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此文為敘事文,文中所言所事均為真實故事,絕非虛構。不過事件不都是發生在“今年”,人名“杏花”、“桃花”為化名。
千百年來,在俺們晉北小城----原平,很多村子都有古老的廟會如期隆重舉辦。在這方熱土上,老百姓自發、虔誠地焚香叩拜,祈禱蒼天厚土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生靈安康。不過,現在已經演繹成了物資交流大會多年了。
物真(那時)的戲台上,八音齊奏,鑼鼓喧天,晉劇咿呀,曲目聯唱,生旦凈丑,活色生香。摔跤場上,各路英雄好漢,競相上場,連勝六人者,撓羊為王。因為自古俺原平就是忻定原“中國跤鄉”一份子呀!馬路兩側商鋪林立,小吃攤遍地,“好酒”叫賣聲不絕於耳。這種不約而同的賞戲,看跤,購物的集會,鄉音叫“過會”。四面八方蜂擁而至的行為謂之“趕會”。
崞陽古城有“六月十三”,軒崗鎮有“七月十三”,神山有“五月二十二”,南坡有“三月初一”等古廟會,而原平則是“七月二十二”最為紅火。完全可以說這是五十萬原平人一年一度的一場物資文化交流盛宴。
你看看,三尺熱土的東家畫地為牢,以米收費。
你看看,天南地北的商家鱗次櫛比,紅幅張懸。
你看看,趕會的人們興高采烈,喜氣洋洋,接踵比肩,萬人空巷。
就連警察也全員出動,維持秩序,保障平安。
今年的會場地點設在了緊挨柳巷村的文化南路上。
家住大牛店鎮的杏花和桃花是一對情同姐妹的“實娣妹”(結拜姐妹),雖說杏花“荷敗蓮殘”,但早結“雙藕”一對,桃花也“風吹米糠”造出了“新米”一擔。
杏花,人高馬大,齊耳短髮,五官精緻,快人快語,人稱“朝天椒”一枚。
桃花,身材細高,馬尾一束,襲人匴(suan)整,曼聲細語,人稱“茭箭箭”一根。
兩人年齡相仿,脾胃相投,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是全體村民連續五年投票的好媳婦。
今兒倆手機相約“明兒原皮(平)過會是正日呃,咱倆趕個會兮哇。”
“好么,正對額(我)的心思”。
是日八點,吃過早飯,鎖好大門,拎起大包小包“走哇”。
公交車一陣風就到了會場,烈日炎炎下,到處旌旗招展,人山人海。各家貨攤上品種新奇,價格公道。小吃攤子肉香陣陣,飯味誘人,一條二公里長的文化南路,如今水泄不通。
“夕陽紅”運動衣專櫃邊,“哎,桃花,這套男款的運動衣,這顏色材地(質量),倒衩、拉鎖,挺合適他爺爺的。這毛衫外套他奶奶肯定也待見,妝地外(怎麼樣)你買呀不?”
“買,老闆,買兩套,有幾種顏色?”
“還有這套老年健步鞋,毛良襪。”
“對,男女款各兩雙”。
“你公公明年逢九哩?”
“不呀!”
“那你為甚盡挑大紅的哩?”
“大紅的?這不是黑色的么?”
“哎呀呀,你可真是個插配眼(一單一雙)”
“那,那這是什麼顏色?”
“呵呵,原來你是個巧霧眼(夜盲症),不不,是色盲眼”。
“哈哈哈”兩人笑得是跌倒嗗碖。
走了好遠,又掏出來瞅端。
“哎咿呀,你這雙咋是一順的呢?”
“咋挑撒(選)來,好額(我)個你呀,歡歡(快快)往回返哇!”
(作者:張一欣)(精彩靜待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