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李和清
撰寫:明豪兄
現在農村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淡了,讓人懷念幼時農村濃濃的過年氣氛。
時代在發展,已回不到過去了。
對於現在年輕人來說,不想麻煩,越簡單越好,對過去繁瑣的禮節能免則免。
以前一起去親戚家拜年,吃飯喝酒,打牌聊天,暢談一年的收穫和來年的打算,主人家熱熱鬧鬧,雖然招待麻煩,覺得面子上有光,心裡高興。
現在大家都看得開,都很忙,不會拘泥於舊的風俗和形式,開車匆匆忙忙拜個年,酒也不喝,飯也不吃,喝杯茶就走人,不想多作停留。
但對於父親這老一輩人來說,按傳統風俗生活了一輩子,禮節有一點不到位,就覺得是很大的事,或者認為怠慢了親戚,或者認為自己受到怠慢,徒增煩惱。
父親有一個哥哥,也就是我的大伯,大伯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堂姐和堂哥。
兩個堂姐早年出嫁,有自己的家庭。堂哥是個單身漢,沒娶上媳婦,他已經五十齣頭了,這輩子註定打光棍。
說起堂哥這個人,真的是既可憐又可恨。
大伯和大媽生了兩個堂姐後,四十來歲才生了堂哥,從小對他嬌生慣養,捧在手心,養成了他自私薄情的性格。
堂哥讀書時也是蠢得離譜,總是班級末名,給人感覺他的智商有問題,小學沒讀完就輟學了。
混到成年後,他去學泥瓦匠,學了幾年學不會,後來發現,但凡要動點腦筋的工作,他是幹不了的,只能做些不動腦筋的體力活。
人笨一點沒關係,如果勤快、肯出力,做些搬搬貨的體力活,也能混口飯吃。
但堂哥幹活不行,偏偏又是好吃懶做,身上有一點錢就大吃大喝,用光為止,從來沒有存錢為以後打算的概念,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有沒有早餐錢。
到了成家的年齡,自然沒有姑娘看得上他,後來還和離異婦人相親,人家都看不上他,擔心以後餓死。
堂哥就這樣混到年過五十仍是光棍一條,好吃懶做,到處借錢吃喝消費,有借無還,經常是我父親和堂姐為他善後。
大伯和大媽在農村辛勞一生,家境貧寒,又遇上這麼一個不爭氣的兒子,心情抑鬱,看不到希望,於2014年和2017年先後去世。
兩個堂姐和我父親湊錢分別辦了他們的後事,又幫他們家建了一棟簡陋的紅磚瓦房,指望堂哥有個安身之處,以後一個人好好過日子。
新房子建了幾年,屋裡漏雨,門口凹凸不平,堂哥沒錢維修,還是父親出錢請人維修。
我父親和兩個堂姐經常接濟堂哥,弄到後來,他不但沒有感恩之心,反而認為一切理所應當,別人都是欠他的。
前兩年,大姐夫不幸因病去世了,治病時花了很多錢,堂外甥娶妻生子也要花錢,沒有能力再接濟堂哥了。
加上堂哥這樣不成器的人,再怎麼幫也沒用,借錢給他也從來不還,沒有一點人情味,慢慢幾家都心涼了,不怎麼管他了。
後來堂哥經人介紹去工廠做保安,住在工廠宿舍,家裡長年大門緊鎖,也沒有人上門。
他偶爾回來,家裡冷鍋冷灶,父親總是讓他來我家吃飯。
逢年過節,堂姐回娘家送禮,也都是到我家坐坐,在我家吃飯。我父親也從不見外,把他們當自己的孩子對待。
今年受雨雪天氣阻礙,堂哥不回家過年,打電話告知我父親,幫他家大門貼了春聯。
大年初二,大堂姐家的外甥帶着妻兒和小堂姐夫約着一起來我家拜年。
母親正好去菜園摘菜,沒來得及下廚做飯。
父親和他們聊了一會兒,年紀大了,忘記端茶倒水,母親還沒回來。父親留他們吃飯喝年酒,他們說還有親戚要走,匆匆忙忙走了。
母親從菜園回來後,父親責怪母親遲不去早不去,不在家招待客人,失了禮節。
父親的說法是,堂姐的娘家父母不在了,堂哥又不成器,我們家相當於就是她們的娘家。可是他們拜下年就走了,連茶都沒喝一口,會讓人認為到底不是親生的,受到怠慢,覺得我家不熱情。
父親是退休老教師,一輩子講禮節,這件事覺得做得不到位,一整天悶悶不樂。
我外出拜年回來後,聽聞此事,勸父親說,是他想多了,大家過年走親戚本來就忙,恨不得一天走完親戚,再去忙自己的事,或打牌娛樂,或忙着賺錢,都不願意留下來吃飯。包括我也是一樣,出去拜年也不肯留下吃飯喝酒,聊了一會兒就走了。
另外,我大伯家沒人了,冷冷清清,堂姐家過來拜年,留下來吃飯也沒什麼意思,只是完成這個任務,拜年後就走了。
所以說,有時候不能想太多了,親戚間互相走動,太注重禮節也不好,就自己的方便,隨意一點,反而輕鬆。
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