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郭元亨來說,這絕對是他一生中,最不尋常的一天。
1937年4月,郭元亨和往常一樣,早早地就起床了,他順便把自己的兩個年輕徒弟,也叫了起來,徒弟們穿好衣服,便來到灶台前生火做飯。
榆林窟道觀外,天色已經從十多分鐘前的漆黑,變成了現在的淡灰色。郭元亨把兩頭老黃牛,牽到了道觀後面的林子里,接着,他又把羊圈裡面養的幾十隻羊,趕了出來。
郭元亨道長
道觀里的香火,一直都很旺盛,郭元亨和兩個徒弟,以及這群牛羊的生活,已經養成了固定的規律和習慣。
安頓好牛羊,郭元亨便走到了菜地旁,打算順手扯些青菜回去,給徒弟們做早飯用。
兩個徒弟早上也很忙碌,他們除了圍着灶台洗洗刷刷,把淘好的米下進鍋中煮開,舀出一些米湯留着備用,他們還要把道觀里供奉的神像,里里外外地擦拭一遍,等着香客們的陸續到來。
在微弱的晨光里,郭元亨突然看見,三個身着軍裝的官兵現身不遠處。三個人系著腰帶,束着褲腳,也不知道他們從何處而來,想要幹什麼。
官兵的臉上,留着很久沒有刮過的胡茬,面部並沒有那麼清爽,他們越走越近了,郭元亨無法分辨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或許,在他的潛意識裡,這三個人應該不是好人。
榆林窟道觀
他下意識地從地上撿起兩根牛繩,用力的拽着兩頭黃牛,希望拉着它們快點逃,可老黃牛哪有什麼危機意識,它們在牛棚里憋了一晚上,好不容易出來放個風,只顧着低頭吃草,悠閑地甩着尾巴,絲毫沒有把朝它們走過來的,三個陌生人放在眼裡。
眼看着牛拉不動,羊也趕不走,郭元亨果斷放下牛繩,拔腿就要跑。
三個官兵停下了腳步,其中一人朝着郭元亨喊話,“道長,我們是工農紅軍,想請您幫個忙。”
郭元亨雖然身處深山,但是從來往香客們的嘴裡,沒少聽到紅軍的故事,他站在原地,看着慢慢重新朝他走過來的三位將領,他們的臉上飽經風霜,可以看得出來,來到這裡之前,他們一路上吃了很多的苦。
祁連山困境
可能是三個人自帶的親切感,也可能是三個人始終和郭元亨之間,保持着若即若離的禮貌距離,而且他們似乎很在意郭元亨的反應。因此,郭元亨在獨自面對這三個人的時候,心中也有了底氣。
和三位將領聊過才發現,他們此行並非只有三個人,而是有903名同志,剩下的900名同志,都在道觀下面的河灘那裡原地等待。
他們翻過祁連山之後,基本上就沒有找到可以吃的東西。一直和道長溝通的將軍,稱自己叫做程世才。
程世才
昨天一整夜,戰士們因為挨着餓,整晚整晚都睡不着覺,所以天還沒有亮,三位將領就來到炊煙裊裊的道觀,想要尋求道長的幫助。他們從道長徒弟那兒得知,道長在林子里放牧。
郭元亨走到崖邊,眺望着不遠處的河灘,程世才將軍讓他大可放心,說道,“戰士們紀律嚴明,沒得到允許,他們是不會私自闖入道觀的。”
郭元亨早就聽說過紅軍有着鐵打的紀律,如今,他親眼見到了。眼下,郭元亨心裡想的事情只有一件,他掰着手指,盤算自己能拿得出多少糧食,夠不夠這900多名同志充饑,他要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
郭元亨把自己的牛和羊,還有儲存的糧食、調味品,幾乎全部都拿了出來,讓紅軍帶着這些東西去趕路。
程世才也沒有想到,這位老道長竟然如此慷慨,他高興地跑到河灘上,站在戰士們中間,激動地說,“道觀里有一個特別好的道長,他願意給我們提供吃的,每個人都能吃上飯!”
戰士們已經餓得沒有力氣了,他們先前是卧的卧,躺的躺,當聽到程世才將軍慷慨激昂的演說,瞬間來了精神,戰士們一個個坐起來,探着身子,想聽程世才將軍多說一些剛才的經過。
戰士們得到允許後,來到道觀領取物資,他們十分有禮貌地向道長,還有他的兩個徒弟,表示感謝。不過,程世才想來想去,都覺得有些愧疚,他知道自己欠道長太多,於是就讓參謀人員把眼前的物資,一樣一樣地列成清單,他鄭重地向道長打了一張欠條。
雖然他也不知道何時能還清道長的情分,但他堅定地對郭元亨道長說,“我們紅軍一定能夠取得革命的勝利,到時候,您拿着這張欠條,紅軍一定會報答您!”
對於郭元亨來說,他遇到紅軍的那一天,是讓他既感動又難忘的一天,可就在這一天,他的災難也隨之而來。
蘑菇台陳列館
紅軍走後,國民黨的圍剿部隊也追到了這裡,郭元亨遭到了國民黨方面的嚴刑拷打,道觀里僅剩的一些黃金和銀兩,也被國民黨軍搶了去。
對於郭元亨來說,這一天似乎極其的漫長,讓他一次性看到了人性,截然相反的兩面。
在新中國取得了勝利後,國家鑒於郭元亨曾經救助過革命的隊伍,對他進行了嘉獎和特別的照顧。
郭元亨道長不再只是民間的一名普通道長,他後來成為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的一名文物管理員,還享受到了國家幹部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