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的紅包給出去的那一刻,鄭茹嫣(化名)就知道自己將要面臨怎樣的“腥風血雨”。
她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一定會被母親追着罵。
她甚至疑惑為什麼母親第二天上午才打來電話,她以為當天晚上弟弟就會去告狀的,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她已經決定和家裡人鬧翻了。
但是,母親在電話里說的話,還是狠狠刺痛了鄭茹嫣。
母親說:“我就知道你跟我們根本不是一條心!從小你就胳膊肘往外拐,你遲早眾叛親離!”
很難相信,這種話竟然是出自鄭茹嫣的親生母親之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她的仇人。鄭茹嫣強忍着淚水,努力用平靜的語氣回答:“你說不是就不是吧,隨便了。”
母親像是被這句“隨便”刺激到了,大吼起來:“天天隨便、隨便!你就這副死樣子,成天甩臉子給誰看?我不管,你給你弟把錢補上,不然你以後都不要進我家門!”
鄭茹嫣說:“好,不進,我記住了。”
母親多次發難無果,氣得大聲尖叫了起來,然後就是胡言亂語地辱罵。
鄭茹嫣冷靜地掛斷了電話,心裡想着,或許從此以後母親就不會再來聯繫自己了,頓時感到一陣輕鬆。
其實,鄭茹嫣真的沒有打算和母親決裂,今天母親打電話來罵她,她是不打算說話的,就當是用冷漠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立場。
在母親咒她眾叛親離之前,她都沒有怎麼生氣。
畢竟從小她就知道,母親偏愛弟弟,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她已經習慣了。
而那會兒母親咄咄逼人,是為了要回兒子被“坑”的錢。
母親說:“你腦袋是不是被驢踢了?你弟跟你一個姓,你坑他的錢,你那個姑姐是外人,你給她2千?怨不得都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你真是長本事了!”
對此,鄭茹嫣並不想解釋,因為母親在睜眼說瞎話。
鄭茹嫣婚後只生了一個小孩,但她的弟弟和姑姐家裡都是兩個孩子,問題就出在孩子的數量上,因為,大家都是親戚,過年都得給小孩紅包。
鄭茹嫣結婚到現在,也不過七年時間,其中的六年都在給紅包。
沒辦法,誰叫弟弟那麼積極生娃,小孩出生比她兒子早,所以鄭茹嫣每年都要給4個紅包。
而她只能收到2個,但是這2個卻大有不同——弟弟和姑姐給的紅包,是完全不一樣的,能夠看出到底誰把鄭茹嫣當成家人好好交往。
因為大家都在二線城市生活,經濟水準導致他們給的紅包都是1千元一個的,鄭茹嫣當然也回1千元一個的。
第一次回紅包的時候,弟弟和弟媳喜笑顏開,姑姐卻有些猶豫。
當時,姑姐就說太多了,要退回一個,但是鄭茹嫣拒絕了,非要姑姐收下。
後面的四年時間,姑姐每一次給小孩發壓歲錢,都會在第二天邀請鄭茹嫣一家三口吃飯,邀請他們一起去逛街,鄭茹嫣的兒子見到什麼喜歡的,姑姐都會給他買。
年後,姑姐還會寄來她那邊的特產美食。
至於鄭茹嫣的弟弟?他兒子只顧着拿錢和吃肉,他自己更是連句吉祥話都不會說,成天腆着一張大臉,往客廳沙發上一癱,還指揮他姐給他做飯!
鄭茹嫣覺得,腦子進水的人才會願意跟弟弟這樣的人來往,正常人都會覺得跟姑姐一家人交往是如沐春風,別說做親戚了,就算做朋友也覺得很值得。
大家都在二線城市,這1千塊一個的壓歲紅包一年才給一次,確實不算什麼。
可是禮輕情意重,更不要說這是過年的喜慶時刻。
弟弟連續四年維持這副晦氣樣子,鄭茹嫣看到他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每次回娘家過年都不願意多待,只過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走。
這一次,鄭茹嫣決定和她的原生家庭拉開距離,不想再接收負能量了,於是她照常給姑姐的孩子紅包,卻在給弟弟家的紅包里,每隻裝進去了200塊。
而且這一次,她沒有回娘家過年,不願意見到母親。
她故意提前帶孩子去了弟弟家,互相送了紅包,坐了一會兒就走了。
她推說自己今年要加班,其實就是為了躲母親的罵,因為她知道,就憑母親的那個性格,如果自己當她的面給侄子這樣的紅包,母親一定會衝過來扇她巴掌!
鄭茹嫣倒不是害怕母親,只是不想讓自己的小孩留下心理陰影罷了。
事後,鄭茹嫣又被母親追着罵了半個月才消停。
02
1.偏心的人,只能接受反噬
子女年輕不懂事的時候,父母以為能夠任意拿捏他們,隨便對待他們,隨心所欲地偏心喜歡的小孩,多年之後,“迴旋鏢”是一定會來的。
曾經被冷漠對待的小孩,不被疼愛的那些時間足夠改變他。
他將來變成什麼樣,都不足為奇。
有的人工作之後立即和家人斷絕關係,不管父母死活;有的人假裝孝順,在父母跟前爭寵,其實是為了奪走家產;有的看到被寵的那個不孝順,故意在父母面前炫耀自己的幸福,成天陰陽怪氣,看父母的笑話。
如果被冷落的孩子長大後很善良,那是他對得起自己。
如果他變成上述的這幾種情況,那也是父母應該遭受的反噬,怨不得別人。
2.每個人做事都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每個人做事都必須承擔後果,不論這個後果是好是壞,也不論是好人做事還是壞人做事。
不被疼愛的人,想要擺脫糟糕的父母,肯定也是要承受一些代價的。
比如親戚的惡評、父母的辱罵,但只要承受住了這些,後面的生活會變得更好、更輕鬆。
很多人常年因父母而不幸福,卻不願意逼自己一把,幫自己從這種惡性循環的環境中解脫出來,在承受家人的欺負時,只能埋怨,卻又不改變。
這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承受所謂的“孤苦伶仃”、“眾叛親離”,這些表面上的代價。
他們不肯承認,讓惡毒的親人留在身邊、天天承受精神折磨,還不如“眾叛親離”呢!
我是天亮,關注我,如果你有什麼情感問題,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下期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