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疆省內段火車上,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羞澀的漂亮姑娘。
我看到她一直在偷偷打量我,而當我們的目光交匯時,她會匆匆低下頭。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姑娘拿出了本地特產-饢。
我見她一塊塊把饢撕開來擺在面前,我彷彿讀懂了她因為羞澀不敢開口的意圖,主動開口問:我可以來一塊嗎?
她果然開心地沖我笑,並把饢推到我面前。
姑娘的普通話說得有些生澀,但我看得出來她很想跟我聊。
姑娘是維吾爾族,她告訴我的名字有點長,我一時沒法記住。
她說自己馬上要升入高三,然後問我來自哪裡,對我充滿好奇。
我放慢語速,告訴她上海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我從她的眼神里看到嚮往。
聊了很久,我盯着她的眼睛說:高考志願填報內地的大學吧,北京或者上海。走出去你會看到更大的世界。
我看到她眼裡亮亮的光,叮囑她一定要好好努力。
下車之前,我在姑娘拿出的本子上留下了我的郵箱地址。
日常的忙碌讓我把這段邂逅拋之腦後。
直到某天,收到這封電郵:姐姐,我到北京上大學了。謝謝你,成為照進我生活里的光。如果不是遇見你,我不會來到這裡。我太喜歡北京了,等我畢業了我希望可以去上海看你。
那一刻的感動無以言表。
後來我給她回了郵件,幾年後我們如約在上海見面。
後來我去參加了她在北京的婚禮,去年,她升級成了媽媽。
如果說最初是我給了她一束光,這一路走來,我們更多的是彼此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