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馬家盪與金山寺
馬家盪位於阜寧縣西南邊陲,和建湖、寶應、淮安等縣水陸相接,方圓一百多平方公里,近三萬畝。盪里水淺的地方長着蘆葦,水深的地方長着蓮藕,水中有自然生成和人工養殖的魚蝦、螃蟹,一年四季百鳥翔集,在蘆葦盪翻飛棲息,馬家盪是一個美麗富 饒的寶盪。傳說家盪與鎮江金山寺有不解之緣。
馬家盪是大財主馬良的田莊。
一次,馬良到江南進一批雜用貨物,到家後發現貨物里有五個金人。這是怎麼回事呢?進貨時一樣一樣過目裝船的,問船主和同去的人,都說不知道。馬良感到蹊蹺。“苟非吾所有,雖一毫而不取。”“莫飲過量之酒,莫貪意外之財。”孔子的話和戒貪格言使他感到不安,於是專程到江南把五個金人退還商主。商主說:“金人既然跟你去,說明它們說你的財氣,你還是帶回去。”“不行,你看,我是專程把它們送還你們的,況且它們本來就是你們的,我怎麼能帶回去呢?”互相推來推去,商主只好把五個金人收下,招待馬良食宿。第二天,馬良辭行,商主說:“你退還的五個金人我收下了,我送給你五捆麻,帶回去用用總可以吧?”馬良說:“多謝,多謝,麻,我就收下了。”
馬良到家,打開麻捆一看,一個麻捆里裹着一個金人,馬良感動得熱淚盈眶,這個商主,怎麼這樣呢。馬良想,事情既然到了這樣,只好拉倒,將來再說吧。
卻說這一年,鎮江金山寺方丈因寺廟太小,又破舊了,想擴地修建,邀請江南江北的大財主們商議捐款修建。財主們聽了方丈的設想,覺得不是一個小數目,一個個面面相覷,噤若寒蟬。馬良見大家都不肯出錢,就放了頭一炮,說:“修建寺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無論花多少錢也要修。大家看看,各人出多少,我馬良決不退後。”其他財主們用譏諷的目光看着馬良,其中有一個江南財主說:“馬財主家業大,是應該多出一些。”很多人異口同聲地附和:“是啊,是啊!”
有人說:“馬財主拔根毛比我們腰還粗哩。”馬良聽了橫在耳朵里的話,挺身而出,說:“好,寺廟由我一個人修。”江南有一個財主發難,說:“你一個人修?如果江南不讓你取土,你怎麼修?”馬良說“我馬良獨修金山寺,不用江南半鍬泥。”為了表示獨修金山寺的決心,馬良取過紙筆,把自己說的話寫了下來,給所有在場的人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馬良回家後,動用了上百條船,從他的莊田里取土運往金山寺江邊。可是江水滔滔東流,一船泥投下水,立即被江流捲走了。馬良看到這種情況,立即改變主意,幾船泥同時在一個地方投放,可是又被無情的江流捲走了。馬良束手無策,惱悶惆悵。由於他的壯舉驚動了上蒼,南海觀音菩薩駕祥雲來到金山寺江邊上空,拔下頭上的簪子插在江邊水中,那個地方頓時斷流,水平如鏡。從此以後,泥土再下到江里就悄無聲息地沉了下去,經過成年累月的裝運,馬良的莊田變成了一個盪,因為他姓馬,人們就稱這個盪為馬家盪。
金山寺修建成功了,馬良家財也耗盡了,只好靠乞討為生。可是他在人們眼裡,是一個不可理喻的人,簡直是一個頭號傻子,人們寧願向其他乞丐施捨,也不給他飯粥吃。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來到了金山寺。他想,金山寺的方丈會給他一點吃的。
按理說,他把全部家產都花在修建金山寺上,到那裡討口飯吃是不成問題的。
可是方丈看到他,卻吩咐小和尚:“快把寺門關了。”任憑馬良怎樣叫喊,寺門就是不開。
小和尚私下議論,說師父心太毒,人家把寺廟修好了,連一口飯粥都不給人家吃,太不近人情了。可是小和尚做不了主,只好聽着門外可憐的叫喊聲。一連幾天過去了,門外的叫喊聲逐漸微弱,一個小和尚於心不忍,就偷三個飯糰子給馬良吃了,使馬良又多活了三天。後來,聽不到叫喊聲了,小和尚打開寺門一看,馬良已經死了,立即向方丈報告。
“死了好。死了好啊!”方丈說著,立即吩咐小和尚用一根粗壯的繩索,把馬良的屍體扣起來,繞寺廟拖着轉,轉了15圈,屍體皮破肉爛,露出了白骨,小和尚心疼,就偷偷的把繩索割斷了,向方丈報告,說繩子斷了。方丈嘆了一口氣,說:“他沒福。”小和尚問:“師父,您為什麼說他沒福?”師父說:“他只能做15年江山啊!”小和尚後悔不已,又把繩索接起來繼續拖,可是只拖了三圈,接頭就散了。
據說,順治皇帝是馬良投的胎,順治做了18年皇帝,前15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後三年兵荒馬亂,風雨飄搖。小和尚偷三個飯糰子給他吃了,皇娘遲三天才生產順治。小和尚拖馬良屍體繞寺廟轉的情況與順治皇帝做江山的情況正好吻合。
吳德珠,鹽城射陽人,大專學歷,市作協會員,種過地,當過兵,教過書,業餘寫過新聞,教學論文,小小說,詩和散文等在電台,報紙,刊物上發表,編著《咄咄怪事》一書岀版。
主編簡介:尹相秋 (網名夢鎖清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中國聯墨雙修副總編;《清秋文軒》總編;《都市頭條》認證編輯;《今日頭條》認證編輯。2020年中國互聯網首屆朗讀大賽獲得優秀獎。2022年10月榮獲國際中文朗誦《金梅花獎》三等獎,有百餘篇散文發表在網絡平台。朗誦作品三千餘首;配音秀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