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商湯
手勢一擺,機械臂位移,深入佛光寺模型殿內,一束光穿過黑暗,AR渲染出這座中國現存最大的唐代殿堂式木結構建築,上千個構件,沒有一顆鉚釘,全靠榫卯緊密咬合在一起,彷彿重走了梁思成、林徽因的佛光寺發現之路。

佛光寺等中國古代著名建築穿越千年,與AI大規模落地竟有異曲同工之妙——標準化。
以一個木匠的視角,窺見人工智能的“營造法式”,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認為,標準化將帶來AI產業化的大規模爆發。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商湯發布四大人工智能平台體系:大裝置AI雲、車路協同、遊戲、未來醫院。
積累49000個商用AI模型
商湯首談AI“營造法式”
商湯一直敏銳地把握着人工智能行業的風向標。
2020年,商湯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啟動人工智能計算中心AIDC的建設,計劃一天可處理23600年的視頻,這一年算力還未爆發,商湯將AI算力新基建和算法開放作為焦點。
2021年,商湯AI大裝置亮相WAIC,徐立在WAIC上與數字人破壁互動,談AI如何治理城市長尾問題,這一年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
今年,華為、百度等大廠下場強推大模型,全球每天都會生產一個數字人,而商湯啟動兩年、亞洲最大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之一的AIDC啟動運營。
2022WAIC上,徐立提出人工智能的“營造法式”,當定製化應用累積到一定規模,標準化成為必然。至今,商湯已發布超49000個商用AI模型,標準化大模型生產流程已支持商湯70%以上的業務。
《營造法式》是北宋著名建築學家李誡的一本建築學著作,“營造”指建造,“法式”即標準的格式。書內有這麼一句“凡構屋之制,皆以材為祖”,材是什麼?材就是模塊。人工智能紛繁複雜的場景應用,例如輔助駕駛、城市治理、手術規劃、遊戲智能體等,背後都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每一類模型又能再細分定製化,就像唐代建築的榫卯結構。

“無標準、不行業”是萬物皆可用的行業發展規律,軌道、電源插座、萬維網互聯網協議,都促進了相關行業的飛速運行,這說明標準不是約束,也是讓AI算法像搭積木一樣組合、複製、推廣。
人工智能從底層的算力基礎設施、數據標註、預訓練大模型、行業模型到上層應用均形成流程標準化。而模型也在從專用走向通用,可以理解為從手工作坊躍升至工業化,為各行業降本增效,比如自動標註能夠將標註效率提升600倍。
一個AI大裝置
四大平台體系
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早在2021WAIC上亮相,它便是商湯的大模型。在今年WAIC上,商湯在AI大裝置基礎上衍生出四大平台體系:大裝置AI雲、車路協同、遊戲、未來醫院。
SenseCore商湯大裝置AI雲是基於AI大裝置的一套開箱即用的工業級AI工具鏈,而另外三大平台可以理解為商湯“裁剪”出的行業大模型。
大裝置AI雲無需前期投入,從工業AI流水線到大模型訓練、驗證、推理,它都能成倍提高研發效率,基礎設施費用就大大降低。
2022年上半年,商湯絕影智能汽車平台營收同比增長71%,汽車也成為商湯的重要成長板塊。
全球每年因機動車盲區引發的交通事故多達50萬起,每次新能源汽車致死致傷事故總能牽動人心,於是,國家也在大力推動車路協同從示範區“進城”。
此次發布的SenseAuto V2X商湯絕影車路協同,不僅能實現單車智能決策,還能實現城市交通全局最優決策。路側平台針對的是單車智能決策,如同“交通指揮員”,為車輛開啟“上帝視角”,補充規避99%以上的單車盲區問題。雲端的智算平台則能打開全局“天眼”,100多種算法倉被調動,提升道路利用率20%。
而商湯又來了一個“反向操作”,在車端加裝一個小小的智能感知設備,就將車變成移動感知源,成為“城市之眼”,降低智慧城市管理的成本投入,當然,是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大前提下。

SenseMAP商湯多體智能平台是專為遊戲生產及運營量身定做的,覆蓋遊戲全周期流程,實現遊戲生態自適應、內容生態自創作、玩家社區生態自運營。
商湯在醫療領域最突出的是“智慧診療”平台,幫醫生實時規劃三維手術,選幾個夾在責任血管上,它的下游就被高亮出來,藉助3D影像精準地切除腫瘤。像肝臟等部位的手術,往常都靠醫生的經驗來規劃切割,但有AI協助後,醫生就像從開手動擋汽車直接換到自動駕駛汽車。不過,商湯此次推出的解決方案不只包括智慧診療,而是勾勒出智慧就醫、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醫聯體組成的“未來醫院”圖景。

元宇宙不拋棄中國文明
數字人開始替代人類
從AI重建“古建築第一瑰寶”佛光寺到改造《清明上河圖》為“清明宅家圖”,從徐悲鴻的《宋人匹馬》到宋畫三絕《谿山行旅》的數字文創產品,商湯利用AI+AR技術,打開了一扇通往元宇宙的門,但沒有拋棄中國傳統文化。

“用中國原創AI技術賦能中國傳統原創文化,讓年輕人了解中國文化的魅力,建立文化自信,是商湯的情懷。”商湯科技數字文娛事業部總經理欒青說道。
2021年,Facebook整體轉移,扎克伯格All in元宇宙後,這一概念才深入人心。但元宇宙的基礎技術早已有之,商湯早在2017年就推出SenseMARS(火星混合現實)平台,構建數字世界,已經累積200多家客戶,覆蓋國內外。
近期,上海發布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據《IT時報》記者了解,目前上海還在籌劃元宇宙園區等項目。從搭建“一大”會址數字導航開始,商湯就參與了上海數字城市的構建,目前還在搭建中的項目包括幾個博物館、長寧圖書館等。
數字人,是元宇宙的原住民,也將成為人類認識元宇宙的觸點。商湯曾發布《企業級AI數字人》,類比自動駕駛,將數字人劃分為L1-L5級,L4級以上才是數字人的未來。
L1為人工製作為主,用於平面展示,多年前的《阿凡達》就屬於L1級數字人;L2主要依賴外部動捕設備採集口型、表情、肢體動作信息,用於視頻錄播,比如虛擬主播;L3主要是靠算法驅動口型、表情、肢體動作,不需要購買複雜的穿戴設備;L4已經有完整的智能交互,但在特定場景還需人工接管,在某些行業能夠代替真人服務;L5則是擁有情感的數字人,能實現類真人交互,處理通用性、全局性問題,但目前仍處於實驗室內。
商湯“小糖”是覆蓋L3和L4級別的數字人,她已幻化成講解員、主播、醫生、老師、健身教練等角色進入到各行各業。“不久的將來,數字人就能替代傳統的語音客服。”欒青認為。

數字人、元宇宙、AR文創,ToB、ToG、ToC,商湯留給行業的印象是什麼都通,也正是商湯理解了AI技術的通用性,正是商湯在各個領域積累下49000個商用AI模型,多觸角的“巨無霸”不僅增強了自身抵禦業務風險的能力,也更有底氣推動標準化。
作者/ IT時報記者 孫妍
編輯/ 挨踢妹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商湯 IT時報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