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那天是我小孫子東東兩周歲生日,我和老伴兒從老家趕過來給孫子過生日。
我們到的時候,兒媳婦小寧正在廚房裡忙活着。小孫子滿屋跑着調皮搗蛋,不時地到廚房裡搗亂,兒媳一邊做着飯一邊照應着小孫子。兒子呢,正歪在沙發上看手機。
我趕緊放下東西去廚房和兒媳幫忙。兒媳把我讓到客廳喝茶,說:“您喝點水,和東東玩會吧,您和我爸難得過來,肯定想他了。”
我讓兒子去廚房幫忙,兒子卻滿不在乎地說:“就炒幾個菜而已,您不用管。”
兒媳在廚房忙活了半天,做了滿滿一桌子菜。兒媳一個勁地讓着我和老伴兒吃魚吃肉,說知道我們不能吃辣,特意都沒放辣椒。她自己照顧着小孫子,根本顧不上自己吃。
我想喂孫子讓兒媳先吃,孫子不願意找我。我讓兒子照顧一下孩子,兒子說他不會喂。兒媳有些無奈地笑笑說:“沒事兒媽,平時都是我喂他,你們快吃吧。”
吃完飯,兒子筷子一放,抬腳就走了,也不說幫著兒媳收拾一下桌子。
雖然我是婆婆,可兒子的做派我也有點看不下去了。
吃過飯孫子睡著了,我和老伴兒也去了客房休息。想等孫子午睡起來再和他玩一會再回家。不一會兒我聽著兒媳從廚房出來,對兒子說:“你再轉我點錢吧,這個月生活費快用完了。”
兒子不高興地說:“月初給你轉了2000,上周又要了三百,這才幾天啊就又花完了。不知道省着點用啊!”
兒媳說:“怎麼省?今天東東過生日買菜不花錢么?你每個月就給我2000塊錢,我每天買菜都得精打細算,自己連瓶飲料都不捨得買,還讓我怎麼省?現在什麼物價你不知道么?我說讓你每個月多給1000塊錢你又不肯,讓我花完跟你要,每次五十一百地給,打發乞丐一樣。不是為了孩子沒法出去上班,你以為我願意張手跟你要啊?”
雖然看不見表情,可我也能聽得齣兒媳的話語里的不滿和委屈。
兒子不耐煩地說:“行了行了,咱爸媽在這兒我不想和你吵。再給你轉200,省着點花!你不知道現在我一個人賺錢養家壓力多大。”
兒媳沒再說話,默默回了卧室。
我心裡不是滋味。“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剛結婚的時候兒媳也是有工作的,後來是因為我沒法幫忙帶孩子,兒媳不得已才辭了職,當初也是倆人商量好的。可現在兒子卻這樣對待她,我心裡覺得有點愧疚。
小寧之前在一家食品加工廠工作,雖然辛苦點,但到手工資不低。小寧不嬌氣,挺能吃苦,一直到生產前一周還堅持上班。小孫子出生後,我幫忙照顧小寧坐月子,帶孩子。
原本說好的是我幫忙把小孫子帶到上幼兒園。可小孫子三個多月的時候,我76歲的老母親在家裡摔倒,胯骨骨折了。
母親只生了我和哥哥兩個,可哥哥前些年就走了,嫂子原本就總跟哥哥吵架,從來不管我父母,哥哥走後嫂子直接就跟着侄女生活去了,再也沒去看過我父母一次。
我老父親已經80歲了,從年輕時在家就是甩手掌柜。前些年腦梗後右半邊身子一直不利索,勉強可以拖着一條腿走路,平時全靠我母親照顧。這下我母親卧床了,老父親自理都困難,更別說照顧我母親了。
當時老伴兒在外地打工,是鄰居幫忙把我母親送到醫院,幫着跑前跑後辦理了手續,等我們趕到的時候,母親已經拍完了片子。大夫說母親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不合適做手術,只能回家卧床靜養。
誰來照顧我的老母親成了問題。嫂子那邊是指望不上的,老伴兒是女婿,終歸是不太方便。而且老伴兒這幾年一直跟家鄰村一個老闆在外面打工,他要是回來了家裡誰賺錢呢?我們兩口手裡沒一分錢存款不說,給兒子買房和結婚還欠了將近二十萬的債。我作為女兒回去照顧是應該的,可我走了,孫子誰照看?
兒媳娘家媽媽也幫不上忙,因為兒媳小侄女也才六個月大,她在兒子家照看小孫女。
後來兒子跟兒媳商量,讓她辭職在家帶孩子,讓我回去照顧老人。兒媳真算是不錯的,她雖然焦慮,但並沒因為我這個當婆婆當奶奶的不能幫忙帶孩子生氣。她不想辭職,可找保姆帶孩子又不放心,非常糾結。
兒子在一家電氣公司工作,是個部門經理,當時每個月工資大概一萬二左右。兒子便勸兒媳說孩子的快樂成長最重要。他的工資養一家三口沒問題,讓她安心。
就這樣,兒媳辭了職。
原本還幻想着老母親的傷一年半載的能好起來,可沒想到自那以後,老母親就一直沒再下過床,而且因為長期躺着,身體越來越差。父親基本幫不上什麼忙,有時候我實在需要出門,便提前做好老兩口的飯溫着,到了飯點讓父親喂母親吃幾口。但母親的紙尿褲他是換不了的,母親想翻身他也沒力氣幫忙。所以這兩年我基本沒長時間出過門,偶爾出去買個東西都得快去快回。
就連今天來給小孫子過生日,我也是一大早起來給老父母做好了一天的飯,又跟前院的鄰居打了聲招呼讓她幫忙留意着動靜這才出門的。今天天黑前我必須趕回去。
我原本以為兒子兒媳感情一直很好,兒媳勤快善良,兒子也會做家務,又有可愛的孩子長着,一家三口一定是其樂融融。沒想到現在兒子居然變成了這樣,這才不到兩年的時間,難道兒子忘了兒媳是為啥辭職的了?也太沒良心了。
老伴兒也聽見了兒子兒媳拌嘴,嘆了口氣說兒子不懂事。我說:“咱下午晚點回,下午我讓兒媳婦陪我出去轉轉,跟我回去住兩天。你跟兒子談談。”老伴兒答應了。
心裡有事,我一中午沒睡着。聽着小孫子醒了,我和老伴兒趕忙出來。兒媳婦看到我們,笑着打招呼,告訴小孫子:“給爺爺奶奶拿水果吃。”雖然兒媳笑着,可看得出來她並不開心。
我說:“小寧,你姥姥姥爺的被子和棉襖棉褲都舊了不暖和了,我想去扯點布回去給他們重新做兩床被子和棉衣。你陪我去吧?”
兒媳婦痛快地答應了,說:“被子可以棉兩條,棉衣就別自己做了,我給姥姥姥爺買一身羽絨的吧,又輕快又暖和。說完,兒媳突然頓了頓,然後低下了頭劃拉了幾下手機。
我看得心裡發酸。兒媳說想幫我老父母買衣服是發自內心的衝口而出,可大概是話出口了才想起自己沒錢吧。
我趕緊說:“羽絨服他們穿不慣,還是習慣穿手工做的棉襖棉褲。我帶着錢了,不用你買,你陪我去逛逛就行。”
兒子卻一揚手機對兒媳說:“給你轉過去了1000塊錢,你陪咱媽逛逛買了吧。”
其實扯布做棉被棉衣都是我臨時想出來的借口,不過我打算假戲真做。去棉布店買了兩床被面,兩身襖片褲片。
回來的路上,我對兒媳說我眼花了,腰也不好,想讓她跟着我一起回老家住兩天,和我搭把手幫幫忙。
兒媳很吃驚,說:“我不會做這些啊。再說帶着東東回去住也不方便啊。”
我說:“明後天不是周末么,正好讓東東他爸在家帶東東兩天。”
兒媳着急地說東東爸爸根本沒帶過孩子,平時也沒怎麼做過家務,把東東扔給他自己帶兩天根本不可能,她也不放心。
我說:“就是這樣才得治治他。今天在這兒我看他太懶了,孩子家務啥也不操心,這樣可不行。你聽我的,把東東扔給他帶兩天,你放心,他是孩子爸爸,虧待不了孩子的。”
兒媳還是含含糊糊地不敢答應。
到了家,我就跟兒子說了這事。兒子比兒媳還着急,說他一個人帶不了孩子,要麼就讓兒子帶着東東跟我一起回去。
我說:“老家裡太冷了,而且我現在住在你姥姥姥爺那邊,家裡也不衛生。小寧得和我做棉被棉衣,帶着東東幹不成活兒。東東現在又不是吃奶的孩子,你當爸爸的還帶不了一個兩歲的孩子么?”
兒子欲言又止,最終還是說了句:“那讓她早點回來。”
兒媳跟我回去住了兩天。怕兒媳待不住,我真的棉被子,做棉衣棉褲,讓兒媳幫我鋪棉花,穿針引線。到了飯點,兒媳會主動幫我做飯。
頭一天兒媳總是魂不守舍的,不時地給我兒子打電話問東東聽不聽話,吃沒吃飯等等。得知我兒子帶他去遊樂場玩,玩累了吃得香睡得香,到了晚上,兒媳才稍微放下心來了。眼看着還有兩身棉衣棉褲沒做,兒媳便也只得在老家住下。
兒媳心裡記掛着孩子,幹活不惜力氣,想儘快幫我幹完好回家去。第二天,兒子也一天好幾個電話催問兒媳啥時候回去,說一個人又要陪着孩子玩,又要做飯喂飯,還要刷碗,要收拾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的房間,還要哄睡……他忙得暈頭轉向,快累死了。
兒媳也急着回去,我笑着對兒媳說:“你看,他這不是把孩子照顧得好好的?你再住一天,趁這次機會得好好治一治他,讓他長長記性。”
可兒媳終究是狠不下心,周一一大早便想坐公交車回去。兒子打電話過來說,他已經請了一天假,開車回來接兒媳,順便帶着孫子去看望一下太姥姥太姥爺。
找了個機會我悄悄問兒子:“小寧不知道實情,你知道我為啥把小寧叫回來吧?這兩天你自己在家帶孩子,能體會到小寧的不容易了吧?”
兒子說知道,周五那天下午老爸跟他談過了。這兩天他自己帶孩子做家務,也體會到了兒媳婦平時真的不輕鬆,以後下了班會盡量和兒媳分擔一些家務。
我說:“這是應該的,但還不夠。當初小寧也是為孩子才辭職,咱不能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啊。小寧帶孩子你賺錢養家,這不是天經地義的嗎。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你就是賺六百大萬,也有小寧的一半功勞,所以你別對人家小寧趾高氣揚的。人家小寧不是為了孩子和這個家,何必受你那個窩囊氣啊!”
兒子訕訕地說:“我也沒別的想法,還不是想盡量給孩子攢點錢嘛。”
我說:“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才受窮。攢錢沒錯,可你不該對自己大方,對老婆孩子摳門啊。你自己抽煙喝酒,哪一樣不要錢?我咋沒見你為了攢錢戒煙戒酒呢?”
兒子不好意思地說:“我也就這點愛好。那天我爸也跟我談過了,經過這兩天我也知道了您和我爸的用心良苦,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確實有點對不住小寧。以後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您放心吧。”
我說:“你真想明白了就好。你看看你爸是怎麼做的?雖然現在咱家一屁股賬,可你爸年輕時也賺過幾個錢,那個時候他在十里八鄉也算個人物,可他從沒對我趾高氣揚過。後來做生意賠了十幾萬,你爸也沒讓我吃過生活的苦。這才是男人該有的樣子,這點你得向你爸學習,咱可不能讓人家戳咱脊梁骨。”
兒子一個勁地點頭,看得出來他是聽進心裡去了。
那天中午,老伴兒忙活着做了一桌子菜,一家人在寂靜了許久的老房子里熱熱鬧鬧吃了頓飯。兒子端起果汁對兒媳說:“這兩天我帶了兩天孩子,才體會到你平時的不容易,咱爸媽也教訓了我了。我今天當著爸媽的面表個態,以後會盡量一起分擔家務,工資卡也全額上交。老婆,謝謝你這幾年對我們家的辛苦付出和犧牲。”
兒媳笑着聽着,眼裡有淚。
我說:“別光說不做,趕緊把工資卡交出來。”惹得一家人都笑了。
兒子果真掏出工資卡遞給兒媳,兒媳看看我們老兩口,還有點不好意思接。我一把抓過去塞在兒媳手裡,說:“拿着,每個月不許多給他零花錢。以後他再犯懶,你就給我打電話,我和你爸給你撐腰!”
那頓飯,兒媳臉上一直掛着發自內心的笑容。
如今大半個月過去了,我給兒媳打電話,兒媳說兒子真的改變了很多。
我告訴兒媳,該使喚他的時候就使喚,別太賢惠。工資卡既然拿了過來,就好好保管着,抓住家裡的財政大權。
兒媳笑着問:“媽,那可是您親兒子,您咋和我一夥呢?”
我說:“傻閨女,和你一夥才是真正對我兒子孫子好啊!父母能陪孩子幾年哪,夫妻才是要相互扶持着走一輩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