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豐州城平東鎮,鎮上有一富商叫劉元亮,身家頗為豐厚;可惜夫人去世多年,膝下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劉玉蓮,二女兒叫劉美蓮,個個長得貌美如花。
話說那年秋天,連續下了幾場暴雨,沖毀了劉府幾間房。
本來劉元亮想修繕劉家老宅,只是夫人在世時,一直反對劉元亮鋪張浪費;如今夫人不在了,再加上劉元亮掙了不少錢,於是他打算在別處重新蓋房。
後來,劉元亮托道士,尋了一處風水寶地;可此地的主人,是漁夫潘輝。
一番討價還價後,劉元亮順利買下這塊地。
隨後,他找了數十位木匠挖地基蓋房子。
此時,潘輝突然找到劉元亮,想在潘府找個差事。
原來,那段時間,潘輝打魚收穫不多,收入愈發減少;為了養家糊口,無奈之下,只好投奔劉元亮。
思來想去,劉元亮尋思着自己蓋房子,正好缺一個管事人,於是他乾脆讓潘輝負責監督蓋房一事,自己才能安心做生意。
本來劉元亮起一番好意,哪知一個月後,那天潘輝和木匠喝了酒,隨後幫着木匠幹活,結果從房樑上掉下來,由於頭着地,當場丟了命。
潘輝的妻子馬氏,得知夫君的噩耗,悲傷欲絕,竟選擇懸樑自盡。
那時潘輝有一子,名為潘大友,年僅八歲。
可憐的潘大友,一夜之間成為孤兒。
本來,潘輝之死,和他自己喝酒所致,和劉元亮沒有多大關係,劉家頂多給點少許的人道賠償。
可劉元亮宅心仁厚,對於潘輝的死,他非常自責;想着潘大友無父無母,於是他決定收養潘大友,將他培養成才。
後來,劉元亮拿錢厚葬潘輝夫婦,隨後將潘大友接來劉府,並找了一個教書先生,專門培養潘大友和兩個女兒。
慢慢的,潘大友在劉家適應了,和劉家兩千金關係還算不錯,尤其和二千金劉美蓮關係甚好。
一晃十年過去了。
三個孩子皆長大成人,劉家兩千金堪稱姐妹花,而潘大友中了秀才,成為頗有才華的書生。
想着女兒們歲數不小了,劉元亮打算為她們招選夫婿。
其實,劉元亮有了最佳人選。
這些年,潘大友的進步有目共睹,有才,善良,忠厚;所以劉元亮非常欣賞潘大友,有意將大女兒許配給他。
哪知劉玉蓮死活不答應,儘管平時她和潘大友相處不錯,可她打心眼裡嫌棄潘大友,嫌她太窮。
可劉元亮心意已決,不容女兒反對。
一個月後,劉府賓客滿座。
此時,劉玉蓮流着淚水化妝,等待中坐上花轎的那一天。
沒一會,迎親隊伍來了。
就在眾人的注視中,劉玉蓮居然拿出剪刀,頂着自己的脖子,以死威脅父親取消這門親事。
劉元亮又氣又惱,可又沒有辦法。
就在場面僵局時,二女兒劉美蓮來了。
“爹爹,既然姐姐不嫁,我嫁便是”
為了不讓劉家成為鬧劇,劉元亮只好同意讓二女兒代替大女兒嫁人。
看着妹妹坐上花轎,劉玉蓮總算安心了,臉上多了幾分笑容。
洞房花燭夜,潘大友揭開紅蓋頭,看到新娘是劉美蓮後,他並沒有吃驚,因為他一直喜歡劉美蓮;只是礙於自己卑微的身份,不敢向她表白。
當潘大友聽到劉老爺決定將大女兒許配給自己後,他非常失落。
沒想到劉玉蓮嫌棄自己,自己最終陰差陽錯
娶到了心上人。
此刻,他欣喜若狂,將美蓮摟入懷中。
從此,夫妻二人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
在劉美蓮的鼓勵下,潘大友並沒沉迷兒女情長,而是發奮念書。
三年後,潘大友一舉中了舉人。
話說美蓮嫁人半年後,劉玉蓮嫁給了富少羅三林。
可羅三林不務正業,只知道吃喝玩樂。
短短三年,羅三林敗光家產。
此時,劉玉蓮後悔不已。
見羅三林無可救藥,她很果斷地斷絕夫妻情分。
如此同時,潘大友成為江河縣令,不僅事業蒸蒸日上,和夫人恩愛無比。
看着妹妹越過越幸福,劉玉蓮又嫉妒又羨慕。想着當年若不是妹妹替自己嫁人,此刻自己便是知縣夫人,於是她將所有責任推給妹妹,認為是妹妹奪走原本屬於自己的一切。
於是,劉玉蓮找到妹妹,逼她離開潘大友。
劉美蓮顧及姐妹情分,不和她計較。
哪知劉玉蓮得寸進尺,逼潘大友休妻娶她。
潘大友怒斥劉玉蓮毫無廉恥心,命人將她轟走。
可惡的劉玉蓮不死心,既然得不到潘 大友,於是四處造謠,說潘知縣和自己有私情,並誣陷劉美蓮和他人私會。
一時間,城中老百姓議論紛紛。
為了證明清白,潘大友申請巡撫介入調查。
劉巡撫經過一番調查後,確認是劉玉蓮誣陷,於是將她打入死牢。
最終,劉玉蓮病死在牢中。
後來劉美蓮生下一兒一女,從此一家四口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