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洮再次發現多處恐龍化石遺迹
近日,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金城首席科普專家團隊成員楊精濤團隊在甘肅臨洮中鋪取得重大發現——多處恐龍化石遺迹重見天日。經初步挖掘與判斷,這些化石隸屬於蜥腳類恐龍。目前,部分骨骼形態已清晰顯現,為古生物學研究提供了珍貴線索。
甘肅臨洮素有“恐龍王國”的美譽。自2002年起,臨洮縣中鋪地區陸續發現了一個以大型恐龍為主的全新恐龍化石組合,迄今已有5個屬種被研究並命名。此次蜥腳類恐龍化石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該地區的恐龍化石種類。
蜥腳類恐龍堪稱恐龍家族中的“巨人”,體型龐大,以四足行走,是植食性恐龍的典型代表。它們在中生代廣泛分布,對研究地球歷史和生物演化進程意義非凡。
楊精濤團隊在察覺化石蹤跡後,迅速啟動保護與研究工作。儘管尚處初步挖掘階段,但已能辨別部分骨骼的顯著形態特徵,為後續深入探究奠定了關鍵基礎。令人擔憂的是,此次發現的恐龍化石大多位於斜坡之上,埋藏較淺,骨骼形狀清晰可辨。然而,由於周邊土層風化嚴重,加之雨水沖刷等影響,部分化石已暴露於地表。專家緊急呼籲,當務之急是立即開展搶救性發掘工作,切實保護好這些國家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資源。
專家指出,臨洮中鋪地區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此次發現並非偶然。該地區獨特的地質構造和沉積環境,為恐龍化石的長期保存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轉自:奔流新聞
來源: 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