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Q:當前 PEEK 材料的價格是否也是阻礙其在機器人領域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未來從成本角度來看,是否會有一些變化?各企業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A:PEEK 材料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在機器人領域,最常用的塑料是尼龍,如 PA46 和 PA66,這些材料的性能與皮革較為接近。如果能夠使用尼龍,通常不會選擇 PEEK,因為尼龍的成本大約每噸兩三萬元,而 PEEK 的成本約為每噸 30 萬元,相差約 10 到 15 倍。雖然如此,使用尼龍並不完全排除使用 PEEK 的可能性,因為除了成本外,還需要考慮性價比。例如,某些產品使用尼龍可能只能維持一年,而使用 PEEK 可能可以使用 10 到 15 年,從而減少更換成本。此外,PEEK 材料的火爆僅在這兩三年內,之前一直默默無聞,存在認知度問題。因此,成本、性價比和普及度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
Q:從技術和國內廠商研發的角度來看,大幅降低 PEEK 材料成本的可能性有多大?
A:這是一個量級的問題。如果原材料價格維持穩定,且應用量繼續以每年二三十噸的速度增長,短期內,至少在未來三到五年內,PEEK 材料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預計最多可能下降10%左右。進一步降價可能導致各家企業無法盈利。
Q:從目前30萬元的價格來看,生產PEEK材料的毛利率是多少?
A:毛利率約為40%。雖然與其他化工行業或製造業相比,40%的毛利率似乎較高,但由於PEEK材料的生產周期較長、運營成本高以及研發投入較大,因此在這個行業中,40%的毛利率並不算高。
Q:從技術層面來看,為什麼這種材料的加工製造難度較大?與海外的差異主要在於產品的最終性能排號還是製造環節的轉化率?
A:高端應用材料與市面上常見的材料排號不同,其基材本身也有很大區別。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存在較高的壁壘。高端應用材料的流動性非常好,這意味着反應過程難以控制。一旦控制不當,很容易導致合成失敗,生成未合成的單體。因此,與海外的差異不僅在於產品的最終性能排號,還在於製造環節的轉化率。
Q:目前國產技術產品在機器人等常規應用中的性能與國外產品相比是否有明顯差異?
A:在機器人、汽車和消費電子等常規應用中,國產技術產品的性能與國外產品幾乎沒有差異。然而,對於航空結構件等高端應用,基材與市面上常見材料不同,存在較高的研發和生產壁壘,因此這些高端應用的產品性能仍存在一定差距。至於成本方面,國內生產的機器人用牌號的成本與國外相比如何?
Q:國內生產pick的成本與國外相比如何?
A:從總體成本角度來看,材料成本各家差異不大,因為原材料價格雖有輕微波動,但差異較小,且各廠家的主配方基本固定。主要的成本差異在於人工、動力和設備折舊。國外在這三個方面均高於國內,從而導致總體成本較高。這些差異並非源於材料或工藝的不同。
Q:能否詳細拆解各塊的市場佔比?
A:消費電子和半導體被歸為一類,主要用於商用而非民用。商用佔比約為80%,民用佔比約為20%。這一類應用佔總市場的60%左右。汽車應用佔比約為15%。航空航天應用佔比約為5%。消費電子、半導體和汽車合計佔總市場的80%左右。剩餘10%的市場則由新能源和其他工藝佔據。醫療應用雖然量不大,但單位價值較高,通常不單獨計算在內。
Q:各領域如航空航天、消費電子和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的增速分別是多少?
A:在半導體和消費電子領域,增速主要得益於近年來國內半導體的國產化替代率。國家提出半導體自主化的目標大約在2023年,當時國內半導體的自給率約為15%,到去年已提升至50%左右。從2017年至今,該領域的年均增速約為20%-30%。汽車領域的應用相對穩定,增量主要來自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傳統燃油車幾乎沒有增量。因此,汽車領域的增速較為平穩。消費電子和半導體領域的增速主要來源於國產替代,年均增速可能超過30%。能源領域同樣較為穩定,PEEK樹脂的增量主要來自一些新的應用,如機器人、軌道交通和核能等領域。隨着成本的降低,這些新應用正在逐漸增多。
Q:醫療領域的PEEK材料應用增速如何?
A:PEEK材料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主要替代了之前的鈦合金。鈦合金應用於顱骨和脊柱時,給人體的舒適性較差。目前,PEEK材料在脊柱領域的替代率已達到90%以上,而在顱骨板領域的替代率為50%左右,未來有望達到90%甚至更高。此外,PEEK材料還在運動醫學領域用於鉚釘,以及非承壓的膝蓋骨等傳動組件,這些應用的市場需求較大。行業龍頭威格斯已在印度和日本進行了六七十例人體實驗,根據各國行業要求,新品上市前需完成80到120例人體實驗並進行一定周期的觀察。威格斯已持續觀察八年,國內廠家也開始關注這一應用。預計該應用在國內市場的規模可能達到十幾億元。成熟的脊柱和顱骨板市場在國內約為45億元,綜合計算,未來國內PEEK材料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市場規模可能達到15億元左右。此外,骨折後使用的接骨板也是一個潛在的高端應用,但需要使用碳纖維複合PEEK材料,這一應用尚未納入測算範圍。
Q:如果將該材料應用於醫療領域,達到15億市場空間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A:目前,國內醫療領域的應用規模約為5億元,已相對成熟。若頭蓋骨對鈦合金的替代率達到90%以上,市場規模將超過5億元,預計實現這一目標僅需一兩年時間。至於膝蓋骨領域,威格斯完成全球人體實驗並取得國內認證大約需要三到四年的時間。綜合考慮,要達到10億元的市場規模,可能需要五年左右。
Q:綜合計算,整體市場的增速大約是多少?
A:排除醫療領域,國內市場每年的增速約為二三十個百分點。
Q:工業和能源領域中,運輸管道的增速如何?特別是T3發文或臨檢的情況?
A:運輸管道的增速難以精確測算。海底輸油管道的建設通常依賴具體項目,而在中國,主要應用的是陸路輸油管道,海底輸油管道的應用相對較少。據我了解,中石化曾進行過海底水管項目,但海底石油管道主要針對國際市場。國內與巴基斯坦和俄羅斯的合作項目多為陸地輸油管道,由於陸地輸油管道沒有海底輸油管道那樣的高壓環境,其連接處的設計和材料使用有所不同。
Q:電子和芯片領域中,半導體材料在國內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A:國內半導體材料的市場空間,根據去年的數據,批用量大約在2500噸到3000噸之間。其中,半導體和消費電子的佔比按50%計算,約為1500噸。目前半導體的自主率已達到50%,國家目標是75%,因此還有50%的增量空間。從消費電子半導體的角度來看,PEEK的應用不僅限於傳統領域,還包括新開發的領域,例如PEEK薄膜和電子煙。電子煙主要銷往國外,國內尚未開放銷售,但中煙也在生產出口用的電子煙。每支電子煙使用的PEEK量約為8到10克,具體用量取決於國家政策。
Q:航空航天領域的增長亮點有哪些?
A:在航空航天領域,碳纖複合材料和空殼的應用是主要的增長亮點。特別是在衛星應用中,每台衛星都會使用聚醚醚酮材料作為天線罩和雷達罩。雖然這些應用對國家的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貢獻,但具體的增量難以計算,因為每年發射的衛星數量及其使用的PEEK材料量涉及機密信息,無法準確預估。此外,維格斯公司已將PEEK樹脂應用於空客飛機,每架飛機大約使用3到5噸,這一過程經歷了五六年的時間,並仍在測試階段。儘管如此,中國的PEEK材料能否進入空客供應鏈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未來能否用于飛機結構件,主要取決於商飛是否將這種含有6%碳纖維和34% PEEK的複合材料納入設計圖紙。
Q: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空客飛機占現役飛機出貨量的比例是多少?經過五六年的發展,當前的滲透率如何?
A:如果該方案最終通過驗證,未來空客的所有飛機都將採用PEEK材料。據我了解,每架飛機大約使用3到5噸的PEEK材料,空客的年產能約為2000架,因此潛在需求量非常可觀。然而,這一市場機會主要與國外供應商如維格斯相關,國內廠商能否達到這一規模則取決於商飛是否將這種材料納入其設計。