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最新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研究文章顯示,小丑魚會通過“縮身”來適應越來越熱的海洋。
研究稱,在2023年的一場強烈熱浪中,研究人員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金貝灣(kimbe bay)對134條小丑魚進行了監測和研究。其間,研究人員每月都會捕捉這些特定的小丑魚並測量它們的長度。結果表明,在2月-8月期間,有101條小丑魚因海水變熱而一次甚至多次縮短了體長。
▲巴布亞新幾內亞金貝灣附近的小丑魚 圖源:視覺中國
參與此次研究的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員摩根·貝內特·史密斯說:“當我們第一次看到它們縮短時,我們感到非常震驚。”
來自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員魯格說,研究團隊現在並不確定小丑魚是如何縮小體型的。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些小丑魚可能通過重新吸收自身的骨骼物質而變小。“按常理來說,體型應該是越大越好。”魯格稱,有一種可能就是在海水變暖後,小丑魚缺乏可食用的生物,因此需要變小以節省能量,“也有可能是體型較小的小丑魚更容易維持氧氣水平。”
紐卡斯爾大學另一位研究員梅麗莎·弗斯蒂格補充稱,小丑魚只是暫時性縮小體型,它們能在環境壓力減輕時重新生長,這說明生物能夠靈活地適應全球變暖。
事實上,類似的現象此前也曾出現過。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2023年太平洋水溫顯著變暖,生活在太平洋東部加拉帕戈斯群島海域的海鬣蜥的平均體長也減少了5厘米。不過,在此次對小丑魚的研究發現之前,科學家從未在珊瑚礁魚類中發現類似的“遇熱縮短”現象。
弗斯蒂格說,當下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確實面臨生存壓力,但它們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不過魯格補充稱,無論如何,這些適應措施都是有限的,“我們已經失去太多魚(類)了。”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
編輯 張尋 責編 鄧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