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縣街上有一個道士,他面目黝黑,長着一臉大鬍子,身形瘦弱。他是十年前來到這裡的,所以大家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誰,家鄉在何方。由於他一臉大鬍子,看不出他的年齡,聽他的口音,也聽不出是哪裡人。由於他頭扎雙髻,所以大家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雙髻道人”。
縣裡有一個富人呂員外,他一共生了七個兒子,兩個女兒,都住在縣裡,有的經商,有的從軍,還有的在家啃老本,只有第六子呂驊,喜歡讀書,呂員外就花錢給他買了一個太學生的身份,本想指望他好好讀書,將來參加科舉,一朝金榜題名。哪知道呂驊卻少年任俠,還喜歡符咒之術,平時買了各種道家的書籍,一個人天天躲在屋子裡研究,屋子裡黃青紙、硃砂堆得一屋子都是。到了晚上,還到處亂竄,試驗他的符咒之術。
一家人都不理解他,只有呂家二妹與他志趣相投,呂驊練了好久,花了幾萬兩銀子,都付之流水,心裡就有些鬱悶。
這一天,呂六公子帶着徐、邵兩位好友一起游平都山,他們經過街道的時候,發現雙髻道人立在坊門之下,看到呂驊公子就迎了上來:“呂公子,聽說你們幾位雅游,不知道能不能帶上貧道?”
呂驊聽了有點為難:“大師請求,我們豈能不願,只是我們這裡只有三匹馬,怎麼能讓先生步行,與那些下人為伍呢?”
雙髻道人哈哈大笑:“公子前行即可,不用為我擔心。”
呂驊聽了,只好與兩位好友策馬先行,他們快馬加鞭來到了平都山前的時候,吃驚地發現雙髻道人已經坐在門口的大石頭上,閉目養神。
呂驊很好奇,他問道長,雙髻道人睜開眼睛哈哈大笑:“無他,正好貧道知道一條捷徑,抄近道了。”
有捷徑嗎?這座山呂驊經常來遊玩,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還有他不知道的捷徑嗎。
他們剛剛下馬,沒過多久,僕人們帶着吃食也趕了過來,他們在草地上鋪上氈布,擺上了燒雞、醉鵝、糕點等美食好酒,開懷暢談起來,雖說是出家人,雙髻道人葷素不忌,抱着一隻燒雞大口朵頤。席上邵姓朋友談到他的先祖在九江做官時,經常到廬山去遊玩,說到廬山的名勝很是神往,只恨離得太遠,沒辦法一睹奇景。
雙髻道人聽了哈哈大笑:“這有什麼難?諸位公子如有興緻,我們現在就前往一游,可好?”
幾人聽了,笑得捂着肚子。邵生拍着大腿,眼淚都流出來了:“我說道長,廬山離此地有千里之遙,怎麼可須臾即至,道長不要開玩笑了。”
呂驊公子卻說道:“我聞這世間有奇人異士,他們可以騰雲駕霧,朝北海而暮蒼梧。道長,我願意一試。”
雙髻道人聽了,讓呂公子閉上眼睛,脫掉了鞋襪,以手指在嘴裡蘸了一下唾沫,在呂公子的腳心畫了兩個符,他大喝一起:“急急如律令,起!”
呂驊如在夢中,他突然聽到耳邊傳來了風濤呼嘯之聲,過了一頓飯的功夫,聽到了道士的聲音:“呂公子可以睜開眼睛了。”呂嘩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站在一個平台之上,入眼之處,白雲觸手可見,原來他已經站在了五峰絕頂。看着那深不可測的懸崖,他的腿都軟了,道長拉着他一起坐在了石頭上。
只是這白雲漫漫,擋住了視野,看不到這廬山的奇景,道長一揮長袖,只見那厚厚的雲彩彷彿被一隻巨手撥開一般,露出了下面的風景,諸峰挺秀,湖光山色連成一片。康郎、大姑似海螺嵌在冰盤上,風帆點點,像落在鏡子上一般,環繞的群山,彷彿碧煙數點,歷歷可數。
看到如此美影,呂驊心曠神怡,修行符咒而無寸進的鬱悶一下子都沒了。雙髻道人突然說道:“公子在這廬山之巔,可有出世的感覺?人生一世,想做什麼都不難,但想要達到上乘,想要耗盡一生的精力,更何況神仙一道,更講究機緣,一定要留意,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聽了道長的話,呂驊豈不明白他的意思?連忙跪在地上,請求拜道長為師,雙髻道人哈哈一笑:“時辰不早,我們要回去了。”說罷又讓呂驊閉上眼,故伎重施,二人又回來了原來的地方。
待呂驊睜開眼的時候,發現徐、邵兩位好友閉目坐在那裡,直到他們站定,這才打了一個哆嗦,醒了過來。三人分手之後,呂驊領着道長來到他們家裡,他請道長上座,自己跪了下來,對道長行了一個大禮,說道:“都是學生有眼無珠,以為先生只是一個妄人,今天一遇,才知道先生乃當世仙人,學生想拜道長為師!”
道長聽了,沉吟了片刻,說道:“公子的志向甚大,心也很誠,只是時候未到。”
聽這意思,道長還是願意收他為徒的。呂驊大喜,他將呂二妹叫了出來,一起拜見老師。之後他當即在呂府後院清理出凈舍三間,讓道士居住,他與妹妹每天都前往拜見,跟着道長學習符咒之術,日夜不停,認真練習。這一下,連妻妾都不再見面。
從此,這個小院成了呂府最神秘的地方,雙髻道士也行蹤莫測,經常在夜裡進進出出,呂驊與二妹練習法術之後,也在晚上神神秘秘地出去,第二天一大早帶着露珠回到呂府。九九八十一天之後,呂驊竟修鍊得面目青白,學會了騰雲駕霧、呼風喚雨、召神役鬼等法術。
看到丈夫的變化,呂驊的妻子很是擔憂,就對丈夫說道:“聽聞夫君習得異術,可喜可賀,只不過這還是一個凡人的社會,夫君一定要低調,不要輕易在外人面前展示。”
哪知道呂驊聽了不以為然:“怕什麼,我法術已成,可以橫行天下,爾等凡人又能奈我何?”
他不知道藏拙,逢人就表演自己的異術,結果整個縣城都知道呂六公子擅長符咒之術。妻子很擔憂,就對小妾說:“夫君他每天總是在夜裡出去,一大早才回來,行蹤詭異,你要不跟着瞅一瞅。”
這個小妾叫麗娘,是呂驊買來的雜玩藝人,有武藝在身。聽了夫人的話,就點頭稱是。當天晚上,呂驊剛剛走出房門,麗娘就悄悄地尾隨着他,二人一前一後,來到了西門外的密林中,那裡已經有六七個人盤膝而坐,有長相斯文似秀才的,有長相粗豪似軍人的,還有賣菜,給人做幫傭的,甚至還有一僧一尼,長相兇惡,而雙髻道人也在其中。
這一群人看到呂驊到來,都站了起來,齊聲呼道:“皇上來了!”
呂驊擺擺手,在中間的位置從容坐下之後,其他人也都坐了下來,一起商議着什麼。
由於距離太遠,麗娘聽得不真切,就一個閃身,躲在了附近的一個玉米地里。聽到夫君稱和尚、尼姑與道人為國師,稱秀才為軍師,稱那個軍人為元帥,他們商議着先奪某州,再佔領某個縣城,殺掉城裡的官員,再舉旗謀反之事。
他們低聲議論紛紛的時候,尼姑問道:“二仙姑怎麼沒來?”
呂驊說道:“她的追魂之法還不夠熟練,今天晚上不會來了。”
一群人在一起說話,一直說到了天光大白,才紛紛起身,四散而去。
聽了他們所說,麗娘又驚又怕,她趕快回到了呂府,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都告訴了妻子。呂妻也是一臉驚恐,她悄悄地來到後園,從門縫裡往裡看,發現樹下有一個土檯子,高一尺,上面擺着一個小桌子。桌上點着雙燭,有小兒手臂那麼粗,燭光下,桌下擺着七八個骷髏,露着黑洞洞的眼孔,十分駭人。
而他的小姑子,也就是呂二妹則披頭散髮,盤膝而坐,正在練習不知名的功夫,突然他一張嘴,一條白蟒從口中飛出,將放在地上的骷髏擊得粉碎。
看到這一幕,呂妻心神不寧,她回到屋子裡,將這一些告訴了麗娘,說道:“我本來以為夫君是一個好人,可以托負終身,今天看來,是我瞎了眼。”說罷,與麗娘相擁在一起,暗暗抽泣。
哪知道她們的議論,被一個在隔壁牆外晾衣服的鄰家女子聽到之後,引發了禍事。
鄰居妻子回到家,將這事告訴了自己的丈夫。他的丈夫聽了之後,害怕連累自己。畢竟明清時有一個制度叫保甲制,鄰居之間互相監督,一人犯罪,鄰人知情不報,也有連坐之苦,就將此事報了官,知縣大人聽了趕緊將此事告訴了本地的總兵大人。總兵大人立即派出自己的兒子及愛將,帶着一隊官兵,悄悄地跟着呂驊,在城外山中發現了一個洞穴,裡面出現了幾個妖人。接到報信之後,總兵大人親點兵丁一千,快馬來到了洞穴附近,在洞外擺上了乾柴、硫磺等引火之物,一把火點燃了。瞬間火焰竄起了三尺多高,燃起的黑煙直通雲霄,這把火一直燒到了第二天的未時才慢慢熄滅。
待火熄之後,他們從洞中拉出了被熏死燒死的屍體二百多具,他將這些人畫影之後貼在城中,結果一個月都沒有人敢認屍,最終將這二百人一起給埋了。其中有一個道士,一個身着黃袍的少年,就是雙髻道人及呂六公子呂驊。
總兵大人又帶人來到了呂家,捉拿呂家的兩個女兒,卻被呂二妹用法術逃脫了。幾天之後,有人在酉陽山中,發現了被雷劈死的女屍,正是呂家姐妹。
由於涉及到謀反事宜,整個呂家被抄家,呂六公子不務正業,迷戀於神仙之術,最終吞噬了自己釀下的惡果。
其實哪有什麼神仙術呢?不過是一些利欲熏心之輩謀利的手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