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今桐城市)有一個姓鄧名慧的年輕人尤愛讀書,他在城郊租了一個草房日以繼夜勤學苦讀,如願以償地考取了秀才。此後他打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欲一鼓作氣考取舉人,無奈時運不濟一直名落孫山,直到三十歲也未能中舉。
這天鄧慧在房中苦讀,一個故友前來探望他。兩人相見恨晚,鄧慧留朋友吃了晚飯,買了一隻大公雞殺掉招待故友。第二天故友剛走,鄧慧的鄰居陳寡婦就指着鄧慧家門怒罵不止,鄧慧不解地走出門外,看到陳寡婦生氣地說:“你們兩個沒良心的東西,竟偷吃我的雞,還要不要良心?你就看我孤兒寡母好欺負是不是?”
鄧慧這才明白,陳寡婦家中恰巧也丟了一隻公雞,鄧慧憤怒不已說道:“我自幼讀聖賢書,行光明正大之事!從未做過偷雞摸狗的勾當。我招待故友是在集市買的公雞,你莫要血口噴人!”
陳寡婦一手叉腰一手指着他道:“我血口噴人?還好意思說自己聖賢書,真是天大的笑話,怪不得你一直名落孫山,都是做壞事的報應。”
鄧慧哪裡受得了這種屈辱,他上前與陳寡婦理論,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這時候不少鄰居都來圍觀,有人勸說陳寡婦道:“那鄧慧不像是這種人,說不定有誤會!”
陳寡婦厲聲道:“什麼誤會,他窮得叮噹響哪有錢買公雞?那分明就是他乾的,就看我孤兒寡母好欺負......”
鄧慧怒髮衝冠,脖子青筋暴起大怒道:“你胡說八道,我朋友也能證明!另外那公雞是我買的,雞毛都還未打掃,你睜大眼睛看看究竟是不是你的公雞,莫要信口雌黃!”
陳寡婦一邊拍手一邊哭喊:“哎喲,它又不會說話,我的眼睛再小也認得出來那就是我家的公雞。你那朋友跟你一夥沆瀣一氣,找他有什麼用?可憐我們母子喲!”
這時候周圍人都對鄧慧指指點點,議論紛紛道:“男子漢敢作敢當,做這些事也不怕遭到報應......”
“就是,就是!肯定就是他們吃了,哪有這麼巧的事!”一群人在鄧慧背後指指點點。
鄧慧憤怒不已,立即拉着陳寡婦說:“走,咱們去報官!”
這時候有義憤填膺的年輕人擋在前面說道:“枉你還讀過幾年書,知道縣太爺不會審理這芝麻大的小事就拿報官說事。一隻雞而已,你賠給人家又怎樣?真要讓一個婦道人家陪你走幾十里路去找縣太爺審理?”
鄧慧此事有苦難言,屈辱萬分,他當即說道:“我對天發誓,若是我偷了雞,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誰要是誣陷了我,也將惡疾滿身不得善終。”
鄧慧發完誓,圍觀百姓又議論道:“發誓要是有用,天底下哪還有人作惡?明知道不會天打雷劈還假惺惺地發這種毒誓,你當我們都是傻子呢!”
鄧慧再也忍不住了,當即說道:“我今天就撞死在這棵樹上以死證明我的清白,到時候就變成厲鬼,找你們這些心存不良、愚昧無知的人索命,你們一個個都給我記好了!”說完他便一咬牙,狠狠地向大樹上撞過去。
這時候一個路過的僧人眼疾手快,迅速將鄧慧抱住,好不容易將鄧慧勸住之後他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事到如今貧僧只得如實相告,這位女施主家中的公雞是貧僧所偷。貧僧飢餓難忍吃了這隻雞,原本不打算承認這一切,但又恐導致人命佛祖怪罪,故不得不承認!”
圍觀眾人面面相覷,陳寡婦滿臉怒火地盯着德志和尚,見他身後還帶着一個年幼的沙彌,怒斥道:“你這個賊僧還敢破戒吃葷?帶着年幼的徒弟干壞這種缺德事就不怕佛祖怪罪?不怕死後墜入十八層地獄?我家中也丟過不少羊和鵝,是不是都是你乾的?你就說說怎麼辦吧!”
和尚雙手合十,說自己名叫德志,平日里秉着濟公活佛“戒心不戒口”的原則修行,故對於葷腥沒有忌諱。他讓陳寡婦盤算一下總共丟失多少家畜,自己一文不少地賠給她。
陳寡婦伸出右手道:“你自己看着辦,若是你拿不出來我一定告訴住持將你逐出佛門,讓你的醜事大白於天下。”
德志將化緣來的銅錢倒在陳寡婦面前道:“這是這些天化緣得到的,原本是為建寺廟而化。現在全部還給你,不知施主能否原諒貧僧?”
陳寡婦沒有多言表示同意,眾人見狀紛紛嗤之以鼻,小聲討論說:“這賊僧,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你們看他的面相,什麼戒都犯了個遍,坑蒙拐騙沒少干,死後必下阿鼻地獄......”周圍人議論紛紛。德志和尚並不生氣,給陳寡婦道歉之後帶着年幼的沙彌離開了。
待德志和尚走後,鄧慧和陳寡婦的矛盾也算了結,兩人厭惡地看了一眼對方回到自己家中。不久之後,陳寡婦家中經常莫名被盜,有一次鄧慧聽到陳寡婦歇斯底里大喊道:“你這個賊和尚還敢動手打人,屢教不改、惡貫滿盈,你不得好死!”第二天臉上果然滿是清淤,別人問起原因,她說看到一個和尚來他家偷雞,被發現時不但不跑,還打了自己幾拳。
周圍鄰居忙建議他找住持,陳寡婦嘆息道:“算了,那賊僧心胸狹隘,壞事做絕,我怕他再來報復,此事就此作罷吧!”不論誰再勸說,那陳寡婦都忍氣吞聲。
鄧慧聽到此事後嘆息不已,自言自語道:“蒼天有眼,為啥就不打雷劈死這個賊和尚呢?”說完他又拿起書,繼續苦讀。三年後終於金榜題名,中舉後的鄧慧官運亨通,幾年之後任職當地縣丞,一時間風光無限,人人羨慕。
在他上任後不久,聽聞當地有個名叫德志的住持圓寂,很多人都到廟裡給他送行。鄧慧聽後冷笑不已,心想這個賊僧竟然也能做住持?待我去揭穿他做過的壞事,讓世人看穿他的真面目!
鄧慧來到廟中,冷哼一聲便將當日得志偷雞之事講了出來,在場僧人面面相覷,氣氛尷尬到極點!
這時候有個年輕的僧人道道:“你錯了,師父自出家以來,從未犯戒,所謂的葷腥是無稽之談!”
鄧慧冷笑道:“你能比我還了解?我可是這件事的親歷者,這偷雞摸狗之事說出來並不光彩,說什麼‘修心不修口’之談真是有辱佛門,這種人死後要進阿鼻地獄的。”
年輕僧人冷冷說道:“不知施主有沒有興趣聽一個故事?”
鄧慧冷冷道:“說!”
年輕僧人道:“從前有個僧人帶着小沙彌去化緣。他們看到兩個人在爭吵,一個寡婦指責讀書人偷了她家的公雞,兩人相持不下,路人紛紛指責讀書人做得不對。讀書人有口莫辯,那個老僧人就主動站了出來攬下所有。為了讓人相信他是賊,就隨口說出‘修心不修口’之言!實際你應該知道,那寡婦根本沒有丟雞,她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訛一筆!”
鄧慧張口結舌驚訝不已,僧人又說道:“事後,小沙彌問師父為什麼這麼做,師父說這矛盾是不可調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有人站出來攬下這一切,也是救下讀書人最好辦法。為了讓人不再對讀書人心存成見,他承受多年罵名,只為了那個讀書人安心讀書,沒有任何負擔,而今天,那個讀書人出現在他圓寂的日子,出言侮辱,令人心寒。”
鄧慧猶豫半天道:“這是一派胡言,不論你將故事編得多動聽,都不會有人相信!謊言就是謊言!據我所知,那陳寡婦還發現有僧人偷過他的雞鴨,這些都是他做的,你如何解釋?”
年輕僧人沉默半響說道:“不知施主能不能認得出,我就是當日那個小沙彌。至於偷雞偷鴨行為,這一切都是貧僧所為,佛祖面前絕無虛言。”
鄧慧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年輕僧人道:“那時我遁入佛門不久,看不慣陳寡婦誣陷別人就偷了她的雞鴨,賣夠那日師父給她的銅錢才收手,被他發現之時,貧僧的確動過手!她為何不敢找住持評理?是因為她內心慚愧,知道事出有因。那時候貧僧堅定的認為壞人要受到懲罰才行。貧僧至今都相信這樣一句話: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說完僧人低下頭念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鄧慧站在那裡愣了許久,突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淚如雨下......
關注我,明天的故事會更精彩!
本故事為純原創民間故事,寓教於樂,旨在豐富讀者業餘文化生活,所有情節根據民間口述整理而成。純文學作品,借古喻今、明道講理,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抄襲、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