宙100人】系列文章,如果你對該欄目感興趣,願意和我們聊聊元宇宙落地產品或者領域焦點問題,歡迎聯繫小斑(GACAwards)。
以下為經過整理後的採訪實錄:
01、內容重要還是技術重要?
遊戲日報:有人說元宇宙內容是核心,也有人說技術是關鍵,Unity怎麼看?
楊棟:我覺得這兩者其實並不矛盾,就是內容加技術的突破。比如說像Oculus系列頭盔,相比笨重的VR來說它更加輕便,的確是有突破性的。但Oculus發布後做的第一件事是建應用商店。所以,技術突破跟內容發展其實不是矛盾體,而是相輔相成。
如果說只有技術突破,沒有相應的開發者生態做內容,那麼不管硬件設備體驗有多好,可能也不會有多少人買單。體驗不僅僅是來自硬件,還有來自於內容本身,因為我們是通過硬件體驗內容,兩者互相配合才能一起往前發展。
遊戲日報:發展元宇宙,有沒有辦法只做技術不做內容?
楊棟:內容其實是推動技術發展的關鍵點。
就拿PICO舉例來說,他們之所以跟Unity合作,並且願意把自己的SDK放到我們的Package Manager里來,無非是因為除了硬件的發展外,還需要更多內容來吸引人。開發者提供開發的東西,通過設備提供給終端用戶,才可能真正的形成元宇宙。
如果只是偏重於硬件,或者是硬件加底層軟件的突破,不足以讓終端消費者買單。所以,它必然是相互結合的一個過程。
遊戲日報:當突破性技術出來後,Unity建立的內容優勢是否會受影響?
楊棟:Unity本身不是開發內容的,而是用來開發內容的工具。所以,我們其實面對的是開發者。不論商業開發者還是個人開發者,用Unity的目的都是進行內容開發。可以說我們一直在跟隨設備的發展,或者說在引領設備的發展。
比如蘋果的ARKit跟谷歌的ARCore這兩項新技術開發出來後,我們第一時間給與了支持,在谷歌、蘋果發布他們的技術之前,我們就已經把相應開發工具整合到引擎里了。包括Hololens一代開始,甚至MRTK那套工具,都是我們跟微軟一起寫的。
實際上,我們是在通過不斷更新底層技術,從而達成跟硬件廠商的良性綁定,或者說是互相迭代的效果。突破性技術不會憑空出來,而是通過現有技術整合、迭代、發展、融合而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內容生產工具底層技術的引領者。
02、引擎之爭的核心在哪裡?
遊戲日報:在元宇宙引擎競爭之中,Unity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楊棟:作為一個引擎工具,Unity的核心優勢是結合新技術,為開發者和硬件廠商搭建平台。我們給開發者提供使用門檻更低的工具,讓他們能夠做出更多的優秀內容,從而給硬件廠商提供支持。從生態上來講,讓所有人受益就是非常大的優勢。
而在技術方面,Unity做了十幾年的引擎,技術積累非常深厚,且並未因為佔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而鬆懈。我們這兩天剛出了新技術DOTS,是一種面向數據編程模式的技術。它可以讓你在現有的這些擁有多核CPU的設備上更好的去利用多核及內存性能。
我們也配了專有的編譯器(Burst Compiler),不管你是舊的機器還是當紅的機器,甚至是未來的機器。通過底層的這種方式,我們都可以在目標平台上提供更好的性能。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我覺得Unity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在引領硬件設備內容生產相關的這件事,這是底層技術上的優勢。
遊戲日報:當下Unity都有哪些產品服務用來支持元宇宙需求?
楊棟:比如說建築上我們有PiXYZ,可以用來減模型的面數,Unity Reflect可以用來把建築軟件裡帶BIM數據的模型導入到引擎里做可視化編程。如果說你不會編程,但又要做AR、VR、MR,那麼還有另外一個產品叫MARS,它可以更快的去創建XR相關內容。
實際上,開發數字孿生也是基於Unity引擎,只是可能更多用到了一些其他的模塊,比如PiXYZ 或Unity Reflect這種軟件。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中心點還是Unity引擎本身的能力,因為它本身能力是做渲染跟互動邏輯,包括物理模塊什麼的。
所以從產品層面上來講,我們的遊戲跟非遊戲客戶現在屬於是不同組合。產品也是以不同組合來推,但核心都是Unity引擎。
遊戲日報:Unity合作過的跨領域產品中,有哪些具有代表意義的案例?
楊棟:非遊戲的跨界很多,比如溫哥華機場、香港機場都是跨界做的數字孿生。還有電動車廠商,國內絕大多數電動車廠商也在用Unity做車子大屏上的3D互動式內容。甚至一些影視動畫廠商也開始用Unity來做,典型案例就是去年11月上線的動漫番劇《冰火魔廚》,用到了我們最新的髮絲渲染技術。
《冰火魔廚》是古代一個故事,以前主角的長髮是用傳統面片技術做的,但我們那時正在研髮絲的渲染技術。我們幫他們在動畫片裡面實現了頭髮的效果,比傳統的要好很多很多,因為這個技術可以去模擬各種逼真的物理效果。
他們以前傳統做動畫用的軟件是Maya,然後特效用的是Houdini。因為Maya非常適合做模型動畫,然後Houdini非常適合做特效,但他們有一個問題就是渲染速度非常慢,迭代的速度也非常慢。早期的遊戲引擎其實也沒人用在影視動畫中,因為那時的渲染畫質不行。
但是發展到現在,我們的高畫質渲染、高清渲染管線HDRP推出以後,很多以前沒用引擎做動畫的客戶開始嘗試了。現在他們覺得引擎技術已經成熟到一定程度了,可以用到他們的工作流裡面。這其實就是比較典型的轉變,因為我們可以給他們提高效率。
如果大家對這方面感興趣,可以搜一下《創造高清3D虛擬世界:Unity引擎HDRP高清渲染管線實戰》這本書。這本書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本官方出品的HDRP實戰手冊。
遊戲日報:如果方向發展太多了,會不會影響到Unity的自身進程?
楊棟:我們不會每個都去發展,因為不可能每樣都做好,會有很多的合作夥伴跟我們一起做這個事情。我們能做的只是讓體驗變得更好,讓更多人來用Unity這個工具,然幫助用戶去成長,這對我們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當下所有領域競爭其實都很大,而且科技發展非常迅速,沒有什麼科技壁壘是不能打破的。所以,Unity歡迎所有公司來合作,一起來努力打造生態。這種生態可以給我們造出一條護城河,如果他們用Unity用得很舒服,也就沒理由換其他工具了。
遊戲日報:元宇宙發展路線上,Unity處於領先地位的關鍵點在哪?
楊棟:沒有別的,如何服務好用戶就是最重要的一點。
比如現在的數字孿生、車機等都有新技術需求,如果客戶在技術上明確提了出來,作為引擎廠商若沒法改變架構,那麼客戶就有可能選擇競爭對手,因為別人願意為他改變。我們的策略就是更快更好的服務客戶,解決掉他們的痛點。
再比如有人認為Unreal的畫質比Unity好,雖然這個說法不正確,但市場會有這樣的感覺。其實引擎只是工具,畫質高低和是否能在高畫質下還可以保證流暢的互動性,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我覺得這應該是元宇宙的一個趨勢,廠商新需求的集中出現,其實也是在推動我們的引擎往前發展。
遊戲日報:通過收購相關軟件來補強自身,將會是Unity的長期策略嗎?
楊棟:如果把我們收購的這些公司排列起來,會發現其實有一個基本邏輯。因為Unity本質上還是內容生產工具,從工具的角度來講,缺什麼就去補足什麼。基本邏輯就是讓引擎功能更豐富,幫助Unity引擎用戶更好的創作。
03、如何理解元宇宙焦點話題?
遊戲日報:為什麼實際應用到產品領域時,大家很少去談元宇宙概念?
楊棟:我覺得談不談元宇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朝哪個方向發展。現在元宇宙概念有了,但大家可能說認知度還不高。
遊戲日報:元宇宙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Unity是否可能存在政策風險?
楊棟:Unity正走在變成國產引擎的路上。Unity中國合資公司的成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服務國內的用戶,並為國內的產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遊戲日報:元宇宙是否會像VR一樣,短暫高光然後陷入發展遲緩的局面?
楊棟:不會,元宇宙跟VR是兩個事情,元宇宙的盤子更大。
數字孿生是元宇宙,車機是元宇宙,智能家居也是元宇宙,任何東西本質上是元宇宙的內容都可以歸納為元宇宙。它不存在像VR這種比較單一形態,大家一想到VR就是VR的頭盔。而元宇宙像互聯網一樣,可以解決人本質上的需求。
元宇宙關心的不是某一類設備的成敗,或者是某類設備的關鍵技術點,而是在於人。可以把元宇宙看做互聯網的升級版,它的存在和發展是為了讓人們有更好的交互體驗,而不是為了炫酷、融資、吹牛講故事。所以,從本質這個點上來講,元宇宙是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