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年間,在應天府有一個小村子,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張老漢一家,家裡有三個兒子,其中讓村民津津樂道的,是張老漢攢錢的故事。
張老漢是一名木匠,平時省吃儉用,村裡人開玩笑,都叫他“耗子進油壺”,有外來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大夥哈哈大笑,意思就是有進不出。
張老漢也不生氣,跟着大夥一樂,因為平時雖然節儉,但並不摳門,而且誰家有個木器活兒,經常隨手就幫着幹了,有村民過意不去,要給他工錢,他也不要,所以,張老漢一家在村裡人緣極好。
張老漢有三個兒子,還有一名養子,叫楊川,家裡人都叫他川兒。
老伴兒前幾年生病去世了,他含辛茹苦地把幾個孩子拉扯大,他自己一個銅板也捨不得多花,因為他手藝好,心眼兒實,所以外鄉找他干木工活的人很多。
就這樣,幹完活,東家給一堆銅板當工錢,張老漢就換成碎銀子,碎銀子再融到一塊,形成銀錠子,銀錠子再融成銀磚,400兩一塊,張老漢共攢下五塊,也就是2000兩。
於是,他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欣賞他攢下的五塊大銀磚。
這在當時就是一筆巨款,張老漢沒事的時候,就愛拿出來看看,然後在每塊銀磚上,系一條紅繩,然後再小心翼翼地塞回床頭的柜子里,上了鎖。
前些年,老伴還勸張老漢,財不要太外露,以免遇到壞人惦記,但張老漢卻不以為然,每天臨睡前都要把這5個銀磚拿出來看一下,挨個撫摸一遍放回柜子里才能安心睡覺。前些年老伴因病去世了,也沒有人再叮囑張老漢。
就在一天夜裡,張老漢像往常一樣,撫摸了一遍這五塊光閃閃的銀磚後,放回柜子里,滿意地睡去了。
結果半夜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穿白衣服的仙人來到他的面前,說這些財富本不屬於你,你命中無財,這些東西留着就是禍害,現在他已經轉到虹口村王老頭家中,你不要再惦記,無財便是福,說完就消失不見了。
然後,張老漢就看見5塊銀磚長出了腿,排着隊往外走,不一會兒功夫就全都離開了張老漢的家,消失不見了。
張老漢醒來後,非常驚訝,因為夢到的事情就像剛剛發生過一樣,他有種不詳的預感,連忙打開床頭的柜子查看,這一瞧,頓時如五雷轟頂。只見櫃里空空如也,5塊銀磚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連紅繩都沒有留下。
張老漢頓時癱坐在床上,半晌沒有回過神,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細細地想了一下昨夜夢中的場景,難道真是天意嗎?
但夢裡的神仙說的那個村子和人家有名有姓,而且也說了自己無福消受,難道真的是老天幫自己解除災禍嗎?
但畢竟是自己積攢了一輩子的財富,就這麼沒了,張老漢也甚是心疼,於是,他把幾個孩子都叫到了跟前,向他們說了昨晚上的經過。
三個兒子聽說後都感覺很驚異,認為一定是張老漢眼花了,遭了竊賊。但張老漢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夢見的有鼻子有眼,而且可能真的是神仙下凡對自己的忠告,算了,既然是天意,那就不要逆天而行。
但三個兒子表現出了不同的反應,老大生性醇厚,表示既然是天意,是福不是禍,那就遵從上天的意思,錢沒了再攢就是了。
老二人好但心思活絡,很聰明,他說,既然神仙已經指出了銀子的去向,莫不如去那個村子的那戶人家看看,即便銀子要不回來,也知道事情的經過,最起碼落個心安。
老三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平時做事也不踏實,他表示,如果真有這戶人家,自己就帶人去那家把銀子搶回來,說什麼不能讓咱家攢了一輩子的錢,就這麼落在了別人的手中。
只有川兒聽完默不作聲,因為平時他也是沉默不語,只喜歡研究木工活兒,大家也習以為常。
張老漢打斷了老三,採納了二兒子意見,第二天,張老漢就按照夢中神仙所指的村子找了過去,趕了一天的山路才找到了這個村子。
一打聽,村子裡還真有這戶人家,於是張老漢直接登門拜訪,見到了夢中神仙說的王老頭,直接說明了來意。
張老漢本以為對方會否認,但沒想到,王老頭大大方方地承認,說昨天晚上睡到夜裡,他也做了一個夢,夢中一個白衣神仙說,自己財運已到,希望他能多做善事。再一睜眼,床頭赫然擺着5塊光燦燦的銀磚,掂了掂量大概有2000兩。
王老頭高興極了,正巧母親重病,房子年久失修,而弟弟也需要照顧,這些都需要錢,而這些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張老漢聽了雖心有不甘,但也並未怎樣,就把自己的經過整個說了一遍,對方聽完也覺得驚訝不已,說:“難道天下會有這麼巧的事嗎?”
但他自己一沒偷二沒搶,神仙賜的,卻也不願還給張老漢。
張老漢看出了對方的意思,連忙說:“你不要誤會,我並不是來要錢的,既然天意如此,我也無話可說,只要知道了銀磚的下路,我也心安了,各有各的命,我也不強求,咱們有緣再見吧。”
說完,張老漢嘆了一口氣,雖然他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看到銀磚就這樣落入了別人的手中,他還是有些心疼的,但沒辦法,只能轉身離去。
這時對方叫住了張老漢,原來他以為張老漢是來要銀子的,更是做好了如果對方敢搶他就拚命的架勢,但沒想到張老漢雖然惋惜,但並未表示想要回來,這讓他既意外又感動。
於是他拿出屋子裡的一錠銀子,大概有50兩,說我雖然不知道這些銀子是怎麼到我家的,但是畢竟神仙託夢有天意在此。
可我心裡卻還是覺得愧對於你,這50兩權當我略表心意,找回一點心安吧。
張老漢連連推辭,對方卻執意要他收下,推搡之間,銀子滑入了張老漢的衣袋中,對方連忙關門將張老漢推了出來,沒辦法,這銀子不要也得要了。
回到家,張老漢孩子們叫到跟前,開了一次家庭會議,並向他們說了去對方家裡的經過。
然後告訴大家,此事不要再節外生枝,事情已成定數,就不要再起爭端,然後就回屋睡覺了。
三個兒子和川兒在一起商量了半天,然後。各自談了談自己的想法,老大是個老實人,他說父親其實還是很在意這筆錢的,從現在開始我們幾個都出去幹活,三年之後回來,能攢多少是多少,盡量幫助父親,把銀磚再攢起來,要不看着他,鬱鬱寡歡的樣子,也是於心不忍,明天我就拿着木匠的工具去幹活,靠辛苦的力氣賺錢。
老二說出去幹活賺錢太慢,估計咱們幾個三年連一塊磚都湊不齊,這樣我去做點生意,畢竟我的腦子還是比較活的,希望能快點攢到錢。
老三說事情不能就這麼算了,那戶人家等於拿了咱們的錢,怎麼能這麼善罷甘休呢?我一定會把錢要回來。
川兒說他沒有意見,說自己留在家照顧義父,畢竟自己也只會木工活兒,留在家裡,也能賺點錢和張老漢維持生計。哥三個也覺得在理,沒有人反對。
大哥和二哥勸老三,你忘了父親的教誨了嗎?此事已成定數,切莫節外生枝。
但老三並不聽勸,說你們膽小,我可不怕,家裡的錢就這麼沒了,莫說父親,我也不甘心,行了行了,你們別管了,你們願意掙錢就出去掙錢吧,反正我不去,然後老三氣呼呼的回屋睡覺了。
就這樣老大背着木匠工具去了山裡,老二找了幾個鄉里鄉親去外地做生意,只有老三在家裡,越想越不值,但父親和兩個哥哥不讓他節外生枝,於是去村裡的酒館喝悶酒。
這時,李二麻子從旁經過,看到老三愁容不展,便問他出了什麼事。
李二麻子從小父母雙亡,是鄉親們一口飯一口水幫着拉扯大的,但這個孩子從小因為沒有父母教養,生性頑劣,也不知道感恩,成天偷雞摸狗。
老三雖然脾氣暴躁,但卻沒有鄙視李二麻子,兩個人關係,說不上多好,但也過得去。
於是,藉著酒勁,老三把事情告訴了李二麻子,李二麻子賊眼滴溜亂轉,不知道在想什麼壞主意,他說:“你們家的東西,不管怎麼樣,到了別人的手裡,咱們也得要回來啊,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老三一聽,激動起來,自己家裡人都不支持,難得有個人同意自己的想法,但老三這人有個缺點,一根筋,容易衝動,只想去把銀子要回來,但具體怎麼做,卻沒有主義,便問李二麻子有沒有好辦法。
李二麻子等的就是這句話。他看四下無人,悄悄地說:“既然你信得過我,我幫你完成這個心愿,也算給張老爺子一個交代。我去準備一點葯,你去準備兩把鋼刀。三天以後,咱們晚上在那個王老頭家附近會和。”
老三連忙擺擺手:“我想去把銀子要回來,但也不能殺人啊。”
李二麻子連忙說:“鋼刀只是用來嚇唬他們,到時候,我把葯下到他家的井裡,然後等他們昏過去,咱們去家裡把銀磚偷出來。如果他們沒喝井水,咱們就蒙面進屋,假裝強盜,不會傷人的,銀磚是你們家的,咱倆這樣做,天經地義。”
老三想了想,也確實是這麼回事,只要不傷人就好,於是,同意了李二麻子的建議,回家準備鋼刀去了。
而李二麻子卻並沒有準備什麼葯,而是轉頭就扮作貨郎,挑着貨,裝着賣貨的樣子,趕到王老頭的村裡轉着,時不時在王老頭家門口多走幾圈兒,三兩下便拉起了家常。
李二麻子常年混跡於各個行業,察言觀色很有一套,一張嘴皮子能說會道,很快就靠着花言巧語和王老頭一家人熟悉起來,連對方家裡有什麼人,都幹什麼,姓甚名誰,了解的一清二楚。
很快,三天期限已到,老三帶着兩把鋼刀,等了半天,卻沒看到李二麻子,心想,難道他臨時害怕,不來了?
這時,李二麻子氣喘吁吁地趕到了,說:“我已經在他家的井裡撒了藥粉,這回藥效應該已經發作了,你先拿刀進屋,找銀磚,我去後院,把井口擦一下,以免留下藥粉的證據。”
老三剛要誇李二麻子心細,李二麻子拿過來一隻公雞,說:“你拿刀把這隻雞脖子抹了,本地的習俗,意思是旗開得勝,希望萬事順利。”
老三也沒有懷疑,揮動鋼刀,那隻雞就不動了,血流了一地,然後就提刀衝進了王老頭的屋裡。
剛進屋,老三就被眼前的場景嚇呆了,只見屋裡滿地血跡,王老頭和幾個家人全部倒在了血泊中。
老三以為是幻覺,大着膽子去摸王老頭身上,冰涼。就在他魂不守舍的時候。突然聽見一聲大喝:“住手,放下鋼刀。”
老三一回頭,不知道什麼時候,李二麻子和幾個縣衙的捕頭進了屋,捕頭上前一腳將老三踹倒在地,然後用繩子捆了起來,說:“你真是狠毒,居然殺了王老頭全家,幸虧李二麻子及時到官府報案,否則,就讓你這個賊人逃了。”
老三懵了,李二麻子不是去後院洗水井了嗎,怎麼變成了報案者,自己進來就看見幾具屍體,怎麼成了兇手?
於是,老三連呼冤枉,說都是李二麻子指使,自己進來時幾個人就倒在血泊之中。捕頭不由分說,給老三帶上枷鎖:“這些話,你留着到縣衙里,審案的時候跟縣太爺說吧。”
任憑老三如何喊冤,捕快也不搭理,只有李二麻子嘴角露出了詭異的笑容,計划了這麼久,終於成功了,老三這個傻瓜,中了我的計。
直到被關進牢里,老三也沒想明白,眼看着銀子已經到手了,衙役怎麼突然出現了呢。
原來,這一切都是李二麻子搞的鬼。早在老三跟他商量這件事的時候,他壓根就沒想幫助奪回銀磚,而是想着怎麼能據為己有。
他假意哄騙老三需要三天準備時間,實際是冒充收貨郎跟王老頭家套近乎,了解家裡的情況。等到那天動手的時候,他並沒撒葯。
而是趁着老三等待的時候,提前闖進了王老頭的家裡,用刀將屋裡的人全部殺死,然後又去縣衙報案,說自己是王老頭的侄子,家裡有人行兇搶劫。
當班的捕快一聽,這還得了,出現這麼大的案子,如果不能破獲,縣官老爺一定會責罰,不由分說,帶人去了王老頭家,結果剛好碰到拎着刀,刀上還沾着雞血的老三,證據確鑿,就直接把老三抓了。
將老三抓回後,李二麻子提出領回銀磚,縣令經過調查,發現李二麻子對王老頭家的情況對答如流,認定是被害人家屬,當場將銀磚發還。
任憑老三指正李二麻子是共犯,卻不予採信,為此老三也吃了不少苦頭。
張老漢一家聞聽此事大吃一驚,急忙商量對策,老二到底是做生意的,見識過一些事,總感覺事有蹊蹺,雖然三弟心情急躁,頭腦簡單,但也不可能幹出這種事情。
於是便買通了地牢的看守,跟老三見了一面,當得知李二麻子也參與此事時,便更加斷定,老三是冤枉的。
而第二天,張老漢便得知了一個更壞的消息,因為一次殺害多人,官府為了殺一儆百,便草草結案,決定將老三秋後問斬。
恰在此刻,應天巡撫張迎秋來到此地,張迎秋是有名的清官,查處無數冤假錯案,在民間口碑很好。
張老漢知道後,立即帶着兩個兒子和川兒來到巡撫衙門擊鼓鳴冤。
張迎秋聽後也覺得此事蹊蹺,但除了老三的指正外,又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李二麻子也參與此事,而且因為王老頭的一家全部遇害,並沒有人能夠證明此事,而李二麻子因為對答如流,所以被認定是王老頭的親屬,這一點從縣衙的案卷上也無從反駁。
張迎秋一生辦案無數,從此案的案情和張老漢的描述來看,確實存在疑點。
一方面,他派人來到張老漢的村子,找村民了解情況,大家也都能證明張老漢確實存了5塊銀磚,但在一夜間不翼而飛,但具體什麼原因,張老漢守口如瓶,幾乎沒有人知道。
這更加印證了張迎秋的想法, 但如何查出真相,換張家老三一個清白呢,指望李二麻子良心發現也是不現實的。
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川兒說到:“張大人,小民有一計策。” 張迎秋聽完,連連點頭,說:就這麼辦。
這幾天,李二麻子心情好得很,白白得了一大筆錢,而且老三鋃鐺入獄,與自己毫無關係,真是得來全部費工夫,他哼着小曲,打算去城裡的當鋪,把銀磚融了,好好享受一下人生。
剛拐到街角,聽到兩個差役打扮的人小聲聊天,剛聽兩句,李二麻子的臉瞬間變了色。
這兩人李二麻子不認識,只聽一個說:“聽說前幾天王老頭家那起滅門案,王老頭並沒死,縣衙找醫官救活了,只是還沒恢復意識,更不能說話,目前就在縣衙後面的醫館養傷。”
另一個說:“是啊,聽衙門的人說,這起案子有蹊蹺,巡撫大人要等到王老頭的口供,才能定案。看來,張家三兒子,有可能不用死了。”
李二麻子聽到後,如五雷轟頂,也顧不得聽下面的話,銀磚也不融了,連忙跑回家中。他沒想到,王老頭居然沒死,當時自己明明砍了好幾刀的,難道是一時緊張,留了活口?
因為只有自己的供詞,死無對證,所以官府才認定老三是兇手。萬一王老頭蘇醒,那一切就真相大白了,自己的死期也就不遠了。
看着桌上的銀磚,李二麻子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殺了王老頭滅口。
這真是應了那句古話:人為財死。當晚,李二麻子穿着夜行衣,臉上矇著黑布,提着鋼刀,趁夜色來到縣衙後面那家醫館。
從窗戶外面往裡看,床上躺着一個人,雖然看不清楚長相,但醫館晚上並不留宿病人,看身形與當日自己殺的王老頭很像,再加上醫館一向不留宿的慣例,李二麻子認定,此人就是王老頭無疑。
趁人不注意,他持刀竄入屋內,看床上躺着的人並無反應,放下心來,提起鋼刀就向床上砍去,連砍了十幾刀,估計神仙也得沒命,可砍了半天,他發現了一件怪事,床上一點血也沒流出來。
李二麻子猛地一掀被子,才發現原來躺在床上的,是一個棉花做的假人,難怪剛才自己感覺砍上去軟綿綿的。
“李二麻子,為了這些銀子,你居然殺我全家。”一個洪亮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
突然聽到說話聲,高度緊張的李二麻子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只見屋子的角落坐着一個人,又站了起來,不看還好,看面相居然是王老頭。
李二麻子徹底嚇蒙了,沒想到王老頭真的沒死,此刻,他也顧不得害怕,自己就是來滅口的,王老頭就在面前,殺了他,一切就結束了。
於是,大上前一步,舉刀就砍。還念念有詞:“王老頭,咱倆並無冤讎,實在是你那些銀兩太過誘人,這次必須殺你滅口,否則,老三就當不成替罪羊,你到了陰曹地府,也別怪我,逢年過節,我多給你燒些紙錢。”
奇怪的是,王老頭不閃也不避,任憑刀砍在自己身上,哼都不哼一聲。
李二麻子越發的膽戰心驚,難道這個王老頭是江湖人士,刀槍不入?突然,屋內油燈被點亮,張迎秋和幾個衙役,以及張家的幾個兒子,都在屋內。
“大人,誤會,誤會,我是王老頭的侄子,特意來看看他,夜裡趕路怕不安全,就帶着刀防身。”李二麻子雖然嚇的魂不附體,但還是想撒謊掩蓋自己的罪行。
“你當本官是三歲小孩嗎。王老頭在此地養傷的事情,其實只有你一人知曉,那兩個在路邊聊天的人,正是我找人特意在你必經之地談論此事,其實,當日王老頭已經被你殺害。但你聽後做賊心虛,果然中計,想來殺人滅口。剛才你下手之前,對着假人所說的話,大家也都聽得一清二楚,你還想抵賴,來人大刑伺候。”張迎秋厲聲喝道。
李二麻子再也挺不住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人饒命,小人一時糊塗,我交代,我都交代。”
於是,在衙役的記錄下,李二麻子交代了自己假意與老三合作,提前傷害王老頭一家,並嫁禍給老三的事實。
但牆角坐着的王老頭,李二麻子看的一清二楚,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正是川兒獻給張迎秋的計策,而看似活靈活現的王老頭,實際是川兒連夜製作的假人,外面用動物皮包裹,裡面都是木頭零件,川兒在暗處用絲線操縱,屋內昏暗,再加上李二麻子心虛膽寒,也就沒有發現。
川兒的這個手藝,正是春秋時期墨子的機關術,而張老漢在年輕時機緣巧合,得到了《機關秘術》這本書的副本,眼看川兒天資聰穎,喜歡鑽研,便送給了他。
沒想到平日里不顯山不漏水的川兒,早已將秘術裡面的技巧運用的如此自如,假人栩栩如生,李二麻子才因此上當。
第二日,張迎秋親自主持堂審,說:“張家老三無殺人事實,免於問斬,但預謀屬實,理應流放,念在張家兄弟骨肉情深,有勇有謀,設計拆穿李二麻子的嫁禍及殺人之罪,罰銀五十兩,隨即釋放。”
古代的刑罰主要是凌遲、斬首、充軍、發配,也就是所說的流放,杖刑,刺字、罰銀等等,流放也屬於比較嚴重的懲罰,通常流放之地都是荒無人煙的場所,所以能活着回來的幾率很小,改為罰銀,而且正是王老頭給的那五十兩,等於給了老三一條活路,所以張家人極為感激。
第二天,張老漢和兩個兒子,來到衙門的大牢,將老三接了出來,因為裡面潮濕陰冷,老三面色發白。
張老漢心疼兒子,連忙接回家中,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然後,當著幾個孩子的面,取出了一樣東西—五塊銀磚。
幾人面面相覷,發生這麼多事,皆因這個東西而起。
張老漢嘆了口氣:“縣衙因為破了案,但王老頭已經沒有家人,所以,這件東西,又還了回來。以前,我把這件東西當寶貝,一天不看一下,就渾身難受。可現在,我怎麼看,怎麼覺得他醜陋無比,還是個災星。”
幾個人都看着張老漢,尤其是老三,為了這件事,差點送了命:“爹,您拿個主意吧,我們都聽您的。”
張老漢說:“這筆錢財,天意所向,已經不屬於張家,但老三卻痴痴不改,以至於引出這些事端,幸虧先祖庇佑,趕上張迎秋大人這個好官,以及川兒的計謀,這才化解了災難。依我看,這個東西,不要也罷,咱們捐了吧。”
第二天,城裡的慈善堂,多了一筆捐款,2000兩,但沒有留下名字,只有四個字“平安是福。”
這筆銀子,慈善堂買了無數的糧食衣物,救濟了很多流落街頭,無家可歸的窮人,通政使(地方上的大官)聽聞了此事,打聽到是張家所為,認為張老漢一家心懷國家,善良可嘉,便把張老漢和幾兄弟叫來,問他們可有困難,官府可以提供幫助。
張老漢和幾個兒子面面相覷,經過了這件事,他們已經明白了,身外的名和利已經不重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開開心心,即便每天吃糠咽菜,也是一種幸福。
通政使被這一家人的精神所感動,當即宣布:“張老漢一家淡泊名利,心胸坦蕩,應於表彰,給眾人做個表率。即刻,張家老大賜農田百畝,以勤養家。張家老二接任應天府鹽鐵司主事一職,為國家謀利。張家老三為應天府捕快,要多捉拿奸惡之人。義子楊川,身懷秘術,隨我入皇宮面見當今聖上,如此人才,國家需要你發揮更大的作用。”
從此,張老漢一家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名人,但張老漢還是保持着一貫的節儉傳統,但不再積攢銀兩,而是廣做善事,幾個兒子也都發展的順風順水,一家人開開心心過着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