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發展到現在,產品的通用型基礎架構已經大同小異了,為了吸引用戶的注意,各個平台會想辦法策劃各種活動、卡券、模式等。本文作者對其中的一個核心點——優惠的疊加,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電商發展這麼多年,產品的通用型基礎架構其實各大平台已經大同小異幾乎定型了,各個平台的運營人員為了能夠吸引用戶注意,三天兩頭想着法兒策划著各種玩法,形式各異的活動、卡券、體系、模式等,甚至不光是運營,很多公司也需要產品經理兼具這樣的策劃能力,以便於能更好的設計出抓住用戶的產品。
畢竟,在如今信息爆炸,用戶注意力很難獲取的時代,這幾乎是一條必然的方向。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電商產品的格局已經不再像以前通過產品基礎功能及玩法就能搞定了,而是更多的需要“創造力”來進行運營。
“創造力”可以算得上是人的底層能力之一,也正是因為如此,它沒法“速成”,但偏上層的一些常見業務或者產品設計方式,是可以速成的。這篇文章主要就來“速成”一下在電商運營裡面一個非常核心的點,優惠的疊加。
一、何為優惠疊加?
1. 優惠常見形式
對於電商裡面的優惠來講,其實主要有兩類優惠形式,一類可以算得上是“活動類”,無論是滿減活動、滿贈活動,亦或是限時秒殺活動等,都是與之相似的類型;另外一類則是“券類”,其本質還是線下紙質優惠券的電子化,使用上其實也是與線下的優惠券保持着類似的邏輯。
除了這兩種類型之外,另外一種典型的優惠方式可以算得上是個人資產類的優惠,比如積分抵扣、會員折扣都可以算得上是這類優惠。
2. 優惠疊加呈現形式
優惠的疊加實際上就是前面這些不同的形式結合起來,讓用戶可以同時享受多重優惠的方式。下圖所示就是在淘寶當中下單時出現優惠疊加的場景,一方面是店鋪本身對商品進行了優惠,另一方面是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品類券,兩者可以實現共用。

二、優惠如何疊加
1. 優惠的層級
了解了優惠的常見形式之後,在進行疊加的時候,具體規則方面還是會存在一些相應的規則,為了更好理解清楚優惠疊加的相關規則,需要先弄明白另外一個事情,就是優惠的層級。
在存在商家角色的平台當中,從層級角度出發,優惠無非就這麼三種,單品級優惠、店鋪級優惠、跨店級優惠。
1)單品級優惠
顧名思義,針對某個商品的優惠,也就是該商品優惠與其他商品不存在關聯關係,常見的優惠方式,比如限時秒殺、打折促銷等。
2)店鋪級優惠
是針對整個店鋪的商品或者店鋪當中的部分商品進行的優惠,很多情況下,這類優惠意味着同店鋪的多個商品可以一起湊單。
3)跨店級優惠
支持平台當中跨店鋪進行的優惠,通常這類優惠代表着平台當中不同店鋪的不同商品會出現湊單優惠的情況。
2. 疊加的方案
在了解了優惠的層級之後,具體在疊加方面市面上的電商平台實際採用了不同的方式,最主流的莫過於不疊加與疊加兩大類。不疊加,其實就好說了,因為這意味着多種不同類型的優惠只能同事選擇其中一個。
疊加,則意味着商品的價格可以同時享受多重優惠,具體在疊加時,由於規則的不同,也會影響最終的優惠金額,在這方面,市面上比較主流的疊加方案主要存在如下兩種:平行式門檻、遞進式門檻,這兩種方案在計算時,都是基於單品級優惠計算之後,再按照優惠後的金額,針對店鋪級優惠以及跨店級優惠進行計算的,具體在計算時又存在着一些差異。
1)平行式門檻
所謂的平行式門檻,指的是商品通過單品級優惠減免一定金額後,依然滿足後續優惠層級的優惠門檻,可以同時享受多個層級的優惠,即店鋪級優惠和跨店級優惠。
那麼,這裡面就會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同個層級當中同時存在多種不同類型的優惠時,應該如何處理?
一般來講,處理方式可以如下:
①單品級優惠
同時只允許生效一種單品級的優惠規則,只不過當下單數量不為單件時,會根據商品數量按照單品優惠價格計算總的優惠價格,也稱之為總價促銷,而單品優惠價往往會以目前售賣價格顯示在商品詳情頁。
例如,商品原價100元,促銷價88元,那麼購買商品時,用戶就可以直接通過促銷價下單。
②店鋪級優惠
“活動類”優惠以及“券類”優惠可以同時生效,但同類型當中只同時生效一個。
例如,商品價格100元,店鋪正在舉行滿100元減20元的活動,並且存在一張適用於該商品的滿100減10塊的優惠券,那麼該商品就可以同時享受滿減和優惠券這兩種優惠。
③跨店級優惠
與店鋪級優惠規則一致,只不過商品範圍為整個平台,這裡就不去舉例了。
在明確了各個層級內的計算會後,為了能夠更加清晰明確平行式門檻的計算,這裡列舉一個案例來說明平行式門檻的整體計算。
例如,某個鍵盤原價100元,目前限時折扣8折,同時商家設置了滿300減50的店鋪活動,並提供了該商品的滿300減50的優惠券,並且商家還將該商品報名了平台的跨店滿300減20的活動,同時,用戶恰好領取了平台的數碼類目滿100減10的品類券。目前,某個鍵盤俠想要採購4個鍵盤,需要付多少錢?
這裡的思路其實很簡單,按照前面說的可以分成三步,先劃分出上面的優惠的層級,基於單品級優惠後的價格對優惠門檻進行判斷,最終去計算店鋪級優惠和跨店級優惠的金額。
優惠層級劃分:
- 單品級優惠:限時8折
- 店鋪級優惠:滿300減50活動,滿300減50優惠券
- 跨店級優惠:跨店滿300減20,滿100減10品類券
門檻判斷:計算經過單品級優惠後的訂單金額為100 * 0.8 * 4 = 320,很明顯已經超出店鋪級優惠和跨店級優惠的各種優惠門檻了。
優惠計算:
- 計算店鋪級優惠金額為50 + 50 =100
- 計算跨店鋪級優惠金額為20 + 10 = 30
- 最終用戶的到手價就為320 – 100 – 30 = 190
所以,對於平行式門檻,總體優惠的計算方式可以表示為:
到手價 = 單品優惠價(總和)- 店鋪級優惠 – 跨店級優惠
2)遞進式門檻
另外,就是遞進式門檻。遞進式門檻在計算時,會先計算上一級優惠扣減後的金額,然後基於這個剩餘金額來去判斷是否滿足了下一層級的優惠門檻。也就是通過單品級優惠後,會先去判斷是否符合店鋪級優惠的門檻,符合之後再去判斷是否符合跨店級優惠的門檻,當不滿足某一優惠層級的門檻時,則無法進行優惠了。
同樣,在剛才的例子當中,如果平台採用的是遞進式門檻的話,應該如何計算呢?
計算的思路其實跟剛才是類似的,同樣需要先劃分出上面的優惠層級,並且同樣接下來要進行門檻的判斷,但要注意的,此時是需要在每個優惠層級都進行門檻的判斷,一旦不符合就停止享受後續層級的優惠。
這裡優惠層次關係與上面是一樣的,直接來進行優惠門檻的判斷,單品級優惠後金額為100 * 0.8 * 4 = 320,接下來的總價是滿足滿減促銷的門檻的,總價促銷金額為320 – 50 = 270,到這一步之後,由於金額已經不滿足後續店鋪級優惠了,於是就無法進行後續的優惠計算了。
也正是平行式門檻和遞進式門檻存在着這些計算上的差異,尤其是遞進式門檻的計算上各個層級之間優惠會受到上一級的影響,所以導致無論是對於商家還是用戶,都沒有辦法非常直觀的對最終優惠疊加後的結果一目了然。
甚至會因此導致很多用戶由於無法感知優惠力度從而放棄下單,於是現在很多電商平台都逐漸摒棄了遞進式門檻的方式,轉而採用平行式門檻作為優惠疊加的首選方案。
另外,在開篇的時候也提到了存在一種叫做個人資產類的優惠,這種方式同樣需要滿足個人資產的使用門檻,所以可以在前面的優惠疊加之後,如果使用個人資產優惠,則需要繼續疊加即可。
作者:小風,產品經理;公眾號:村上風
本文由 @小風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