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東梅分享給我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當然,在她們身上,是一場事故。
昨天是曉梅婆婆87歲生日,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着團圓飯,本來都是高高興興的。
可不知怎的,說著說著就說起老人的養老問題了。
曉梅老公姓柏,叫柏青川,姐弟五個他最小,是父母的老來子,母親42歲才生下他。
大姐叫青鸞,今年65歲,她說母親年紀大了,耳朵也聾了,腿腳越來越不利索,問能不能趁着大傢伙都在,商量一下老人以後的生活怎麼照顧。
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還是輪流照應?
二姐青鳳說:“我覺得還是讓咱娘自己選,她是咱們五家輪流住,還是願意在一家不挪窩。
她要是不願意輪流住的話,她在誰家就讓誰家照顧,其餘的就按咱們鎮工廠的工資湊錢補貼。”
“這法子好,也公道,問問娘的意思,就把這事定下來吧。”眾人附和。
“娘,我們想着您年齡大了,以後自己住我們也不放心,您自己想想,是幾個兒女家輪着住還是住一家裡去啊?”青鸞湊母親耳朵根前喊。
“我不輪,村東你大爺爺說過,老人輪着養,壽命都不長,東家趕西家攆,就像是要飯的一樣……”
“那就住一家,您看我們姐弟幾個誰好誰順眼,就住誰家去!”
“你們幾個啊,都好。手心手背都是肉,看誰誰順眼。”
“那也得有個拔尖的啊,和你對脾氣的,可你心眼的,選一個!”
“閨女家我不去,我有兒子,去閨女家養老人家笑話。
兒子家都好,去誰家我也不反對……”
春鳳聽了老母親的話,笑了:“咱娘是越老越精了,三個兒子一個也不捨得得罪……”
大哥青山說:“娘,要不,你去我家住?”
“不去!你家和孫子媳婦一個院,人老耳聾眼花不利整,鼻涕咧涎的討人閑,小年輕的都不喜歡……”
二哥青河笑得差點岔了氣:“娘,您老是真精,那去我家吧。”
二哥是鎮上的幹部,住樓房坐電梯:“不去,你媳婦是老師,動不動就把我當學生訓……”
二嫂笑着搖了搖頭。她家的閨女柏曉涵是奶奶一手帶大的:
“我小時候我媽訓我和奶奶,那話都一套一套的。
估計是奶奶都有心理陰影了……”
大姐說:“娘啊,這說來說去,你還是想住在老三家啊。
你說你這一圈繞得。可老三在外邊打工,東梅也在鎮工廠上班,你去他家,誰照顧你啊?”
“你們不是說,合夥給錢么?我記得東梅一個月能掙4千,你們4家給唄。”
一個月4千,一家就得一千,一年一萬二,在農村,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還沒等別人說什麼呢,大兒媳首先不幹了:“老太太,你這心都偏西山上去了。
別人給不給我不管,反正我家是不給的!打我嫁到你們家,你這一碗水就沒端平,我給你點吃的喝的就不錯了。
如今你竟然得寸進尺還想要我拿錢貼補你老兒子,我告訴你,要我家拿錢也可以,你先給我十萬!
否則,門都沒有!”
“老大媳婦,我這一碗水怎麼就沒端平了,你說說,你要是說得有理,這錢我砸了我這身老骨頭,我給你!”
“我和青山結婚時,三間草房,石頭牆,黃泥嵌得縫要多醜看多醜看。
老二結婚時,三間瓦房帶出廈,又寬敞又亮堂。
老三結婚了,五間平房帶挑檐,比我家好了幾十倍。
這房子上,你一碗水端平了么?”
我家兩個孩子,計劃生育緊,兩個兒子只差了十一個月,生老二的時候,老大哭死你都沒給看一天,你忙完家裡忙地里,手都不伸一下。
老二家閨女你從出生帶到了上小學,這公平了么?
就這兩件事,我要你十萬不多吧?”
老太太聽了大兒媳這些話,差點氣樂了:
“老大媳婦,我是老了,但我不糊塗,我也給你算一筆帳。
老大,你說,你結婚的時候。咱們村有瓦房么?沒有吧。
雖然說是草房,東西配房都給你們蓋上了,在咱們村,也是頭一份吧?
老二小你三歲,結婚又晚,那個時候村裡流行瓦房了,我和你爹給蓋瓦房,沒錯吧?
更何況,蓋房子時老二工作好幾年了,磚錢瓦錢都是他自己付的。你也有數吧?
至於老三,老大呀,他比你小了十八歲,比你家老大才大6歲,你怎麼好意思跟他攀比?
他17歲出去打工,28歲才結婚,那房子,我們才添了幾個錢?
數來算去,就是你的房子,你一分錢沒出,全是我和你爹操持着蓋起來的。
再說看孩子,老大媳婦,這兩孫子我是看的少,可青鳳看得多啊。
大孫子滿月二孫子上了你的身,6個月你就不摟他了,全是青鳳照顧的。
白天看着晚上摟着,可曾用你操過半點心?
她是我閨女啊,你想想她替得是誰?
要說看孩子,我最對不住的是東梅,兩個孩子,我一天也沒給看……”
老太太說著,眼淚差點流出來。
老大媳婦還要說什麼,被東梅拉住了,轉頭對着東梅發了飆:“你拉我幹什麼,老太太明顯偏心你,別得了便宜還賣乖!”
“你不就是眼紅我家房子比你家好么?大嫂,你看清楚了,我家老大十七,你家孫子十四。
我比你家兒子早結婚4年,對不對?”
“對啊,怎麼了?”
“沒怎麼,你別嫌我說話難聽,你要是晚結婚二十年,五間平房帶挑檐,婆婆不給你蓋我給你蓋!
你要是晚結婚40年,二層三層小別墅,你說出來什麼樣式我找人給你蓋成什麼樣式!
可前提是,你把你的兒子孫子重新生一次。
晚結婚二十年,你兒子比你孫子大不了多少。
晚結婚四十年,你兒子還在喝奶呢!”
大嫂的臉騰一下紅了……
東梅說,讓老人住在她家,她一分錢也不要:“現在獨生子女那麼多,我就不信,到時候他們家老人會沒人管。
你們要是都不管,我就當我老公是獨生子女了……”
結語:
子女多的老人養老面臨的最大問題,只有兩個字,一個是“攀”,一個是“靠。”
攀是攀比心,比的不是誰孝順,而是誰不孝。老大家給碗稀粥,老二家就給碗薄飯,為什麼稀粥能喝,薄飯就不能喝呢?
靠是互相推卸,反正你又不是我自己,我不管總歸還有管的,錢能少出就少出,力能少下就少下。
可子女多也有好處,總會有心疼父母的,不孝也只是個例。
像東梅的大伯哥,就是那個個例。
最終他們商定,婆婆住在了東梅家,一畝二分養老地給了東梅,4個哥姐每家每月補助500塊錢。
生病住院,費用平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