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深海勇士鑄就中國救撈榮光

投身交通救撈事業25年來,胡建把生命和大海緊緊聯繫在一起,見證並參與了我國飽和潛水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創造並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國飽和潛水最深下潛記錄,高效執行百餘次國家海上專項保障任務和應急搶險救撈項目,為交通強國和海洋強國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胡建在工作中。受訪對象供圖

挑戰深潛極限

胡建是我國第一支飽和潛水作業團隊的一員,早在2006年,他與團隊成員下潛103.5米,實現了中國飽和潛水作業“零”的突破。從那時開始,他便與飽和潛水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不斷向深挺進,2007年突破124米,2013年下潛深度達198米。

2014年,胡建第一個出艙行走海底,承載着31個大氣壓,相當於每平方厘米承載31公斤的負荷,成功將鮮艷的五星紅旗插入了313.5米的深海,創造了我國飽和潛水新的深度紀錄。這一刻,“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成為現實,胡建不斷在挑戰生命極限中書寫着深藍奇蹟。

大膽創新技術

技術是打撈行業的生命線,胡建所在團隊不斷創新打撈技術,以“中國方案”擦亮國家打撈名片。2024年1月19日,“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我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的名義高規格開展“國家工程師獎”表彰。胡建所在的“救撈工程關鍵技術攻關團隊”作為交通運輸部系統唯一一個集體,獲得“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榮譽。

胡建致力於打撈科技創新,帶領團隊採用世界首創的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打撈遷移技術,成功實施了“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和遷移工程,創造性應用“鋼樑托底、整體起浮、滾卸上岸”的打撈技術方案,讓沉沒1073天的韓國“世越號”以原沉沒姿態整體打撈出水,體現了中國救撈智慧和國家硬核實力。

踐行錚錚誓言

作為潛水隊隊長, 胡建帶領團隊高效執行了重慶萬州墜江公交車搶險救援、長江口“隆慶1”輪危化品應急處置、福建“布拉里”輪搶險打撈、“曙星1”輪清障打撈等百餘次重大應急搶險救撈任務,踐行了“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錚錚誓言和中國救撈精神。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胡建曾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交通運輸部“最美搜救人”等榮譽,2024年,他所在的“救撈工程關鍵技術攻關團隊”榮獲黨中央、國務院首次頒發的“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榮譽稱號。 

(勞動報記者 梁嘉蕾)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